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觀點投書 文章列表
#
觀點投書
約 16,72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國內
財經
觀點投書:美國債台高築,關我們什麼事?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預估,2025年美國政府需為高達9.2兆美元的國債進行再融資,其中6.5兆美元將於今年6月內到期。這項消息看似遙遠,實則影響深遠。許多台灣民眾可能直覺反應是:「美國欠錢,關我們什麼事?」然而,在全球金融體系高度連動的今天,美國的財政與貨幣政策,早已不只是美國內政,它的震動,會實質地波及我們的經濟環境、民生成本乃至國際安全情勢。
范振家
2025-05-14 06:1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 :國旗不能揮?綠側翼又在玩弄群眾情緒
2025世壯運在即,近日名為「公民審議-立委監督專區」的社群粉專與前民進黨桃市議員王浩宇,竟在網路上散布假消息,聲稱台北市長蔣萬安「宣布禁止觀眾攜帶國旗進入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場館」,甚至還說「但帶五星旗沒問題」,這種荒謬且毫無根據的謠言,顯然是刻意操作政治仇恨。一場賽事連開始都還沒,網軍們就急著藉此抹紅蔣萬安,來摧毀台北這場重要國際賽事的公信力與形象,筆者完全能夠想像這場世壯運還會再遭受多少政治攻詐。
吳海園
2025-05-14 06:0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軍事
觀點投書:理解國防自主的必要與艱辛一一回應對TS102A1式多功能雷觀機評論
這陣子由於特別預算建案的原因,許多軍備投資建案消息甚囂塵上,如同筆者歷來的經驗一樣,只要是準備建案選商的時候,各種與軍投武選有關的消息,尤其是針對國軍軍備體系的軍工廠、中科院的相關消息,必定引起許多的關心與注意。
胖胖榮民伯
2025-05-14 05:4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綠營綁架社運史─被操控的台灣公民運動
十一年前,作為一名太陽花運動的支持者,我曾堅信社會運動能夠挑戰權力、推動改革、深化民主。然而,這些年來,目睹民進黨將社運簡化為政治工具,甚至粗暴地將各種不同理念的運動納入其「綠色體系」內,我感到無比憤怒與失望。民進黨試圖塑造一套線性且封閉的社運歷史敘事,從「黨外運動」到「太陽花學運」,再到今日的「青鳥行動」,彷彿所有公民運動都理所當然地與民進黨同一陣線,並削弱了台灣公民運動原本多元而豐富的面貌。
樓一甯
2025-05-14 0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大甲溪光明抽蓄電廠是索命開發案!
經濟部和台電提出的「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以下簡稱光明電廠),下週將進行二階環評的專案小組第一次初審。這個要在中橫鑽炸隧道、蓋抽蓄電廠的計畫,可說是罔顧921震災後中橫柔腸寸斷,迄今仍難以恢復通車的地質破碎現況,經濟部及台電若執意推動,恐將成為大甲溪中下游的「索命電廠」!
林聖崇
2025-05-14 05:30
評論
國際
兩岸
觀點投書
軍事
觀點投書:飆風的墜落與殲10C的「驗證時刻」
實戰,是所有軍武理論與展示的終點,也是檢驗一切高價軍備最殘酷卻誠實的時刻。近日印巴邊境克什米爾空域再起衝突,據報巴基斯坦出動大陸製殲-10C戰機,至少擊落兩架甚至多達三架印度空軍的飆風(Rafale)戰機。這場空戰倘若屬實,不僅為大陸軍工系統帶來一次全球矚目的實戰背書,也可能讓全球對軍武採購邏輯進行一場重新洗牌。
苑丹東
2025-05-13 06:10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國內
財經
觀點投書:不是匯市異常,而是政策異動─從台幣暴升看被遮蔽的貨幣戰前哨
2025年5月初,新台幣在短短六個交易日內(4月28日至5月5日)對美元升值超過10%,並同步對日圓、歐元、人民幣、港幣、澳幣與新加坡幣等主要貨幣出現6%以上的升幅。這波急升行情,被主流媒體簡化為熱錢效應或炒匯行為,但若從國際貨幣政治與政策信號的角度觀察,這絕非單純的市場現象,而是地緣壓力下的政策性放手,甚至可能是一場新型「貨幣戰」的開場序曲。
Lulu老師
2025-05-13 06: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A1死亡數據」能真實反映交通安全政策盲點嗎?
交通部近日公布2025年1至2月全台交通事故統計,整體A30死亡人數為469人,創下近六年同期新低,尤以行人死亡62人為2008年統計以來最低,顯示政府在交通安全上的各項政策介入已有初步成效。然而,值得關注的是,長期以來在台灣交通事故通報與成效評估中,「A1死亡數據」(事故發生後24小時內死亡)現階段仍被大量引用與依賴,甚至成為警政交通執法機關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若我們繼續將A1數據作為交通安全治理的核心指標,將無可避免地錯估風險結構、忽略預防本質,甚至誤導施政優先順序。
范振家
2025-05-13 05:4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民進黨可以討厭中國,但不該拒絕中國市場
在一個世界巨變的時代中,更可以凸顯國家執政者的遠見與智慧,尤其臺灣長期夾在美中兩大強權的推擠中,執政者更需要有超乎其他國家領袖的能力,才能在這種詭譎的政治環境中安身立命,但是我們看到國內的政治局勢,卻不禁感到憂心忡忡。因為民進黨過去幾次是靠「反中」才保有執政的權力,而現在「反美」卻是一股國際的潮流,如果民進黨還是堅持一貫的支持美國立場,在可預見的國際兩大強權對抗中,對於臺灣的未來發展恐怕是弊大於利的。
李坤隆
2025-05-13 05:4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台獨勿假扮中華民國綁架台灣
「台獨」外交部譴責習近平:「台灣回歸中國」是二次世界大戰後,重組國際秩序一部份的說法,是北京企圖消滅我國主權,並強調:民主台灣與專制中國,兩者互不隸屬。這個看似理所當然的譴責,其實是:台獨假扮中華民國來綁架台灣的政治話術。
孫榮富
2025-05-13 0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立委會為了政治風向縱容故宮亂搞預算解凍嗎?
7日(四)立法會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開了預算解凍第一槍,文化部已經全數解凍。恐怕接下來國會裡,審議時吹哨壯膽所謂嚴審,解凍時輕騎過關的路線,已經底定了。然而,故宮的「新故宮計畫」預算解凍報告,極盡輕蔑立法院審議權限之能事。對於當初教文會分組審查,針對該計畫提出共23案的緣由,解凍的專案報告,不是漏答一案、也不是漏答兩案,而竟是朝野立委23案,一案也未回答,自己寫自己的。這豈非公然挑釁立法權?立委會自輕自賤,各自為了執政需求及大罷免話題,莫名其妙地解凍新故宮計畫嗎?
邱子安
2025-05-13 0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當家帶頭鬧事,民進黨把民主玩成笑話!
民進黨過去八年,完全執政時如果好好把自己在野時提出的財劃法,吹哨者法案,集會遊行法,國會改革法案,司法改革法案,全部好好通過,今天在野黨能有什麼機會做所謂的毁憲亂政?
洪錦鈺
2025-05-12 06:1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經濟
觀點投書:發電靠意識形態,補貼靠全民買單
賴清德總統才剛保證台灣2032年前不會缺電,行政院卻立刻編列千億預算補貼台電虧損。這是怎麼一回事?不缺電,卻要補貼?台電聲稱虧損是因為烏俄戰爭導致能源價格飆漲,但真相真是如此簡單嗎?
嚴屹諝
2025-05-12 06:0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臺灣外籍看護問題重重
近年來,臺灣各地都發生過照顧臥床長輩的居家外籍看護工,因長期工作壓力等因素,暗中責打受照顧的老人家;有的甚至在餵食過程中,不顧家屬屢勸提醒,為了儘快完成例行公事,倉促餵食,最終導致老人家嗆到,經急診送醫搶救抽痰,才發現老人家肺部食物殘渣不少,最後演變成吸入式肺炎等併發症與過世的不幸事件。由於類似意外蒐證不易,且國人大多不願讓法醫解剖長者遺體化驗,導致事後即使有家屬到檢警單位控告外籍看護疏失,檢調單位也不一定受理成案,受害家庭乾脆息事寧人,不願追究!
胡湘帆
2025-05-12 05:40
評論
國際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觀點投書:臺灣病態政黨政治的解方
隨著2025年新加坡大選落幕,人民行動黨(PAP)再次以壓倒性優勢取得國會多數,持續鞏固其自1959年以來從未中斷的執政地位。這場勝選不僅象徵著政黨穩定性的延續,也再次彰顯一種在當代民主政治中少見的治理典範:一個以技術官僚治國、政策績效導向、長期戰略思維為核心的政黨,如何在開放經濟與高社會期待下維繫政權正當性與執政效率。面對這一制度性成功的案例,臺灣政治與社會是否也該反思,我們是否缺少一個像人民行動黨那樣的政黨?一個不以激情動員為能事、不以民粹為基礎,而真正以治理能力、整合意志與政策規劃為本的政黨。
邱泰達
2025-05-12 0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教育部為一人開後門,賴總統請出面制止違法濫權
教育部近期調整國立高中校長遴選制度,引發重大爭議。新規上路三年內,僅一人符合條件——中山大學附中校長陳修平。條件設計如此「精準命中」,讓人質疑是否量身打造。
許莉甄
2025-05-12 0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被遺忘的社子島─呼吸得到的恐懼,等待不到的開發
從祖父那代就開始聽說政府要開發社子島,然而已過半世紀,我們在地居民經歷了多次的希望與失望,爺爺已過身,父母年事高,我也從小年輕等到盛年郎,步入中年,至今仍生活在這片不安定的土地上。社子島是我深愛的家園,每當夜幕降臨,社子島依然漆黑一片,燈火不見。對比河對岸燈火輝煌、繁華熱鬧的台北市景,社子島彷彿被這個城市遺忘,遺忘在時光的角落裡。這不僅僅是對我們生活品質的輾壓,更是對我們生命尊嚴的漠視,讓人感到極其諷刺與淒涼。
郭益瑞
2025-05-12 05:30
評論
兩岸
觀點投書
國內
軍事
觀點投書:自吹?自擂?自研?軍備局「雷觀機」解放軍也愛用!
國軍現行最新砲兵用「多功能雷觀機」TS102A1為軍備局401廠「出品」,其組成可分為四大部件:「結合架及雲台、方位儀、測距儀、熱像儀」此「雷觀機」自2013年規劃以來,幾經波折直到2023年底才全數交貨完畢,總數不過二百餘台,期間又是缺料又是國際情勢云云,拖延說詞可說是「別出心裁」,在這漫長的十年裡,不時就有軍民媒體為其墊檔「宣傳」,有關消息中此機「身世」可謂眾說紛紜,有的說是「國造」、「國產」,詳細點的則稱為401廠「生產」、「製造」或「研製」,更有甚者稱之為「籌獲」,文字遊戲「引人入勝」讓觀眾不自覺陷入「國造」美夢,然這十年期間軍備局也不曾明說這般「曖昧」情境,只煞有其事自顧自地埋頭「研製」。
偉記
2025-05-11 06:1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民進黨何不放棄台獨黨綱?
我國外交部針對中國大陸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媒體「俄羅斯報」以1943年「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公告」做出了回應,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時尚未成立,何來確認台灣主權問題?我國外交部強調,《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降伏文書》、《舊金山和約》以及具國際法效力文件,清楚載明台灣及附屬島嶼應歸還中華民國。而《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確認了中華民國對台灣主權,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不存在。
孫家瑞
2025-05-11 06:00
評論
國際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強權即是公理,重傷價值外交與國際信譽
5月7日國民黨中常會上黨主席朱立倫以納粹時期希特勒政治迫害在野黨的歷史事實,類比中華民國當前政局,指出政府司法系統可能成為打壓在野力量的工具。此言論引發德國在台協會公開譴責,歐洲經貿辦事處及以色列台北辦事處亦隨後表態。此事件涉及國際關係中的雙重標準問題,也凸顯外交官員與駐在國內部民主政治討論空間界限模糊現象。首先,朱立倫歷史類比核心並非將賴清德為首的執政團隊與納粹種族滅絕畫上等號,而是警示當權者正在運用司法手段對付異己的歷史教訓。司法迫害作為威權政府共同特徵,不是單一歷史事件,而是擴越不同制度變動的徵兆。朱立倫比喻用意在試圖喚起台灣人民應留意到中華民國民主倒退的事實,此言論屬於民主社會正常的政治比喻、明諷。過去此事件類似的比喻已成為政治語言的一部分。根據臉書粉專《政客爽》所整理資料包括:2019年,美國眾議員AlexandriaOcasio-Cortez將美國南部邊境的拘留中心形容為「集中營」。2023年,特斯拉總裁馬斯克(ElonMusk)將澳洲政府政策稱為「法西斯份子」。2024年,參議員BerineSanders於NBC節目中稱前總統川普具備「法西斯」特質;同年,川普(DonaldTrump)則指責拜登(JoeBiden)政府的FBI搜查行動為「納粹德國才會做的事情」。副總統賀錦麗(KamalaHarris)亦批評川普為法西斯主義者。上述言論已在民主社會引發激烈辯論,但德國政府及其駐外單位對此保持沉默、不表態,更未對相關言論作出外交層面的譴責。當歐美政治菁英在面對友邦政壇出現類似言論時,傾向以言論自由與政治語言的多元性予以包容。然而,當相似的論述出現於「非西方傳統」政治勢力的外國政黨時,受到放大檢視甚至官方譴責。這種選擇性回應反映了典型的雙重標準。直白的說,德國在台協會及其他歐洲代表處的反應已涉及外交角色的界線問題。根據《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ViennaConventiononDiplomaticRelations,1961),駐外人員應遵守不干涉駐在國內部政治的原則,避免對直接對當地政黨政治或政策辯論發表立場明確的評論。即便駐台機構因台灣的特殊地位而不完全屬於正式大使館系統,其代表的行為依然應符合外交禮儀與中立原則。外交使節或代表的評論若涉及民主國家內部的政黨競爭,筆者認為可視為對駐在國自主性的挑戰。德國及其他歐洲、以色列駐台單位此番表態,無論出於對特定歷史的敏感性、或是對特定政治勢力的偏好,客觀上皆構成對台灣民主外來壓力。筆者明白歐洲社會對納粹歷史的敏感,固然具有時光背景與道德正當性,但將這種敏感性轉化為對他國內部政治的干預,實屬過度行為。尤其是當相同的政治論述、話語在其他友邦政治場合中被容忍,卻在我國遭到嚴厲譴責,這種不一致的反應恐削弱價值外交的公信力,也加深人民對友邦的不信任感。此事件亦反映出台灣民主政治在國際話語體系中的脆弱性。作為東亞地區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民主典範,中華民國政治多元與言論自由應是台灣社會自行維護與討論,而非受制於外國的認可或否定。若外部力量能以價值宣稱為名,對合法在野黨的言論進行壓制或道德審判,故也構成對台灣民主自主性威脅。總結而言,德國在台協會及部分歐洲、以色列駐台機構針對朱立倫的譴責,是徹頭徹尾的雙重標準。國際政治不應是「強權即是正義」(MightisRight)的世界,儘管現實主義(Realism)長期主張權力政治;但若真履行,大國說什麼都是對的,川普說加拿大屬於美國的一州、要買下格陵蘭、俄烏不和談都是烏克蘭自己的問題;難道這些論述都是具有正當性?民主的核心價值在於包容多元意見,包括對政府施政的嚴厲批評。以歷史、道德與價值之名行使的選擇性批判,損害被批評對象的政治權利,更對民主社會本身構成潛在威脅。台灣作為成熟的民主政體,應堅守政治討論的自主性,防止國際話語權的偏頗、干預與侵蝕我國民主的根基。
林靜萱
2025-05-11 05: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