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才剛保證台灣2032年前不會缺電,行政院卻立刻編列千億預算補貼台電虧損。這是怎麼一回事?不缺電,卻要補貼?台電聲稱虧損是因為烏俄戰爭導致能源價格飆漲,但真相真是如此簡單嗎?
事實上,台電的虧損早在戰爭爆發前就已經出現。民進黨執政八年,台電從馬政府時代的300億元盈餘變成超過4200億元的虧損黑洞,根本不是一場戰爭造成的災難,而是一連串錯誤能源政策的結果。
清大教授葉宗洸根據台電決算報告的成本分析指出,去年的燃料成本單價較前年大減百分之二十,國際燃料價格對電價的影響早就減輕。真正的問題是台電向民營火力發電廠的購電,以及再生能源的購電價格,都遠高於台電自發電力價格。政府大力推動再生能源、意識形態反核,導致無碳基載電力明顯不足,只好用價格昂貴且不穩定的綠電、天然氣來補,卻又不願調漲電價,只好讓台電硬吃虧損,最後全民買單。
用高成本綠能替代核電,再用全民稅金補貼台電,這樣的「非核家園」到底為了誰存在?綠能高價收購卻不公開透明,利益集中特定財團,興達海基、台鹽綠能、聯合再生等案頻傳虧損,納稅人心甘情願嗎?這不是能源轉型,而是權貴轉運。
更嚴重的是,台灣的電價正在逼近南韓、其他亞洲國家,卻還無法保障供電穩定。產業界不斷預警,若電價再漲、供電不穩,台積電等高科技產業勢必將外移,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當電價不再是台灣的優勢,當最有競爭力的產業一一出走,請問台灣的未來在哪裡?
民進黨政府的選擇很清楚:不願砍綠電利益、不願承認核能價值、不敢得罪財團,最後只好對民生電價開刀。先是默許台電虧損,後又要求全民買單補貼,這種「先哄再宰」的方式,已經讓人民徹底失去信任。
別忘了,當初民進黨為了美豬開放說得多冠冕堂皇,現在卻只換來「萊豬可以吃、台積可以送、台幣可以升」的無奈。美國前AIT處長司徒文不解台灣政府為何反核,現任處長谷立言更明確表態,美方願協助台灣導入SMR等新一代核能技術,提升能源穩定性。結果呢?民進黨選擇無視、裝聾作啞,寧願聽從華府對經濟的「點菜」,也不願接受能源上真正有幫助的合作提議。
從國際標準來看,歐盟早已將核能納入綠能範疇,日本在福島核災後也重新啟動核能政策,只有台灣還活在反核的意識形態裡,政府甚至還自稱這是「社會共識」。請問,67.7%民眾反對非核家園的調查結果,是哪門子的社會共識?
根據台電與能源署最新公布數據,今年第一季台電虧損高達242億元,光是3月就虧了68億。虧損主因不是大家常聽到的天然氣或燃煤,而是外購的風力與光電。占整體發電量僅約7.8%的外購風電與光電,卻吞掉了整體虧損的七成:風電虧了約154億,光電虧了約13億,總共約167億。反觀核能雖只剩3.4%的發電佔比,卻貢獻了全台最多盈餘,高達23.47億元。
若核能不被限縮,僅以每度電可盈餘約1.1元計算,完全可以替代風光發電加上燃油的總虧損約200億,甚至還能額外創造超過60億的利潤。說白了,如果沒有民進黨的意識形態反核,台電今年第一季本可以轉虧為盈。五月起核電全數除役,台電唯一穩賺的發電方式將從此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夏季高峰的光電虧損熱浪。
台灣目前每度電的平均發電成本已經逼近3元,但售價卻遠低於成本。產業電價近年來已經幾乎沒有調漲空間,目前工業電價每度均價4.27元,再漲5%後已離韓國4.98元不遠,如調太高將威脅出口產業競爭力。換句話說,這場能源政策失敗的後果,只能轉嫁給民眾──從你的電費帳單補起來。
非核家園已經不是一個美好的願景,而是一個破產的神話。再不回頭,我們不只會面對更高的電價、更大的跳電風險,更將失去未來的產業競爭力與經濟發展動能。這樣的代價,台灣人還要繼續買單嗎? (相關報導: 德國新總理梅爾茨:從政壇失意者再度翻紅,成為保守派國家領導人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政大政治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