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被遺忘的社子島─呼吸得到的恐懼,等待不到的開發

筆者認為,社子島禁建久拖不決,已嚴重影響居民基本安全與尊嚴,唯有徵收重建,才能真正改變現況。圖為社子島禁建配圖,與遠處住宅區形成對比。(資料照,陳品佑攝)

從祖父那代就開始聽說政府要開發社子島,然而已過半世紀,我們在地居民經歷了多次的希望與失望,爺爺已過身,父母年事高,我也從小年輕等到盛年郎,步入中年,至今仍生活在這片不安定的土地上。社子島是我深愛的家園,每當夜幕降臨,社子島依然漆黑一片,燈火不見。對比河對岸燈火輝煌、繁華熱鬧的台北市景,社子島彷彿被這個城市遺忘,遺忘在時光的角落裡。這不僅僅是對我們生活品質的輾壓,更是對我們生命尊嚴的漠視,讓人感到極其諷刺與淒涼。

我不明白,為什麼作為台北市的一部分,作為納稅人,我們社子島的居民卻只能忍受這樣低等的生活?為什麼我們不能擁有與其他台北市民一樣的生活品質、同等的居住條件和安全保障?由於社子島已經禁建超過 50 年,許多房屋無法進行修繕或重建,這些老舊的建築結構脆弱,根本無法抵抗自然災害。每當颱風來臨、大雨傾盆而下,屋頂漏水,牆壁滲水成為常態,這些問題早已超越了物理上的困擾,已是長期的心理摧殘。當地震來臨時,這些破舊不堪的房屋又將如何承受?我們始終都是揪心的,擔心自己和家人的性命會在一瞬間失去。我們只能生活在這個不安定的環境中,從未有過真正的安全感。無數次的恐懼與無奈,我們已經忍受了太久。

然而,解除禁建並不是解決社子島困境的根本方法。社子島的問題遠不止於此,現在的老舊建築、缺乏基礎設施與無法應對自然災害的現狀,無法僅通過解除禁建來解決。我們所需要的,是全面的區段徵收,是一個有計劃、有制度的重建,這樣才能保障我們的生命安全、生活條件與未來的尊嚴。社子島的發展,不能僅局限於生態保護,最迫切的,仍是要解決我們的生命安全問題。

社子島區段徵收,政府已經做了多次的環評與規劃,並且有 95%的居民支持,期待改善居住條件。然而,這些支持開發的聲音卻被 5%的反對聲音所壓制,這樣的決策公平嗎?我們這些社子島的居民,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居住環境,何錯之有?為什麼 5%的少數暴力能夠抹煞 95%善良居民的希望?這樣的情況,是否合理?而這些反對的學者與專家,大多來自外地,他們從未在社子島生活過,如何能夠真正體會我們的痛苦與無奈?他們的反對,不過是基於一時的曝光與聲量,而我們卻因此要繼續忍受這樣的生活,這怎麼能夠接受?

經歷半世紀的等待,我的心情時刻處於一種焦慮與無助中,像是一場無盡的夢魘。現在的我,心中所懷抱的,只有一個字:「怕」。我怕等不到社子島重劃後的改變,我怕我們的孩子、孫子也活在無法改變的痛苦經歷中,繼續生活在這個不安定的地方。無論是生活、教育、醫療,還是基本的公共設施,社子島都與台北市其他區域的居民有著天壤之別。如今我心中的願望已經不再複雜,我們不貪心,只希望能夠過上與其他市民一樣的生活,擁有基本的安全、便利、舒適的居住環境。只希望能夠看到這片土地的變化,看到社子島能夠擺脫困境,迎來曙光。

最近,環評的撤銷讓我們感到既吃驚又沮喪。這份決定對我們這些社子島的居民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打擊。難以理解的是,為什麼在大家都期盼改善的時候,這樣的阻力卻還存在。然而,我們也深知,市政府表現出了積極的態度,願意上訴並如期推動開發程序。這讓我們看到了一絲希望。

我真誠地期盼,無論是市府官員、法官、媒體、還是社子島外的台北市民,都能有機會親自來社子島走一遭,看看我們的家、我們的環境、我們的無奈、我們的困境。或許只有當親臨現場時,才能真正感受到社子島居民心裡有多渴望能夠在這片土地上,過上與其他市民一樣安全、舒適、有尊嚴的生活。讓社子島的未來,重見天光!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社子島的未來,我們不能再等 更多文章

*作者為社子島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