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美國外交官 文章列表
#
美國外交官
約 1,28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財經
科技
商業
VIP
經濟
大國博弈
被質疑「川普家族賺好賺滿」!當「美國優先」碰上石油王子的AI野心:川普中東行預計帶回上兆美元投資大禮包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將在13日飛往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Riyadh),並計劃在卡達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停留,進行為期3天的中東行程。《外交政策》(ForeignPolicy)12日指出,此趟出訪預計會促成一連串科技與商業投資協議,3國政府準備砸下大筆資金,幫助川普帶著「經濟碩果」回到美國,以換取更多美國的科技資源。
李岱青
2025-05-13 14:53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VIP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許劍虹專欄:歐戰勝利80周年,一場中華民國沒有缺席的戰爭
今年5月8日是歐戰勝利,即納粹德國戰敗80周年的紀念日。對大多數的歐美人士來說,這是一個西方文明或者基督文明得到救贖的日子,因為希特勒(AdolfHitler)針對猶太人進行的種族屠殺規模之大,在歷史上實在是前所未見。如果納粹德國在這場戰爭中取勝,以亞利安人為中心的種族主義勢必將征服整個歐洲以及大西洋兩岸,成為西方世界的遊戲規則。
許劍虹
2025-05-11 07:2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誰先眨眼?願與美國談關稅 路透曝中國憂「3因素」:經濟衰退、國際孤立
美中經貿高層將於10日在瑞士進行對話,《路透》報導,中國對美關稅政策的公開回應強硬,但中國官員私下越來越擔心關稅對經濟的影響;隨著中國的貿易夥伴開始與美國談判,中國擔心被孤立;再加上美國主動接觸和川普言論緩和,讓中國願意會談。
兩岸中心
2025-05-10 09:03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文化
舒緗家觀點:「中共≠中國」─杜絕以中國文化「頂罪」中共黨文化
太多人──中國人、海外華人、外國人、反共的、不反共的──在批評批判,或描述評論中共╱大陸中國的事務時,動輒就會連上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從中去尋找他們認為的「文化根源」。最典型的,即是埋怨數落,是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社會」、帝制皇權、孔孟之道、法家之術、「傳統中國文化」……形塑成「今天中國人」的「民族劣根性」:自私、奴性,等,以及造就了中共,還經常引魯迅對中國文化的批判為證。
舒緗家
2025-05-10 07:10
評論
國際
兩岸
軍事
專欄
VIP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林庭瑤專欄:《經濟學人》賣台成真,各國駐台官員暴增?
讓世界看到台灣,英國《經濟學人》辦到了!連續三年「說台灣的故事」作為封面,竟成了綠營側翼圍剿的標靶,連綠營國師也不忍了,直批《經濟學人》「販賣台灣危機成癮」。然而,最近《日經亞洲》一則各國外館駐台官員暴增的報導,卻實實在在地印證了《經濟學人》對台灣的危機預警。
林庭瑤
2025-05-10 06:50
新聞
國際
加拿大總理卡尼首訪白宮,直言「我們永遠是非賣品」!川普笑著回應「永遠別說永遠」
加拿大新任總理馬克·卡尼6日到訪白宮,會晤聲稱要把加拿大「變成第51州」的美國總統川普。雖然川普緩和語氣表示「我們只是想和加拿大做朋友」,但在卡尼宣稱「加拿大永遠不會是非賣品」時,川普卻說笑著說:「永遠不要說永遠。」
國際中心
2025-05-07 10:38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花俊雄觀點:安理會非正式會議,見證美國在國際輿論慘敗
4月23日,中國常駐聯合國大使傅聰主持了一場名為「反對以任何方式霸凌他國行為」的安全理事會非正式會議。會議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吸引了80多個國家的代表參加。這次會議採用阿里亞模式進行。這個進程是1992年時任安理會輪值主席的委內瑞拉大使迭戈‧阿里亞(DiegoArria)倡議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高度秘密非正式會議,通常用於討論共同關心的問題,並開放給聯合國大會所有成員參與。
花俊雄
2025-05-05 07: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經濟
中國可能解除對歐洲議員制裁,包瑞翰:北京的「戰略性愚蠢」竟然現在才修正,歐盟不要被騙
中國在2021年對五名歐洲議會議員施加了制裁,作為對歐盟制裁中國官員的報復。但在當前川普关稅政策導致中美、歐美關係緊張之際,傳出了中國有意單方面部分解除制裁的消息。歐洲議會表示,相關談判已接近尾聲;但歐盟委員會則對北京動議態度冷淡。
德國之聲
2025-04-24 16:03
新聞
國際
美國務院宣布改組計畫,台灣可以鬆一口氣!增設「新興威脅助卿」與「外援與人道事務協調辦公室」,涉台架構不變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22日公開外交機構全面改組藍圖,相較於既有架構,新規畫保留東亞、歐洲及非洲等地區事務助理國務卿,裁撤婦女議題及全球變遷辦公室,並新增「新興威脅」領域的助卿一職,聚焦網路安全、人工智慧等議題。
中央社
2025-04-23 11:34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華爾街日報》美中經濟脫鉤催生「新冷戰」陰雲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無論中美之間的關係如何起伏,貿易和投資一直是維繫這兩個大國關係的紐帶。
華爾街日報
2025-04-22 12:03
新聞
國際
川普裁員大刀砍向國務院,挨批「猴子都能寫出更好的計劃」!重組國務院草案引發外交官恐慌,魯比歐駁斥「都是騙局與假消息」
一份據稱要「徹底重組國務院」的行政命令草案,上週末在美國華府廣泛流傳,多家國際媒體都根據草案內容進行報導。《Politico》稱,該文件提議裁撤十多個辦公室、改變外交人員的選才與派駐方式,讓外交官們憂心可能面臨大規模裁員。雖然國務卿魯比歐(MarcoRubio)對此斷然否認,但國務院內部仍有許多人惴惴不安。
國際中心
2025-04-21 10:50
VIP
國際
財經
科技
商業
經濟
大國博弈
別把自己關在小島內!新加坡總理要讓東南亞「0關稅」和「多交盟友」,抨擊美中惡鬥讓世界更混亂
「新加坡雖是一座島嶼,但我們絕不能有『島國心態』。」
李靖棠
2025-04-16 20:01
VIP
國際
大國博弈
川普的「美國優先」,還剩多少外交空間?國務院預算擬砍半,國際組織經費僅剩10%
美國國務院內部流傳的備忘錄指出,川普提議將國務院與USAID的預算砍半,此舉將使人道援助、全球衛生、國際組織等對外援助事務的經費急遽削減。許多前任、現任政府官員批評這項預算提案,認為將損害美國國際影響力、傷害盟國向心力,甚至助長中俄等對手。
劉俞妗
2025-04-16 07:16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路透獨家:面對川普關稅海嘯,越南考慮打擊部分中國貿易
《路透社》11日獨家報導,據知情人士轉述、和路透社看到的一份政府文件指出,為了避免遭受美國的懲罰性關稅,越南準備開始打擊經其領土運往美國的中國商品,並加強對向中國出口敏感產品的管制。
兩岸中心
2025-04-11 15:14
新聞
國際
財經
商業
經濟
對等關稅延遲90天,川普會說話算話嗎?經濟學人:全球市場仍有三大隱憂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9日突然決定讓步,暫緩實施引發全球市場恐慌的「對等關稅」,距離這項政策全面生效只過了短短12小時。他宣稱除了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還要調高,大部分措施將暫緩90天舉行。這項決定讓美股開出慶祝行情,但《經濟學人》認為,處在爆發邊緣的全球貿易戰仍有三大隱憂。
國際中心
2025-04-10 09:31
新聞
國際
兩岸
管好你的褲子!美媒爆料,華府禁止駐華人員與中國公民戀愛或有性關係
隨著美中兩國關係再次因為貿易紛爭而緊繃,近期華府內部一項祕密政策,被外媒發現而曝光,最早是由《美聯社》(AP)獨家報導,聲稱美國政府全面禁止、駐點中國的美國政府成員、與其家屬,以及持有安全許可的承包商,與當地中國公民發展任何形式的戀愛或性關係,似乎是擔心重現當年美蘇冷戰(ColdWar)期間,自家人員被枕邊人色誘而洩漏機密的場景。
李靖棠
2025-04-03 17:38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朱立熙專文:韓國最大的歷史悲劇─濟州四三事件
2023年4月我帶了一團十位高中人權教師、十名選拔自全台各高中的學生、兩位國立高中校長、三位學者,還有國立台南女中音樂班自費參加的五位師生,一共三十一人到濟州島見學,也參加了濟州四三事件七十五周年的追悼儀式。台灣人權師生團是最大的團體,也是唯一的外國團體,深受感動的濟州道道知事吳怜勳特別走到台灣團席位前向我們致謝。
朱立熙
2025-04-03 05:50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韋安觀點:習近平與川普的潛在戰略妥協—中東和平與亞太再平衡的「大交易」!?
歷史,總在看似偶然的瞬間,悄然轉向。國際政治的角力,像冰山一樣,藏在水面下的交易部分遠大於水面上的公開部分。
韋安
2025-04-02 07: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川普時代的東亞三強交往:中日韓外長東京會晤,聚焦區域安全與合作
日本、中國和韓國的外長22日在東京舉行會議,討論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在貿易、地區安全以及其他問題上的合作。
德國之聲
2025-03-23 15:20
新聞
國際
軍事
不能繼續「過度依賴」美國!歐洲多國擬增加軍費,5至10年內取代華府的北約地位
「金融時報」報導,歐洲軍事大國正草擬計畫,準備在歐洲防務方面承擔更多責任,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其中包括向川普政府提出一項計畫,在未來5至10年內有序地進行防務轉移。根據「金融時報」(FinancialTimes),參與非正式討論的國家包括英國、法國、德國和北歐國家等。
中央社
2025-03-22 09: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