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無論中美之間的關係如何起伏,貿易和投資一直是維繫這兩個大國關係的紐帶。
如今,隨著兩國經濟脫鉤,中美兩國可能正走向一場超越貿易範疇的冷戰。隨著雙方尋求建立各自的陣營,衝突可能加深,甚至出現軍事緊張局面。
放在過去,當下的時局是不可想像的。在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的第一個任期內,美中都不希望看到雙方深度捆綁的依存關係徹底失序。兩國間的第一輪貿易戰持續了兩年多,期間雙方頻繁談判,且都擔心局勢升級。
這一次,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美中已經對彼此實施了實際上的貿易禁運,並且正將經濟戰推向新的領域。兩國關係的走向關乎未來多年的全球安全格局以及經濟穩定。
「美國和中國正處於經濟脫鉤狀態,而且似乎沒有任何護欄可以防止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蔓延到其他領域,」前美國資深外交官、現供職於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Carnegie Endowment for Global Peace)中國中心的華自強(Rick Waters)說。「新冷戰的說法讓人越來越難以反駁。」
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來說,這是一個需要調動所有力量的關鍵時刻,他和他的核心圈子自川普第一個任期以來就已經在為此做準備。在經歷了川普近期宣布的高額關稅的最初衝擊後,中國已進入全面反制模式,誓言要「奉陪到底」。
中國對美國的反擊手段包括經濟武器,例如報復性關稅、針對美國公司的黑名單以及限制關鍵礦物的出口,但不止於此。
據與中國官員商議的人士透露,北京方面最近表示後續不再回應美國加碼關稅,這表明中國可能正在轉向其他非經濟手段。
兩國都指責對方的網路攻擊越來越無所顧忌。上述知情人士說,中國可以利用多年來通過入侵美國港口、供水設施、機場和其他目標的電腦網路所收集的數據、通話記錄和其他資訊,這是一個選項。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4月早些時候報導稱,去年12月在日內瓦與即將卸任的拜登(Biden)政府舉行的一次秘密會議上,中國官員將針對美國基礎設施的一系列網路攻擊與美方對台灣的支持聯繫起來。中國已誓言要將目前處於自治狀態的台灣納入版圖。
中國還可能加大對美國合作夥伴的戰略脅迫,尤其是在印太地區,特別是考慮到川普政府為印太地區提供安全保障的承諾似乎受到質疑。
安全威脅
早在最近一輪針鋒相對的關稅上調之前,美國政界和軍事機構內部對來自中國的安全威脅的擔憂就已在升溫,而現在這種擔憂進一步加劇。
在4月10日的一次參議院聽證會上,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薩姆・帕帕羅(
美國方面,川普已表示,除非那些依賴美國支持的國家做出經濟讓步,否則他將撤回對這些國家的安全保障。
衝突升級到貿易領域之外的風險不斷加劇,反映出太平洋兩岸高層官員之間缺乏有效溝通的現狀。起初北京方面希望進行對話,但堅持在正式外交禮節框架內接觸,這與川普團隊只願同最接近習近平的人打交道的做法不相匹配。比如美方尤其想和習近平的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對話,他的職責範圍包括網路安全,這是美國政府的一個核心關切。
面對川普的關稅攻勢,中國保持沉默。最近隨著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川普本人已表示希望習近平給他打電話。據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政府官員還向中國外交官建議,應由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馬可・魯比歐(Marco Rubio)接觸。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拒絕在其中任何一個層面進行接觸。
這些知情人士說,為了儘量降低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成本,中國的政策顧問們正在提出一些人選,充當與川普溝通的潛在中間人,包括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和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沙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但這些討論在兩國首都都未取得多大進展,雙方似乎都不急於談判。
川普在4月17日對記者發表講話時重申,美國將與中國「達成協議」。他說:「我們進行了一些非常良好的會談,」但川普沒有做詳細說明,同時他還說,「我認為我們有很多時間。」
建立陣營
隨著溝通僵局的持續,中美都在試圖爭取盟友加入自己的陣營。川普政府目前正尋求與數十個國家達成協議,以合作孤立中國。與此同時,習近平及其高級助手近幾日分頭行動,試圖將貿易夥伴從美國身邊拉開。
作為降低美國關稅的交換條件,川普政府正計劃向70多個國家施壓,要求這些國家禁止中國通過它們向美國市場運送貨物,限制中國的投資,並阻止廉價的中國產品湧入它們的市場。
簡而言之,正如川普4月15日在西班牙語節目Fox Noticias中所說,他可能希望各國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出選擇。
但對美中任何一方來說,建立聯盟都不太可能輕而易舉。
儘管中國製造業的超速運轉惹惱了大大小小許多國家,但其中一些國家,特別是那些視中國為最大貿易夥伴和投資來源地之一的亞洲國家,發現很難完全轉向美國。
習近平最近對東南亞的訪問凸顯出該地區正成為美中之間的一個關鍵角力場。
就在習近平14日抵達河內一周多前,越南領導人蘇林(To Lam)在與川普的通話中同意討論一項取消美國關稅的協議,川普稱這次通話「非常有成效」。與中國一樣由共產黨執政的越南近年來一直尋求改善與美國的經濟關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2025年4月訪問越南首都河內,會見蘇共總書記蘇林(左)。(美聯社)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次通話恰逢習近平準備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之際,令北京方面感到不快。
在習近平訪問結束時,中國和越南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承諾深化戰略夥伴關係,但沒有太多細節,這表明河內方面並未選邊站隊,而是保留了選擇餘地。
中國魅力攻勢的另一個重點是歐洲,川普處理俄烏戰爭的方式讓歐洲開始有所警覺。
16日,中國任命過去四年擔任中國駐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簡稱WTO)大使的李成鋼為首席貿易談判代表。這一任命表明,中國領導層希望與那些更傾向於維護全球貿易準則的歐洲國家保持一致。川普稱,這些準則讓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受益,卻損害了美國的利益。
李成鋼對美國持嚴厲批評立場。擔任中國駐WTO代表時他曾稱美國是「單邊主義霸凌行徑實施者」。
與此同時,隨著中美溝通僵局的持續,華盛頓方面可能會進一步限制中國企業獲取美國技術,屆時,要想扭轉當前的經濟脫鉤趨勢,可能變得更加困難。
美國國務院前中國政策顧問、現任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兼職教授的費瑞安(Ryan Fedasiuk)表示,美國商務部可能會通過把已在其貿易黑名單上的中國公司的子公司列入名單來大幅增加出口管制的使用。
費瑞安說:「將子公司列入黑名單將大大增加受美國出口管制約束的公司數量,並加速由關稅引發的脫鉤。」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貿易戰,」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計畫主任孫韻說。「這場貿易戰蔓延到其他領域的風險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