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美中經濟脫鉤催生「新冷戰」陰雲

美中貿易戰導致兩國經濟脫鉤、拉幫結派,可能揭示「新冷戰」悄然展開。圖為美國與中國國旗2024年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北京會場外飄揚。(美聯社)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無論中美之間的關係如何起伏,貿易和投資一直是維繫這兩個大國關係的紐帶。

如今,隨著兩國經濟脫鉤,中美兩國可能正走向一場超越貿易範疇的冷戰。隨著雙方尋求建立各自的陣營,衝突可能加深,甚至出現軍事緊張局面。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放在過去,當下的時局是不可想像的。在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的第一個任期內,美中都不希望看到雙方深度捆綁的依存關係徹底失序。兩國間的第一輪貿易戰持續了兩年多,期間雙方頻繁談判,且都擔心局勢升級。

這一次,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美中已經對彼此實施了實際上的貿易禁運,並且正將經濟戰推向新的領域。兩國關係的走向關乎未來多年的全球安全格局以及經濟穩定。

「美國和中國正處於經濟脫鉤狀態,而且似乎沒有任何護欄可以防止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蔓延到其他領域,」前美國資深外交官、現供職於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Carnegie Endowment for Global Peace)中國中心的華自強(Rick Waters)說。「新冷戰的說法讓人越來越難以反駁。」

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來說,這是一個需要調動所有力量的關鍵時刻,他和他的核心圈子自川普第一個任期以來就已經在為此做準備。在經歷了川普近期宣布的高額關稅的最初衝擊後,中國已進入全面反制模式,誓言要「奉陪到底」。

中國對美國的反擊手段包括經濟武器,例如報復性關稅、針對美國公司的黑名單以及限制關鍵礦物的出口,但不止於此。

據與中國官員商議的人士透露,北京方面最近表示後續不再回應美國加碼關稅,這表明中國可能正在轉向其他非經濟手段。

兩國都指責對方的網路攻擊越來越無所顧忌。上述知情人士說,中國可以利用多年來通過入侵美國港口、供水設施、機場和其他目標的電腦網路所收集的數據、通話記錄和其他資訊,這是一個選項。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4月早些時候報導稱,去年12月在日內瓦與即將卸任的拜登(Biden)政府舉行的一次秘密會議上,中國官員將針對美國基礎設施的一系列網路攻擊與美方對台灣的支持聯繫起來。中國已誓言要將目前處於自治狀態的台灣納入版圖。

中國還可能加大對美國合作夥伴的戰略脅迫,尤其是在印太地區,特別是考慮到川普政府為印太地區提供安全保障的承諾似乎受到質疑。

安全威脅

早在最近一輪針鋒相對的關稅上調之前,美國政界和軍事機構內部對來自中國的安全威脅的擔憂就已在升溫,而現在這種擔憂進一步加劇。

在4月10日的一次參議院聽證會上,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薩姆・帕帕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與外長王毅。(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與外長王毅。(美聯社)

)提請關注中國在台灣附近日益增多的軍事活動,他表示這威脅到美國及其盟友的安全。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摩根士丹利樂觀看待中國股市,但警告「除了關稅還有重大風險」 更多文章

美國方面,川普已表示,除非那些依賴美國支持的國家做出經濟讓步,否則他將撤回對這些國家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