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經貿高層將於10日在瑞士進行對話,《路透》報導,中國對美關稅政策的公開回應強硬,但中國官員私下越來越擔心關稅對經濟的影響;隨著中國的貿易夥伴開始與美國談判,中國擔心被孤立;再加上美國主動接觸和川普言論緩和,讓中國願意會談。
川普4月2日在「解放日」(Liberation Day)宣布高額關稅時,中國旋即對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此舉被川普視為對美國缺乏尊重。自此之後,兩國互徵關稅的行為屢次升級,目前美國對中關稅高達145%,中國對美關稅則是125%。相同因為美中關稅戰,美國市場日益憂心關稅對物價和消費品供應造成的衝擊。
據3位了解中國政府想法的人士表示,中國願意讓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內部有訊號表明,中國企業正在掙扎避免破產,一些行業如家具、玩具及紡織等感受到即時影響。中國企業也在掙扎尋找其他市場來代替美國市場,但開發中國家買不起這麼多貨品。
知情人士又指,中國主要貿易夥伴如越南、印度及日本都開始與美國談判,中國擔心在談判桌上沒有一席位。
報導指出,由於中美關係的不穩定性,重新接觸變得複雜,特別是北京認為美方4月底發給中國有關部門一封有關芬太尼的信函是「傲慢」。報導表示,該信引用美國國會一份報告,指中國向出口商提供稅務優惠,直接補貼生產芬太尼前驅體化學物,而這些化學物是外銷。中國否認有此行為。
這封信發給中國外交部、商務部和公安部,要求北京在官媒人民日報頭版上公佈打擊芬太尼前驅體化學物的行動,並透過「黨內渠道」向黨員發送類似訊息,以及加強對特定化學物的監管,及深化執法合作。
報導表示,中國似乎對瑞士會談抱著不大的期望。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內部將這次會談降級為只是一次會議,反映中國認為,在川普和其他美國高級官員數週來不斷發出相互矛盾的訊息後,會議主要是了解美國的要求和紅線。
報導表示,中國決定派出副總理何立峰與美會談,何是習近平的親信,這滿足了美國與能直接接觸習近平的高級官員進行實質會談的要求,也避免讓中國領導人陷入尷尬情況。
華府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事務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表示:「本週末的會談不會解決任何實質問題,頂多是為未來的談判設下議題與框架。」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主任何瑞恩(Ryan Hass)指出,北京可能會堅持獲得與其他國家相同的90天關稅豁免,以為談判創造有利條件,但突破機會仍然很低。 (相關報導: 關稅戰降溫?美中貿易談判前 川普暗示對中關稅降至「這個數字」 | 更多文章 )
分析指出,北京透過塑造華府更焦急的印象,來爭取國內政治認同與展現談判主動權。「現在已不再看誰先眨眼,而是誰先被包裝成眨眼的一方。」一位駐北京外交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