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看到台灣,英國《經濟學人》辦到了!連續三年「說台灣的故事」作為封面,竟成了綠營側翼圍剿的標靶,連綠營國師也不忍了,直批《經濟學人》「販賣台灣危機成癮」。然而,最近《日經亞洲》一則各國外館駐台官員暴增的報導,卻實實在在地印證了《經濟學人》對台灣的危機預警。
詩人同登舟:派駐台灣官員激增
——《日經亞洲》最近(5月8日)引述台灣官方消息的統計報導,2024年駐台的外國外交官和實質外交人員已達約400人,高於2022年的約300人,2年增長了3成多。
——美國在台協會(AIT)不含本地聘雇人員的駐台外交人員,去年已從2022年80人左右增至超過110人。AIT在2009年員工總數只有250人,現在其官網顯示編制已超過550人,增加1倍以上,成為台北規模最大的外國代表機構,規模遠遠領先其他駐台外館。
——截至2023年,英國在台辦事處人員增至50人,高於2017年的35人,英國駐台人員6年增4成。其中新設2個職位:一名負責兩岸及區域安全事務的主管,以及一名專責貿易安全的顧問。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的外交人員從25人增加至近40人,5年來含本地聘雇人員從原有的50人增至約110人,翻了一倍。新進人員中包括一名第二副代表,職責範圍不再限於經濟和文化事務。第一副代表來自日本經濟產業省,名義上是「借調」到該協會;第二副代表則出身外務省,以相同形式借調任職。

去訪歐陽修:側翼阿Q喪事喜辦
——澳洲、捷克和德國在內的國家,強化了在台灣的駐點編制。澳洲目前在台人員編制有50人,包括2023年新設的「戰略事務主管」(Director of Strategic Affairs),其實就是駐台武官(military attache)。澳洲是台灣最大的能源供應國,提供台灣一半的煤炭與約4成的天然氣。德國、捷克及瑞典的辦事處,從母國派駐台灣的人力都在增加。
其實不僅是駐台使館,美國、日本和英國近年大幅擴編駐台外交人員,與此同時,外媒駐台記者也在民進黨2016年重返執政後暴增1倍。前總統蔡英文2024年5月在一場頒獎典禮活動指出,有來自22個國家、86家媒體及176位記者駐台,整體趨勢為逐年增加,較2016年(48家外媒、81名記者駐台)增加了1倍。
近三年來,駐台使節、駐台媒體記者激增,台灣政府樂得向外界宣傳,但其原因究竟為何?
一葉知秋,外國人眼中,正如《經濟學人》連三年的封面故事——台灣是地表上最危險的地方。反觀台灣賴清德政府熱中搞大罷免運動,綠營側翼又當起了「喪事喜辦」的阿Q,台灣官員還因外館駐台官員暴增,引以為傲、引以自豪。台灣之所以成為國際事件的主角,成為國際媒體焦點,原因就是美中台三方角力下瀕臨戰火邊緣,台灣人民猶如加熱中的溫水青蛙。最近,《經濟學人》一則封面故事再度拉警報: (相關報導: 揭仲專欄:《外交政策》與《經濟學人》對台灣的真正警訊 | 更多文章 )
修也不知爾:錯亂史觀大言不慚
該雜誌版面,把中華民國國旗放在液壓機下「待刑」,甚至旗桿頂端已被壓彎。一旁的英文引言則稱:「台灣的這場考驗,來得比你想像的更快。」並在〈一場關於台灣的強權危機即將到來〉的文章中警告,中國有機會揭穿美國是虛張聲勢的紙老虎,美國與其冒著與中國發生核戰的風險,川普可能會放手不管台灣,或與習近平達成一項實質上形同「棄台論」的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