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汽車:美國汽車工業的先驅,引領產業文化的革命
作為美國最大的汽車品牌,Ford 渡過了底特律的汽車興衰,見證了長達百年的工業進步,最重要的是開創了許多改變現代工廠作業的生產機制,甚至影響到你我社畜們的上班生活,對於世界的影響早已跨出名為內燃機的產業鏈,這次讓我們一起來瞧瞧這間開闢了工業時代生產線制度的汽車巨匠-Ford。
亨利.福特打造的福特汽車不僅是汽車產業的重要文化,更對所有工業進步及社會經濟帶來莫大影響。
機械天才的崛起:亨利.福特的工程美夢
Ford 創辦人亨利.福特從小就對機械工程富有濃厚興趣,15歲那年正逢歷史上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亨利.福特便在自己的機械坊中親手打造了人生第一部屬於自己的內燃機系統,成年之後順利進入當時擁有多項發明專利的愛迪生照明公司,為專利大師愛迪生獻上新鮮的肝,透過個人對內燃機的研究晉升為總工程師的福特,在 1896 年打造了自己的第一部汽車,將它命名為「Ford Quadricycle」。
其實就是很白話的四輪車「Quattro」「Drive」「cycle」,完成這件發明後,亨利.福特駕著這台車跟隨他朋友一起沿著底特律大河行駛了三條主要幹道,將 Quadricycle 正式公開在世人眼前。
有了Quadricycle的經驗,愛迪生罕見的賞識人才,建議福特另起爐灶,於是亨利.福特就這麼帶著當時同為愛迪生賣肝捐腎的工程師們離開了愛迪生照明公司,來到汽車大城底特律成立了同名的底特律汽車公司,不過這時候的產品都還只是研發階段,品質不完善之外,成本又不斷提升,第一次的創業以失敗收場。
亨利.福特(左)與湯瑪斯.愛迪生(右)合影,兩人關係比起老闆與員工更像是導師與學生,愛迪生更是罕見的推薦福特創業,所以說能夠有今天的福特汽車,愛迪生還是有些功勞。
屢敗屢戰的企業精神,被趕出自己的公司後的重組逆襲
亨利.福特似乎沒有打算要中斷自己的品牌之路,這次找來許多合夥人,決心認真做一個汽車品牌,業務內容不只賣車,還包含賽車領域,亨利.福特本人更是親自下場開著賽車參戰各方並且獲勝,打開了當時亨利福特公司及他本人的知名度。伴隨逐漸上漲的公司市值,本以為福特的創業之路即將迎來成功,沒想到距今100多年前的美國,就上演了「偷家」戲碼,即便車子是他在做,比賽他在比,想法他在出,亨利.福特仍被股東趕出董事會,一腳將他踹出這間掛著他名字的公司大門,隨著公司高層換血,這間公司最後成為了今天的「凱迪拉克」。
今天的凱迪拉克,其實是由亨利.福特所創辦的,也是最初的亨利福特公司,成立不久後由於與股東意見分歧,最終選擇退出亨利福特公司另闢新路。
福特汽車的商標是藍底白字的草寫Ford,由於亨利.福特很喜歡小動物,所以在設計的時候有嘗試將文字轉成兔子樣式的象形圖案。
革命性的流水線生產模式,改變美國車市的國民車-福特T型
福特汽車正式成立後,研發車輛之外也積極思考汽車的生產流程,20世紀初期雖然汽車工業蓬勃發展,但當時汽車的年產量平均都落在1,000-1,500台,跟現在的生產量比起來當然是少得多,主因還是因為生產車輛時花了太多時間在移動零配件,導致完成一台車的組裝至少得花上10個工作天,一年下來能賺的利潤當然也變相降低,於是亨利.福特參考屠宰場裡高效率的肉品輸送帶,將汽車生產的步驟轉成流水線式進行,不僅增加大量的就業機會,同時也極高效率地提升工廠作業,作為福特汽車的生產流水線第一個作品,福特T型 ( Ford Model T ) 正式登場!
在許多美式復古電影都可以看到的老爺車形象,多數原型皆參考自福特 T 型。
1908 年問世的福特 T 型是福特汽車成立之後以流水線生產的第一款車型,同時也是改變當今工廠作業體系的代表車款,最初由亨利.福特本人進行車輛測試,他駕駛這輛車前往威斯康辛 ( State of Wisconsin ) 及密西根 ( State of Michigan ) 進行狩獵之旅,能夠行駛非柏油道路的特性讓福特 T 型成為當時的特技車選擇,包含爬上田納西州 ( State of Tennessee ) 議會大廈的樓梯或是派克峰的山頂,讓福特 T 型聲名大噪,踏上國民車首選的寶座。
福特 T 型不只是平價親民,操控性能在當時也是首屈一指,爬樓梯或攻山頂對它來說都只是小菜一碟,也因此受到許多特技玩家的追捧。
時間來到 1914 年,福特汽車的產線及作業流程都已成熟,加上亨利.福特為了生產效率而提出「所有顧客都可以選擇他想要的車色,只要這顏色是黑色的」的口號,因為黑色是當時乾燥最快的車色,毫無客製選項的決策大幅加快了生產作業的速度,這時候的一輛福特 T 型汽車平均只要 93 分鐘就能下產線,低廉的售價及龐大的產能讓福特汽車在 1920 年成為汽車霸主,當時世界上的汽車佔比有超過 50% 的汽車都是 Ford 所生產,Ford Model T 福特T型汽車持續生產至 1927 年這近 19 年的銷售歷程,總計生產超過 1,500 萬輛的福特 T 型以這項世界紀錄寫下完美句號,並且在往後的時光被譽為是 20 世紀的代表車款。
「超過福特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前面還有一台福特」亨利.福特誇下狂言,畢竟當時全球車廠加起來的生產數字都贏不過福特,也由於生產太過迅速,甚至發生過離開產線時車漆都還沒乾的尷尬局面。
讓更多人能買得起車的理論,改變未來經濟的「福特制」
產品出得去,福特發大財,20世紀初期的工人流動率高,這對任何產業來說都似溫水煮青蛙般地致命,為了確保工廠流水線能夠擴大優勢,並達到高市佔率的銷售目標,亨利.福特在 1914 年推出了「$5 DAY」的工資制度,每日工作時數從9小時改變為8小時,並大幅提高工人薪資至日薪 5 美元,為當時普遍工資的兩倍,此一決策推出的隔天,福特汽車的門口湧入大量人群排隊應徵,當時至少超過 10,000 人搶著要領福特汽車的工作證。
制式化的工作內容加上更短的工時,福特汽車的生產效率來到史無前例的高度,工人們有更多的收入及閒暇時間能夠運用,福特汽車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要促進消費,甚至是讓員工們可以購買自家生產的汽車,同時1926年福特汽車制定了週休二日的制度,規定員工週六跟週日是休息日,實行每天工作8小時,每週工作40小時的制度,是世界上最早實行週休二日的企業,大家現在可以週休二日真的都要感謝亨利.福特。
利曼賽事的傳奇:福特vs法拉利
從祖父亨利.福特手上接任福特汽車總裁的亨利.福特二世 ( Henry Ford II ) ,開始了福特汽車在二戰之後的大量改革,全公司迎來大量的高層換血之外,更是將目標放在歷史最為悠久的「利曼24小時耐力賽」,藉此進攻長期缺席的賽車市場,這項賽事主打長直線跑道、24小時計賽制,加上專用賽道與一般道路組合的路線,並且限制以原廠賽車或是房車參賽,可以說是車廠展現造車工藝的絕佳機會。
利曼24小時耐力賽被稱作是最危險的競賽之一,不僅是對車輛品質的考驗,更是對參賽選手體力及精神的雙重壓迫,也因此被視作是指標性的賽事,至今仍持續舉辦。
1960 年初期的利曼賽事霸主-法拉利 ( Ferrari ) ,雖然連續贏得了利曼賽事冠軍,但就像之前提及保時捷時說的「冠軍獎盃也沒辦法換你溫飽」,眼中只有賽車的恩佐.法拉利 ( Enzo Ferrari ) 開始尋求乾爹好讓他繼續參賽 ( 對,不是求溫飽而是求參賽 ) ,這時候已是全美汽車龍頭的福特汽車手握豪華品牌林肯汽車,對於談判有著十足信心,歡欣鼓舞地與法拉利進行協商,礙於雙方認知出入,福特汽車當時以商業考量為核心,反觀法拉利眼中除了賽車其他都不管,當知道被收購之後想要參加比賽還要徵求福特同意,那我還叫什麼法拉利?意見相佐導致不歡而散,恩佐.法拉利也展現出義大利人的熱情,臭了時任福特總裁「你只不過是個二世,胖子!」,把亨利.福特二世氣到一個高血壓下不來,尤其嗆他的也是一個胖子。沒錯,老爺子當時也已經65歲了!
收購不成還被羞辱的福特二世下定決心要給法拉利洗臉,為了中斷法拉利的冠軍光環,福特二世不計一切代價的要求賽車部門找到、甚至開發出一台可以打敗法拉利的車款,催生出 Ford GT40 專案。
與法拉利的世紀之戰,利曼耐久賽永世留名的GT40
當年稱霸利曼耐力賽的法拉利車隊,創辦人恩佐.法拉利(左)為了參加比賽甚至不惜對可能成為乾爹的福特嗆聲,讓亨利.福特二世(右)決定參賽來教法拉利重新做人。
最終在 1964 年完成了 Ford GT40 的原型車並在紐柏林 1,000 公里耐久賽 ( Nürburgring 1000 km ) 亮相,不過初次參賽的 Ford 對於賽程掌控並不熟悉,團隊、車手與賽車三方不協調的情況最終在利曼賽事再遭滑鐵盧。隨後 Ford GT40 計畫轉由卡羅.謝爾比 ( Carroll Hall Selby ) 執行,豐富的賽事經驗加上曾親手打造經典車款 Shelby Cobra 的資歷,為 Ford 賽車部門增添了極大助力。
Shelby Cobra 為卡羅.謝爾比以 AC Cobra 為原型並植入 Ford 開發的 V8 引擎,創下 0-100km 加速 4.2 秒的成績,知名遊戲世紀帝國 II 中的密技「HOW DO YOU TURN THIS ON」會呼叫的眼鏡蛇車便是此車。
僅憑卡羅.謝爾比一己之力仍難敵法拉利的龍兵虎將,為此找來了具有天賦的賽車手兼好友-肯.邁爾斯 ( Ken Miles ) 一同研發 Ford GT40 Mark II,當時的邁爾斯不僅是 Shelby 的首席試車手,同時是賽百齡耐久賽 ( 12 Hours of Sebring )、戴通納耐久賽 ( 24 Hours of Daytona ) 的常勝車手,雖然初戰 1965 年的利曼賽事最終因變速箱故障而以失敗收場,卻也讓他們知道 Ford GT40 對於利曼賽事奪冠的改進方向,並在隔年成功以 1-2-3 名次全包的情況大敗法拉利。
(相關報導:
【安全至上的百年車廠】由VOLVO締造的北歐坦克,你熟知的三點式安全帶也是他們發明,拯救超過百萬人性命!
|
更多文章
)
Ford GT40 在 1966 年的利曼耐久賽成功打碎法拉利衛冕頒獎台的美夢,三台 GT40 同時衝線的畫面也成為歷史上最經典的一刻。
意外的是本該是冠軍的肯.邁爾斯最終因為福特高層及謝爾比的提議「想拍張 3 台 GT40 同時衝過終點線的畫面」,因為起跑距離領先同隊車手布魯斯.麥拉倫 ( Bruce Leslie Mclaren ) 8公尺,沒錯就是那個麥拉倫,而讓麥拉倫因比賽總行駛距離更長,而成為了當屆的利曼24小時耐力賽冠軍,肯.邁爾斯則成為了亞軍,錯失了同時取得三大耐久賽事冠軍的頭銜,而福特與法拉利的這段故事也被翻拍為知名電影「賽道狂人」。
肯.邁爾斯得知要減速等隊友一起通過終點線時其實很不滿,但又深知身為團隊一份子的合群重要性,最終將冠軍頭銜送給同隊的麥拉倫,賽事結束後不久即遇上測試車輛的意外死劫,從此無緣三冠寶座,卡羅.謝爾比也為此事自責。
由卡羅.謝爾比與肯.邁爾斯共同打造的 Ford GT40,經此一戰成為 Ford 輝煌紀錄的當家跑車,在 2004 年重新復刻為 Ford GT ,除了登場於電影之外,相關的賽車競技遊戲也都有收錄這部名駒。
美式肌肉車的標竿,60年屹立不搖的經典跑車
因為1960年代的賽車文化,美國開始流行起 Pony Car 這種雙門小跑車或是敞篷車的車型,當時的經濟富足讓許多家庭都開始有購入第二輛車的打算,客群主要選定為年輕人及女性車主,因此希望這部車可以是富有運動感的年輕造型,還有最重要的是必須足夠便宜。
初代的野馬 ( Ford Mustang ) 於1964年的世界博覽會公開,以當時的 Falcon 為底盤衍伸,雙門車型以及僅 $2,368 美元的售價 ( 約莫等於今天的 79 萬元台幣 ),原本預計年銷量10萬台的野馬,在上市第一天就交出 22,000 輛的訂單,並在 4 個月內就完成10萬輛的銷售紀錄,成為在美國推出最成功的汽車。
野馬熱度持續紅到1966年3月,第100萬輛野馬從組裝廠下線,不僅創造了美國汽車生產的新紀錄,還被譽為是二戰結束之後對美國經濟影響最大的車款,在2018年8月達到生產1,000萬輛的輝煌時刻,Ford Mustang是史上銷量最好的跑車同時也是最長壽的跑車之一。
如今福特野馬已發展至第七代車型,除了有較為親民的 4 缸版本,也有標榜純正熱血的 V8 車型,讓野馬的客群一直都能享受這傳承60年的經典。
福特F系列的崛起,穩坐全球皮卡車的霸主地位
而要說美國最受歡迎的車型就不能不提貨卡車,也就是台灣常說的皮卡 ( Pick-up ),由於幅員廣大,早期美國人有所謂「開車進城」的補貨文化,因為居住地離市區有極遠的距離,需要將日用品一次備齊超過一週的量,以民用市場為優先的福特洞察先機,在 1925 年便率先採用紅透半邊天的福特 T 型做基礎,打造出 Model T Runabout with Pick-up Body,命名直覺地告訴大家它就是用來載貨的,名稱中提及的 Pick-up 一詞也沿用至今,成為載貨卡車的代稱。
隨著皮卡 T 型的穩定熱銷,福特決定特別開發皮卡車型,並在1948年正式發表名為 F 系列的皮卡車型,總計有 F1 - F8 共 8 款車型,這時候的 F 系列僅作為貨車使用,除了載貨能力特別出色,舒適性、乘客感受等等皆不考量,呈現濃厚的鄉村郊外風,這樣硬派風格的 F 系列反而大受歡迎,迎來真正的皮卡黃金期。
自 2009 年推出的 F-150 Raptor,被冠上「猛禽」之名的 F-150 有著由內而外的霸氣,浮誇剛硬的形象以及系列最強的 6.2L V8 引擎,以及全地形的適應能力,將皮卡車的定義推到更高的維度。
從過去的改革到未來的展望,撼動全美汽車暨工業的品牌
今天的福特也是百年俱樂部的成員之一,亨利.福特對於汽車的熱忱及堅持擦亮了福特汽車的招牌,成就汽車發展史上重要的生產結構並帶動了美國經濟發展甚至影響全球的產業文化,福特二世對於公司的重組及遠見讓福特走出家用車的暖房,打破了以往被視為不可能輸的法拉利神話,證明他與爺爺血脈同源的大膽,開闢出屬於美國的汽車文化,福特汽車以民為主的產品規劃,卻又追尋任何可能的未來,也讓人期待這美國大廠未來還會有什麼意想不到的發展。
福特汽車以民為主的產品規劃,卻又追尋任何可能的未來,也讓人期待這美國汽車大廠未來還會有什麼意想不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