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坦克VOLVO,對安全的無限追求
論起性能超跑不外乎牛馬蛙,提及奢華質感會想到德系 BBA,但若要說起堅固安全,我相信答案就如真相永遠只有一個,素有瑞典坦克之稱的 VOLVO。這間成立即將滿百年的北歐車廠,品牌精神一直都在強調「安全」,許多改變當今用車習慣的配備可以說皆由他而起,近年也開始朝電能及智能雙重轉型,究竟 VOLVO 為何對於車輛安全有無限的堅持及追求呢?還請聽我們娓娓道來。
被稱作瑞典坦克的 VOLVO,經歷近百年的時光有了許多改變,不變的只有對安全的堅持。
VOLVO百年安全革命的起點:瑞典特斯蘭大廠房
1925年這時的汽車工業已經迎來革新,來自各國的汽車品牌如雨後春筍不斷湧現,位在瑞典知名滾珠軸承製造商 SKF 工廠內的工程師古斯塔夫.拉森 (Gustaf Larson) 與擔任廠內行銷經理的亞沙.蓋布列森 (Assar Gabrilsson),看到了汽車產業的前瞻性且充滿熱情的兩人,決定合夥打造屬於瑞典的汽車,便向 SKF 董事會提出請求,希望能夠將公司位於瑞典特斯蘭大 (Torslanda) 的廠房作為品牌的發跡點,一年之後終於成功獲得授權,以拉丁文 Volvere 為概念將品牌定名為 VOLVO,意即持續滾動的輪子,而 VOLVO 的汽車之旅也正式從瑞典的小工廠出發。
VOLVO ÖV4:瑞典首部國產車的傳奇誕生
品牌成立一年後的1927年,VOLVO 正式發表品牌首款同時也是首部瑞典國產車的 VOLVO ÖV4,名稱中的ÖV取自瑞典文 Öppen Vgen 的縮寫,也就是敞篷之意,多項設計借鑒了當時如日中天的美國車,不過位處高緯度的瑞典,長年極寒的氣候顯然不能與溫暖的美國相提並論,照搬美國車的設計多少讓 ÖV4 碰上銷售危機。於是乎 VOLVO 將ÖV4做了改良,增加了硬頂車型讓 ÖV4 更貼近瑞典人的生活。
最初的 VOLVO ÖV4 以敞篷車的姿態登場,由於美國車設計有多處不適合瑞典環境,隨後又增加了硬頂版本,開啟了 VOLVO 的漫長旅程。
隨著 VOLVO ÖV4在當地逐漸受歡迎,瑞典人對於這部首輛國產車給予極高的支持,讓 ÖV4又被稱為「Jakob」,這名字在當地算是男性的菜市場名,意指當時路上越來越多的 ÖV4 就跟「Jakob」一樣隨處可見,而自1927年問世到1929年走入歷史,ÖV4 全車型總共銷售了 996 台汽車,什麼?你說 996 台車那也沒有很多呀!但那時可是1927年不是1997年啊!拉森與蓋布列森兩人發揮領域所長,在此刻成功將 VOLVO 推廣成國民汽車。
VOLVO ÖV4的硬頂版本,為瑞典量身打造的車體設計,成功贏得當地人的喜愛,作為發跡的 VOLVO ÖV4 更被當地人稱為「Jakob」這貼近生活的別稱。
汽車安全革命:拯救百萬生命的三點式安全帶
這項在1959年由 VOLVO 工程師尼爾斯.波林 (Nils Bohlin) 提出的簡單設計,大幅改善了事故後的傷亡率,在取得這件專利之後,尼爾斯沒有向歷史知名的專利大師愛迪生偷學兩招賺得盆滿缽滿,反而將專利免費開放給所有車廠使用,讓所有車廠都能打造更安全的產品,而根據統計,三點式安全帶的誕生成功挽救了超過100萬人的性命,成為改變世界的重大發明。
由 VOLVO 工程師 Nils Bohlin 設計的三點式安全帶,本意就是希望所有車上乘員都能安全抵達目的地,因此將此一專利免費開放給所有車廠使用。
VOLVO車體的高剛性與坦克無關,駝鹿引發的蝴蝶效應
時間很快來到和平的 80 年代,VOLVO 挺過了人類歷史上的戰爭時期,憑藉剛硬的車體及不斷提升的安全性,成為全球熱銷的汽車品牌。可能有人好奇了?怎麼綜觀歷史卻未曾看到關於「坦克 VOLVO」的關鍵字?其實 VOLVO 的車體剛性,打一開始就和坦克沒什麼關係,歷史上著名的戰役即便都要火燒家門口,瑞典就從未曾選邊站,自始至今一直都堅持國家的中立,如此愛好和平的國家又要拿什麼理由去生產坦克甚至是委託民間開發呢?
駝鹿測試與剛性車體:VOLVO堅固安全的秘密
VOLVO 的原產國瑞典在自然環境的復育及永續下足功夫,造就當地保有大量自然生態及大型動物,其中駝鹿更是在 80 年代成為瑞典交通的事故主因,平均每年有超過 5000 起的駝鹿事故,野生的駝鹿可不是小鹿亂撞,作為體型最大的鹿種,均標 180cm 的高大體型使得駝鹿成為瑞典駕駛們的惡夢,兩敗俱傷的事故也屢見不鮮,因此 VOLVO 致力於提升車體剛性,好在交通事故發生時能夠保護車內乘客。知名的車輛避障測試「駝鹿測試」(中文常翻作:麋鹿測試,麋鹿跟駝鹿可是不一樣的動物喔),內容在於車輛碰到臨時需要大幅且連續轉向時是否能保障車輛不失控,也是由瑞典發跡的。因此 VOLVO 格外重視行車時的各項安全,從早年在車體剛性上做強化,到近年也積極開發「預防重於治療」的主動安全,將目標從「保障乘客安全」延伸到「減少意外發生」。
作為地面上體型最大的鹿種,駝鹿成為了瑞典交通的噩夢,也因次 VOLVO 將車體做得更堅固來降低事故時的災害。
征服美國市場,以耐用取勝的市場策略
60 年代的 VOLVO 已經在造車工藝享具盛名,但要打進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美國,要面臨的對手可不只是駝鹿,不論是性能、安全、潮流,在美國已經有多個品牌能夠選擇,單靠安全一詞顯然不能受到美國市場愛戴。前面有說到最初的 VOLVO ÖV4 因為大量源自美國的設計及機件,導致在瑞典窒礙難行,才後天改良成所謂的 Ver.瑞典,當時的瑞典除了常見 0 度以下低溫之外還有大量的未鋪裝道路 (非柏油路面),面對這樣的嚴苛環境,VOLVO 車款的平均壽命仍然有11年以上,幾乎是美國車的兩倍,與其不停強打安全牌,主張耐操這項當時美國車的禁忌話題反而讓 VOLVO 在美國順利札根。而在金氏世界紀錄中,1966年出廠的 VOLVO 1800S 更被列入「全球行駛里程最長汽車」紀錄,行駛里程超過 300 萬英里,約 482.8 萬公里以上。
(相關報導:
保時捷的逆襲之路:從破產邊緣到豪華跑車霸主,911到Cayenne,Porsche如何用60年改寫豪華跑車市場規則?
|
更多文章
)
「Drive it Like you hate it. 像你討厭它一樣的開它」 VOLVO 運用反串手法並默默地宣傳車輛品質絕對禁得起各項考驗,成功讓美國人對這來自瑞典的鐵塊產生興趣。
開創經典的方正美學,VOLVO 200系列的傳奇地位
成功開闢美國市場的 VOLVO,在 70 年代推出家喻戶曉的 200 系列,方正的車體造型加上多車型設定(雙門、四門、旅行車),單就 240 車系就有多達 6 個變體版本,車名的命名方向則是以車輛規格來做分類,如 245 即是 200 系列、4 缸引擎、5 門旅行車,幾乎所有消費者都可以買到理想中的 VOLVO。
200系列後期的 VOLVO 245,有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的五門旅行車,強悍動力加上剛硬車體,不管是直線或是彎道都能完美駕馭,被稱作是當代最強的旅行車。
於 1979 年迎來首度改款的 200 系列,開始採用了新式的齊平方形大燈,引擎選擇也越來越多,其中最受人關注的是是在1981年登場的 245 Turbo 版本,擁有 155ps 的最大馬力,成為當時經典的羊皮狼,更被喻為是最強的旅行車。也因為 200 系列太過熱銷,論品牌、安全、耐用性甚至是性能,VOLVO 200 系列可以說是無人能擋,連帶影響到自家後續產品的發展。
作為後繼的 700 系列在 1982 年問世,200 系列在縮編車系的情況仍然繼續生產,甚至還比 700 系列晚停產,如果再算上從 140 車系便採用的底盤結構,VOLVO 200 系列的產品週期長達 27 年,成為最長青的車種。
闖入房車賽大改規則的旅行車,不只堅固還剽悍的850 Estate
飛黃騰達的 80 年代,各家車廠都在傾注心力追求強悍性能或是奢華內裝,此一刻的 VOLVO 對於車市而言就像除了安全之外,一問三不知的書呆子般毫無魅力,隨著銷售數字逐漸低靡,VOLVO 將目標放在進攻英國房車賽 (BTCC),以連續的多彎道競速聞名,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房車賽事,規模和影響力都是首屈一指,畢竟人們就愛看些大場面。
也不知道 VOLVO 是嗑了些什麼,面對海量般的性能房車 (包含知名的 BMW M3),唯獨 VOLVO 選擇以旅行車 850 Estate 參戰,旅行車笨重的車尾及較高的重心,先天結構上就給對手不戰而勝的自信,而 VOLVO 之所以這麼做僅僅是「這樣在車陣中最顯眼」這種讓人驚呼開什麼玩笑的理由,不過也不全是壞事,旅行車解決了房車尾部絮流的問題,跟在車後的下壓力表現更大更好。
匆忙參賽的結果導致 850 Estate 與車手的狀態皆是臨陣磨槍,話雖如此,850 Estate 的下壓力加上 VOLVO 引以為傲的車體剛性,面對彎道頻繁的 BTCC 反而游刃有餘,首度參賽的 VOLVO 850 Estate 最終在 33 輛參賽車裡頭以第 14 名完賽,全年度 21 場賽事中更有排進前 5 名的高光時刻,換句話說 VOLVO 850 Estate 已經拿到了擠進前段班的門檻,如果參賽硬體不變的情況,拔得頭籌的機會其實並不遙遠,這樣的成績單讓 VOLVO 非常滿意並大幅報導,證明 VOLVO 並非永遠與性能脫節的無趣鐵塊。
VOLVO 850 Estate 首度參賽就大殺四方,BTCC 主辦方在隔年便進行賽制調整,從不能進行任何外觀改裝開放到能夠增設尾翼,至此旅行車的優勢已蕩然無存,參賽僅一屆的 VOLVO 850 Estate 無緣再拚,達成初登板即為終回的參賽。
VOLVO在台灣:從豪車巔峰到銷售低谷,台灣市場陷入低靡的車輛暴衝事件
然而好景不常,以旗艦房車之姿在台熱賣的 VOLVO 960 卻因接二連三的不知名暴衝,導致銷售一落千丈,當年大肆宣傳的安全形象,儼然成為讓大家買飛彈回家的恐懼,台灣銷售數字下滑的同時,原廠也正為與 Ford 併購一事忙得焦頭爛額,多數車輛的改款停滯,也無暇處理接二連三的暴衝個案,轉眼間 VOLVO 從年售萬輛的銷售王跌至努力破千的慘澹,一直到後來原廠財務緩解才得以續存。
從 240 後期一直到960銷售結束時一直維持的方正造型,長期未有變動的外觀,也成為所有人印象中的老 VOLVO。
中國金援的挹注,吉利汽車重振瑞典國寶
被 Ford 併購成為首席汽車集團(Premier Automotive Group)後轉眼已過 11 年 (1999-2010),即便車款與時俱進,但銷售成績仍未見起色,許多人將原因歸咎於 VOLVO 造型跟不上時代,而其他品牌在被動安全也逐趨跟上 VOLVO 的腳步,失去各項優勢的 VOLVO 在 2009 年被中國汽車製造商吉利汽車注意到,並向 Ford 伸出有意收購 VOLVO 的橄欖枝,對於當時的 Ford 及 VOLVO 來說無不是一件喜事。
有了吉利控股的大力支持,VOLVO 的車款有了大幅且不受阻礙的進步,順利起死回生成為豪華品牌的一員。
VOLVO未來展望:全面轉型電動車與智能駕駛
時至今日,VOLVO 不僅重回豪華汽車榜單,年輕化的造型也吸引更多消費者的目光,「瑞典坦克」的聲望隨著社會新聞的宣傳,締造了路上又一款不容侵犯的品牌,積極追求車輛替代能源的今天,VOLVO 也宣布將在未來全面轉型為電動汽車品牌,並且積極研發智能駕車、AI 輔助等配備,縱使電動車與環保是否平衡仍是車迷們的吵架話題,仍可看出 VOLVO 一直走在品牌成立時不停追逐的「安全駕馭」這條路,作為目前瑞典唯一的汽車品牌,也讓人期待未來 VOLVO 的無限發展。
VOLVO EX30為品牌最新最小的電動SUV,各項新創設計彰顯出未來轉型電動車品牌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