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GP是什麼?二輪界的F1賽事介紹
時速360公里的貼地飛行、65度極限壓車過彎、車手肉搏般的超車對決——這就是MotoGP,全球最刺激的摩托車賽事! 如果你還不知道該如何入坑,這篇指南將用最簡單的方式,帶你感受「二輪界F1」的瘋狂魅力。
MotoGP賽事介紹:二輪賽車最高殿堂
MotoGP全名「世界摩托車錦標賽(FIM Grand Prix Motorcycle Racing)」,創立於1949年,比F1還早一年,是二輪賽車的最高殿堂。每年約3月到11月,在全球約17至19個國家的不同賽道舉辦20多場分站賽事。頂尖車手騎著極其昂貴、集結頂尖科技的廠車,在賽道上展開時速超過360公里(部分賽道記錄)的生死競速。
極限壓車、貼地飛行:MotoGP與F1的差異
與F1最大不同在於,MotoGP車手必須用肉身對抗強大的物理力量,過彎時身體傾斜常超過65度(幾乎貼地),膝蓋、手肘甚至肩膀在賽道上滑行磨出火花,這種「人車一體」的極限操控,正是最大看點!
MotoGP 過彎時身體傾斜常超過65度,膝蓋、手肘甚至肩膀在賽道上滑行磨出火花 (圖/MotoGP )
為什麼精彩?三大熱血元素
看點1:MotoGP高速貼地飛行,5秒加速到200公里
肉眼可見的速度感:直線加速驚人,約5秒內可達時速200公里,過彎時車手與地面僅有咫尺之遙,觀眾能直接感受「貼地飛行」的震撼。
看點2:MotoGP超車場面如同肉搏戰
超車就像格鬥戰:比起四輪賽車,摩托車體積小、更靈活,超車路線多變,經常出現多車並排廝殺、纏鬥到最後一彎才分出勝負的刺激戲碼。
看點3:頂尖MotoGP車手如超級英雄般勇敢
車手就是超級英雄:在幾乎沒有車殼保護的情況下,摔車風險極高。但頂尖車手們仍敢在時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速中挑戰極限、放手一搏,這種無畏的勇氣與高超技巧讓人熱血沸騰!
新手該怎麼看?3步驟快速入門
STEP 1:認清三大級別
Moto3™:搭載250cc單缸引擎,車重輕、操控靈活,車手間差距小,集團作戰與頻繁超車是常態(適合喜歡大亂鬥場面的觀眾)。
Moto2™:統一使用Triumph提供的765cc三缸引擎,是速度與技巧的完美平衡點,也是頂級車手晉升MotoGP前的最佳試煉(被視為最佳的入門觀賽選擇)。
MotoGP™:賽事最高級別,使用1000cc四缸引擎的廠車,馬力超過250匹。這是頂尖製造商科技實力與車手極限技巧的終極對決(推薦給追求極致速度與頂尖對決的硬核粉絲)。
STEP 2:鎖定明星車手 (以2025賽季為例,車手陣容可能會有變動)
Marc Márquez:外號MM93的MotoGP傳奇戰神
Marc Márquez。(圖/Marc Márquez )
Francesco Bagnaia:Ducati王牌、連霸世界冠軍
Ducati廠隊的王牌車手,已連續奪得2022年及2023年MotoGP世界冠軍,以其精密的賽車調校與穩定的操控著稱。
Francesco Bagnaia。(圖/Francesco Bagnaia )
Pedro Acosta:20歲西班牙天才新星,未來的世界冠軍熱門
2004年出生的西班牙超新星(2025年賽季時為20-21歲),在2024年升上MotoGP級別即展現驚人天賦與速度,屢創佳績,被視為未來的世界冠軍熱門人選。
2004年出生的西班牙超新星 Pedro Acosta。(圖/ Pedro Acosta )
STEP 3:掌握比賽週末流程
週五:自由練習 (Free Practice - FP1, FP)。FP1車手與車隊利用練習時間收集數據、調校賽車設定,FP將決定直接進入第二階段(Q2)排位賽的前10名車手,剩下的車手則必須參加第一階段(Q1)的排位賽。
週六:自由練習 (Free Practice - FP2)、排位賽 (Qualifying - Q1, Q2) Q1時間為15分鐘,由週五自由練習第11名以後的車手進行,前兩名選手可以進入Q2;其餘未晉級的車手則是按照Q1排位的成績,於正式比賽中起跑位置第13名後開始排序。Q2時間為15分鐘,由自由練習的前10名車手與Q1的前2名車手競爭,取得在衝刺賽與正式比賽的起跑順序。下午還有刺激的衝刺賽 (Sprint Race),賽程約為正賽的一半,積分也減半,但競爭依舊激烈。
週日:上午通常有熱身圈 (Warm Up),下午則是正賽 (Race)!MotoGP級別冠軍可獲得25分積分,亞軍20分,季軍16分,以此類推至第15名獲得1分。全年積分最高者即為該年度的世界冠軍。
MotoGP賽車黑科技:從廠車到市售車的技術演化
MotoGP賽車是專為賽道打造的「原型賽車 (Prototype)」,無法合法在一般道路騎乘,但其搭載的許多尖端科技,未來常會下放到市售的運動型摩托車上:
定風翼技術:高速穩定性關鍵武器
定風翼 (Aerodynamic Wings/Winglets):安裝在車頭或車身側面,在高速時產生下壓力,抑制前輪浮舉、增加高速穩定性與煞車效率。
定風翼:安裝在車頭或車身側面,在高速時產生下壓力。(圖/ Red Bull )
碳纖維煞車碟盤:極高溫下依然強悍制動
碳纖維煞車碟盤 (Carbon Fiber Brake Discs):具備極致的輕量化與耐高溫特性,煞車時碟盤溫度可輕易超過攝氏800度,能讓賽車在極短時間與距離內從時速360km/h大幅減速至入彎速度。
電控系統ECU:循跡、防孤輪與引擎煞車全面輔助
包含循跡控制 (Traction Control)、防孤輪 (Anti-Wheelie)、彈射起步 (Launch Control)、引擎煞車控制 (Engine Brake Control) 等多種輔助系統。雖然科技先進,但最終仍需仰賴車手本身的感知與肉身操控來達到完美平衡。
入坑推薦:從2025英國銀石站MotoGP賽事開始看!
Silverstone Circuit 銀石賽道。(圖/ Silverstone Circuit)
若想感受不同賽道的獨特魅力,也可以關注賽曆中的其他經典賽道,例如德國的薩克森靈賽道(Sachsenring),這條被譽為「左彎之王」的賽道擁有10個左彎和僅3個右彎的特殊佈局,Marc Márquez曾在此地創下跨級別11連勝的驚人紀錄,是體驗MotoGP連續彎道操控極限的絕佳地點!
德國的薩克森靈賽道(Sachsenring)。(圖/ Sachsenring)
MotoGP在哪看?官方串流VideoPass觀賽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