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胡漢民 文章列表
#
胡漢民
約 5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林丹生專文:中華革命黨人的題簽字幅
辛亥革命日本友人宮崎滔天家藏兩件革命黨人題簽字幅,揭示了1914年孫中山與黃興分裂時革命黨人反應的新史實及新意義。孫中山、黃興領導革命黨人反對袁世凱獨裁的「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日本。1914年6月,黃興由於對孫中山籌建中華革命黨採取集中權力的做法不滿,準備於30日離日赴美。這標誌著二人關係公開分裂,革命黨人也面臨分裂危機。
林丹生
2025-02-23 07:1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林丹生專文:林振雄與李漢藩毆鬥之新證
黃埔軍校早期曾存在兩個政治組織,一個是以國民黨員組成的「孫文主義學會」,信奉三民主義,另一個是以共產黨員組成的「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信奉共產主義。它們都各自有政治理念和信仰,並時常因宣揚不同的革命主張而發生辨論,爭執不下,初為口角,繼而大打出手,磚塊板凳互砸對方,流血受傷事件不斷,在軍校內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林丹生
2025-02-09 07:0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何代寧、林丹生專文:黃埔軍校總理紀念碑建成始末
今天聳立在黃埔軍校舊址校本部最高處的孫總理紀念碑,於1928年10月11日奠基,1930年9月26日落成典禮,歷時近兩年,凝聚了黃埔對軍人孫總理的敬意,見證了黃埔軍校校本部在廣州的最後歲月,還譜寫了中日民間友好的一段特殊篇章。
何代寧
2024-12-15 07:10
VIP
評論
政治
兩岸
歷史
專欄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許劍虹專欄:只有台灣需要轉型正義嗎?談1949年以前民國在大陸的歷史問題
近年來在台灣,轉型正義一直是個政治性大於司法性與歷史性的問題,威權時期政府倒行逆施的行為,確實是造成了不少的冤案。無論是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還是外省人都有在白色恐怖時期遭遇政治迫害的經驗。他們當中有些人確實是為了在台灣推動紅色革命而死,但有更多的人只是提出了與兩蔣政權略有不同的政治意見就惹上了牢獄之災,甚至於丟掉小命。
許劍虹
2024-12-08 07:20
評論
兩岸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鄭治桂專文:讀史早知今日事─「民國範兒」的那些人和事
光輝十月十日,一百一十三年,肇建民國,創業維艱,守成不易。今日不出門,一日讀蔡登山兄新著《嶺南名人列傳》,欣賞若干「民國範兒」。一部五大冊,二百又六位粵東名人列傳,洋洋灑灑,又從何讀起?
鄭治桂
2024-10-19 05:50
評論
兩岸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蔡登山專文:鍾榮光─辦學育才‧永為嶺南人
鍾榮光的大半生,都致力於嶺南大學的近代化,説他是「嶺大之父」並不為過;他為嶺大而全球籌款,並將嶺大收歸國人自辦。他以教育為名山事業,「盡瘁嶺南至死」,在近代中國教育史和廣東發展史上有了永久的影響。
蔡登山
2024-09-04 05:50
評論
政治
國內
歷史
專欄
韋安觀點:蔣介石「軸線」─「沒有主義的主義」突變台灣400年命運
在一條河上,同一處地點,兩次走進河中。同樣的河流,同一下水處,可是河水已不是原來的河水。這還是同一條河嗎?一個價值,自古至今,再到未來,都會不變與永恆嗎?當下,我們該如何看待蔣介石?
韋安
2024-08-22 06:20
評論
政治
兩岸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楊治宜專文:蔣汪合作─汪精衛從少數派領袖到千夫所指
九一八事件將成為中日全面戰爭的序曲,也是中國自一六四四年以來面臨最深刻的的危機。國民黨紛爭不休的派系終於找到理由懸擱分歧、拋開意氣,共同戮力民族危機。對蔣而言,這也是最實用主義的決定,因為統一的國民政府更加有利於爭取國際調停。九月二十日,南京致電廣州,邀請共紓國難。廣州立刻同意。汪精衛前往上海,與胡漢民及蔣介石的代表見面。蔣派接受了汪所提出的將國民政府主席改為虛職、廢除總司令職等要求。這些提議再次體現了汪精衛民主集權制的理念,即尋求在先鋒革命政黨領導下,以黨治軍、發展民權。
楊治宜
2024-07-21 07:00
評論
政治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我們該以何種態度看待建軍百年?
6月16日是黃埔建軍100周年的日子,沒有這個日子就沒有今日保衛台灣的中華民國國軍,所以筆者認為凡是住在這座島上的居民都該為這個日子感到驕傲。當然由於台灣在黃埔建軍時還尚不屬於中華民國國土,台灣許多人有不一樣的看法,例如前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吳怡農,就不明白為什麼國防部要編列4,000多萬預算去紀念這場發生在中國大陸的歷史。
許劍虹
2024-06-30 07:20
評論
政治
兩岸
風書房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銘誌天星,因為每個人心中都該有座紀念碑─黃埔建軍百年
今年是黃埔建軍百年,明年我們則將歡慶抗戰勝利80周年,兩個日子都與今日的中華民國密切相關,對兩岸關係也有深遠的影響。我們特別訪問著有《歷雨迎鋒:國軍抗戰紀念碑考》以及《銘誌天星:國軍紀念碑百年激盪史》兩書的香港城市大學博士徐全,請具有兩岸三地生活背景的他,談一談國民革命軍史蹟過去75年在對岸的滄桑史,以及他在臺灣的學術生活。
許劍虹
2024-06-02 07: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軍事
觀點投書:黃埔軍魂的堅守與挑戰
今年是黃埔軍校創立100週年,北京積極拉攏陸軍官校校友,意圖在廣東省廣州黃埔軍校舊址舉辦大規模參訪活動。計劃組織100團,每團約30人,並在四川黃埔同學會等地舉辦相關展覽,企圖吸引兩岸黃埔同學會及後代參與。然而,這一系列活動背後的統戰意圖昭然若揭。退輔會主委馮世寬直言,中共沒有資格舉辦黃埔百年活動,並指出這些活動充滿統戰意圖。馮世寬批評道:「中共沒有資格辦黃埔百年,更充滿統戰意圖,不相信會有三千人去。」
宮臨冬
2024-05-18 06:10
評論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大陸已經在平反汪精衛的路上
最近在大陸上演的紀念毛澤東誕辰130周年影集《問蒼茫》,雖然立場與筆者完全不符,甚至可以稱呼為對立,但是論質量卻遠比其他的主旋律片還要好上許多。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共政權為了統戰老一輩的台灣黨政高層而對蔣中正做出的「美化」,在這部影集裡已徹底消失。要論《問蒼茫》的大反派是誰,毫無疑問就是恢復了「反動軍人」形象的蔣中正莫屬。
許劍虹
2024-02-04 07:20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百周年
100年前的1月24日,是一段與中國國民黨的黨史息息相關,但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卻始終想忘記的日子。當時正值孫中山先生執行「聯俄容共」的高峰期,國民黨試圖以蘇聯共產黨為版本將自身改造為推行「以黨治國」的列寧式政黨。由於大批中國共產黨員獲准以個人身份跨黨加入國民黨,因此出席國民黨第一次全代會的代表中有不少共產黨員。
許劍虹
2024-01-21 07:2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VIP
政經解密
林庭瑤專欄:柯文哲的死亡之握,國民黨的毛澤東夢魘?
有日本評論家說,台灣選舉政治比大河劇還要好看。「藍白合」劇情一再轉折,跌破了眾人眼鏡。向來心高氣傲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政治談判大退讓,事後不斷說要自我反省,似乎遭到國民黨的坑矇拐騙。說到底,國民黨是請君入甕,還是引狼入室呢?恐怕還很難說。
林庭瑤
2023-11-18 06:4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陳羋妡觀點:台灣還有多少人記得孫中山的生日?
11月12日是國父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不確切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天已不再是「國定假日」,沒放假似乎記得他生日的人也漸漸少了。僅管我對孫中山領導革命事蹟頗為熟悉,但並未好好研究他和台灣的關係。在今年孫中山誕辰前夕,實地走訪了國父紀念館,用我自己的方式來紀念他。
陳羋妡
2023-11-12 05:50
評論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蘇曉康專文:漁陽鼙鼓動地來—中國的內陸性
2023年5月16日3點30分,俄羅斯空軍攜帶6枚匕首超音速導彈,黑海艦隊9枚Kalibr導彈,還有3枚S-400和伊斯坎德爾M型陸基導彈,共計18枚從北東南不同方向對烏克蘭基輔發動了襲擊。18枚導彈全部被擊落攔截,這是人類空戰史上的首例,即戳破了俄羅斯超音速導彈不可攔截的神話。
蘇曉康
2023-05-28 15:10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公孫策專欄:孟晚舟吃了熊心豹子膽?
有報導說,孟晚舟最近要去美國出差,消息未證實為假之前,我只能說她真是太勇敢了。
公孫策
2023-04-18 15:10
評論
政治
兩岸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蔡榮根觀點:「秦始皇算什麼?我們超過一百倍」─蔣毛爭霸錄(上)
有李素慧醫師的地方,就有她爽朗的笑聲。李素慧是出身自台大醫學系的腎臟科名醫,侯勝茂、林芳郁、葉金川等三位前衛生署長、前健保局長賴美淑、整形科名醫林靜芸、性學大師江漢聲等等,都是她的同班同學。她的夫婿是高她一屆的黃天祥醫師,曾任台大醫學院副院長、醫學系系主任,是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的權威。對於李素慧醫師這樣的一位人生勝利組,你一定想不到她是在監獄裡出生的!
蔡榮根
2023-02-12 15:10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辛亥雙十111年─談談大家心中不同的中華民國
明天是10月10日,即武昌起義111年的紀念日,然而在滿清被推翻滿111年的今天,到底什麼是中華民國,兩岸人民尤其是台灣人民內部還存有巨大爭議。最常見的爭議,就是到底中華民國還代不代表中國,與1949年以前大陸的歷史還有沒有連結。部分台灣人因為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乾脆放棄了對中華民國的認同,轉而成為台獨或者中共的支持者。
許劍虹
2022-10-09 15:2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國共是如何分家的?談談95年前蔣中正與馮玉祥的會面
今年是「清黨」與「分共」95周年,所謂「清黨」是指蔣中正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下令清除北伐軍內的左派份子與共產黨人,確保他的中央軍嫡系部隊擺脫紅色勢力控制。隨後掌握軍權的蔣中正在南京宣告成立親近英美的南京國民政府,與汪精衛領導延續聯俄容共政策的武漢國民政府決裂,即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寧漢分裂」。
許劍虹
2022-06-19 15:2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