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拖延症?專家一招教你找回時間主導權,活出想要的生活!

你可以自行決定你的全力一小時要做什麼,但不能妥協的一點是,它必須是你每天一開始的第一個小時。讓全力一小時成為你起床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可以強調它在你生活中的重要性。(圖/取自Pexels)

你可以自行決定你的全力一小時要做什麼,但不能妥協的一點是,它必須是你每天一開始的第一個小時。讓全力一小時成為你起床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可以強調它在你生活中的重要性;讓它成為你日常中的優先事項首位,也可以有效克服你的拖延症。如果你是個拖延高手,一定很清楚把重要的事拖到最後一刻才解決的兵荒馬亂;而假使拖延是你的無用習慣,全力一小時正好可以成為你最佳的解藥。通常,當我們把待辦事項中的某件事(或好幾件事),遲遲放著不處理,可能是因為以下幾個理由:

我們嘗試去做自己並不擅長的事,所以這個任務看起來做不來和艱難。舉例來說,如果你不擅長管理自己的財務,就可能拖到最後一刻才去處理報稅;光是想到要去做這件事就讓你禁不住發抖,你當然會一再拖延,但,你知道自己終究還是得面對它,不是嗎?

有些事是我們先前一口答應下來,如今卻後悔自己不該隨口答應,我們就會把這件事晾在一旁。幾年前,我的商業教練就這個問題給了我一些很棒的建議;她說:「當有人要求你做某件事,而截止日在幾週後,在回應前先花點時間反問自己,如果我明天就必須做這些事,我會答應嗎?這個問題,完全顛覆了我的想法!如果我對於明天就要開始做這件事,不抱任何期待的話,那麼事實上,兩週後,我也不會對完成它有任何熱情。

▲我們會把最有趣以及有回報的事擺在優先順位,而不是無聊(但往往更重要)的工作。我們會告訴自己,我不是故意要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分鐘才處理,只不過是因為我手上的事情太多了,忙得不可開交。我想這只不過是掩飾的逃避態度。

那麼,全力一小時會如何幫助你克服拖延症呢?很簡單,在一週開始,挑一天,然後利用當天的全力一小時,先「吞下這隻青蛙」;喔!我不是真的叫你去吞青蛙,而是要你找出待辦事項中,你最不想去做的那件事—你上週發誓要完成,但到現在都還沒處理完的事。

把那件事重點劃線起來(那隻假想的青蛙),接著,利用自己的全力一小時,先完成那件事。

如果有人要在大學教有關拖延的課程,那麼「吞下這隻青蛙」的策略,絕對能夠幫你省下許多浪費掉的時間和壓力。如果時間是金錢,那麼拖延就是信用卡:你可以今天隨意揮霍,但刷出去的錢總是要還的;今天就去做你害怕去做的事,聽起來一點也不吸引人,但是只要完成了那件事,你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放鬆與自由。

雖然我一開始曾經說過,你的全力一小時可以在任何時間點進行,只要是在你當天的第一個小時就好。請原諒我無意間誤導了你,過了七個章節之後,我改變了想法(還記得嗎?我們都同意,人要樂於改變,改變很棒!),時間點其實很重要,為了發揮全力一小時最大的效果,你需要安排在很早的時段,以下就讓我來解釋為什麼…… (相關報導: 成功人士都在做的5個早晨儀式!抓上班前2小時起床,讓整天心情平穩、工作效率高 更多文章

簡單來說,在早上六點前,世界基本上還是處在沉睡的狀態,這可以讓你更專注,也不會有人打擾你。如果你像我一樣,很容易受干擾的話,你可能會覺得除非是完全獨處的狀態下,不然實在很難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單一事情上。科學家兼作家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解釋,我們正快速喪失長時間專注在耗費心神任務的能力,但這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能力;他稱這種技能為「深度工作」(deep work)。如果你練習深度工作(紐波特說,每個人都做得到,只要「拋開高科技」,然後「擁抱無聊」),可以讓你「在工作表現得更好,在更短時間內完成更多事。」基本上,當我們想要試著同時處理兩件或更多事情時,會以為這麼做是節省時間,但其實這樣反而更沒效率。由統計數據來看,他的看法是對的。許多研究指出,嘗試多工模式,會降低人們的認知力及生產力達四○%;因為每當我們要從一件事切換到另一件事時,大腦需要花時間重新集中注意力。你是不是常在筆記型電腦前做事時,每幾分鐘就抬起頭來跟別人講話,同時也把手機擺在前方,隨時準備一有訊息或通知進來時,能夠很快地回覆?難怪,我們總是無法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