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美─印度一六○公里Everest馬拉松:《我的孤獨旅程》選摘(3)

筆者表示,常有人問他印度好不好玩,值不值得去,「當然!」。(資料照,美聯社)

在印度喜馬拉雅山舉辦的埃弗勒斯峰一六○公里馬拉松賽,號稱世界風景最美的比賽。跑在山巔,遠眺終年積雪的世界排名前四高峰,幸福小國不丹靜靜躺在在腳下山谷中。

我在連續六週跑了馬拉松後,緊接著跑這五天一百六十公里的賽事,想看看結果如何。事後證明每週跑馬拉松成績不但不會進步,而且還會停滯甚至倒退,除了身體未充分休息恢復外,神經鈍化可能也是原因之一,身體已經習慣這種較慢的節奏,好處是可以隨時下場跑一場馬拉松,但成績絕對跟最好還有很大差距,不過每人跑步目的不同,「百馬」與「破三」各有不同成就。

飛機降落新德里已經半夜一點,鄰座美國在台商會會長好意要送我一程,我斟酌隔天早上七點飛機,到市區旅館花錢費時又沒幾小時可睡,隔天塞車更麻煩。新德里的交通舉世聞名,可列為人類奇觀,打結中仍然可以鑽出一條路,不斷按喇叭,但不會吵架,他們說這是「打招呼」。我決定睡在機場,放眼望去,夜半的機場都是人,空氣混濁,沒有空調,十一月的天氣仍十分燠熱。

所有椅子已被占據,到處都是一家人,單獨旅客根本占不到位子。我看到一群白人背包客席地而躺(其實沒蓆),我也選在一個年輕美麗女子身旁、有著大電風扇的位置,枕著背包,腳放行李箱上蓋著外套睡了起來,居然一覺到天明。

第一天沿著壯麗河谷開上海拔二千公尺的大吉嶺,沿途壯闊的風景令人覺得不虛此行。中型巴士老舊,司機熟練地在山中奔馳過彎,一堆人吐得兩腿發軟。這裡終年雲霧繚繞,雨量高達六千毫米,是全世界紅茶最大產地,西方人大包大包地買,我來自全世界最精緻的茶鄉,一點興趣也沒。

我們住在小鎮Mirik,印度的旅館條件很差,早有心理準備但不知會這麼差,無法以筆墨形容,以礦泉水刷牙是潛規則。出發地點在一個山中小城 Maneybhanjang 大街上,當地舉辦熱鬧的印度儀式祈福,全村人幾乎都出來觀看,非常有特色,每個人都獲贈一條哈達,沒想到後來如果沒這條哈達,我可能無法前進。歡聲雷動中高興地往四千公尺高山出發,比賽單位早就叮嚀有高山症的人在幾天前就要開始吃一種治青光眼的藥,我還吃了紅景天,最後是哪一種發揮功能就不清楚了。

一出發就是直上的階梯,氣喘吁吁讓給爭取成績的跑者,沒多久就在炎熱太陽下大汗淋漓,想將礙事的哈達丟棄卻擔心不敬遭報應而作罷,慶幸自己只穿跑步短褲與背心,心想只要維持跑步就不會冷。一路都是非常陡的狹窄越野道路,僅容一個車身,但交通工具應該是驢子,因為補給站就是一頭驢子,身上背著熱騰騰的馬鈴薯與水,這是我跑過最有趣的補給站,那熱騰騰的馬鈴薯在冰冷氣溫下特別好吃,我顫抖著手,連皮都一起吞下。 (相關報導: 中年男逞強跑馬拉松跑到鬼門關前 台大醫復甦科學中心助奇蹟站回賽道 更多文章

跑過尼泊爾邊界時穿著厚重外套的持槍士兵驚訝地看著我,冷得發抖的我想跟他商量外套給我,海拔超過三千公尺後一片雲霧,沒有陽光,更要命的是吹起強風,我用僅存的哈達圍住脖子塞進背心,看到路旁一個山洞趕緊躲進去避風,用路邊的樹葉塞滿衣服,四下無人,感覺會凍死,只能繼續跑,但三千五百公尺的高度導致昏昏沉沉,有氣無力,只能以最快的速度在陡坡上扶膝快走。追及一選手後感覺得救,是一名參加過的當地人,從他口中知道原來終點快到了,我已經爬升至四千公尺。我們住在一間沒有水電的破舊山屋,睡著自己帶來的睡袋,大家排隊洗澡,排隊的多數是女士,我選擇乾洗,穿上保暖衣服拿著手電筒躲進睡袋。晚餐就是豆子、咖哩、米飯,多數跑者沒胃口,咖哩對歐洲人尤其德國是大問題,我強迫自己吃一些,呼吸一直很淺,動一下就很喘,晚上睡覺時太陽穴隱隱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