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時間管理的書籍玲瑯滿目,而網路上也充斥著許多關於時間管理的文章傳授各類小技巧,但往往讓人反而不知從何下手,看了就頭昏。有沒有一本書可以手把手,一步步地帶著讀者建立出自己的管理系統呢?
有的!今天要談的這本《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就是本相當適合初學者實作的時間管理書籍。作者張永錫是台灣知名的時間管理講師,曾向美國時間管理大師大衛‧艾倫(《搞定》的作者)學習GTD時間管理系統。本書分成三大部分,分別講述三個重要的習慣:吃青蛙、清空收件匣與重開機 ; 而在這三個習慣下面,又分別各有十天的操作練習,總共三十天。只要跟著做,就可以在一個月內實踐這套系統。我認為,這本書是在搞定(GTD)的時間管理架構下,更細緻的講述要如何實際操作,接下來就讓我們跟著作者一同實踐這三個習慣吧!
【第一個習慣:吃青蛙】
首先第一個習慣,要來學習怎麼「吃青蛙」所謂的吃青蛙,指的是完成待辦。這比喻是出自博恩.崔西所寫的《時間管理:先吃掉那隻青蛙》,我也曾介紹過他的另外一本作品《Goals!沒有目標,你哪裡都到不了!》。如果說待辦事項就是青蛙,而零碎瑣事就是蝌蚪。作者建議,每天可以設定1~3隻青蛙和5~7隻蝌蚪 ; 優先處理青蛙,有空餘時再來處理蝌蚪。當然我們都知道重要的待辦,要趕快努力完成,但往往事與願違,對付青蛙,要有更好的手段,作者提出了FAST系統。
F, Frog吃青蛙|吃青蛙有3大心法
1. 先吃最醜的青蛙:要事第一,先從最重要最困難的事開始。以我來說,現在下班優先事項就是先在這邊打文章。
2. 一口一口吞:簡單說,就是要將大型的任務拆成可入口的行動。以寫這篇文章為例,我可能就會設定星期一先打文章大綱,接著每天寫一個段落。3. 進入心流狀態:吃青蛙最理想的狀態就是進入所謂的心流狀態,書中有些幫助進入心流的方法,這邊就交給大家自記閱讀。像我有時候便會越寫越帶勁,就是進入所謂心流。當然也是很多時候覺得自己寫這什麼垃圾…
A, Action List|列出行動清單
學了吃青蛙的基本心法,接下來要更具體的操作有以下2個步驟:
1. 列待辦清單:列清單的關鍵是「列出夠少的事情」如此才會去思考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和《一流工作者都在用的待辦清單》中曾提到過的,要把當前任務限制在七項是一樣的觀念。2. 加工清單:待辦事項要將它寫成「可行動的描述」作者建議可以用預期結果來推出有效行動。書中舉要時上班發現車子「輪胎沒氣」為例子,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要怎麼寫出有效的行動敘述呢?
S, Slice|大青蛙切小片
1. 自然計畫模式五階段:界定目標原則、預測期待結果、腦力激盪、組織想法、下一步行動2. 心智圖:用心智圖以更高的角度鳥瞰規劃,我自己是習慣用Coggle這個線上工具。3. 九宮格:將想要思考的題目放在九宮格中央,在其他八格中,進行思維延伸。
關於這3種方法的細部操作可參考書中都詳細介紹,可以自行參閱。
T, Time|把握時間
要將青蛙吃得好,配速是很重要的,就像跑馬拉松不可能一開始就全力衝刺,執行待辦事項也要保持好速度與動能,這裡作者推薦大名鼎鼎的「番茄工作法」。所謂的番茄工作法,簡單來說就是用25分鐘衝刺,5分鐘休息的節奏,來完成持續完成待辦。自己現在是用番茄土豆這工具,大家也可以去找自己喜歡的應用程式。
【第二個習慣:清空收件匣】
來到第二個習慣,我們要來學習怎麼「清空收件匣」可以拆解成以下三步驟:
第一步:收集雜事
第一步便是要將所有要做的事都收集起來,留待發落,書中提出的三種主要的收件匣:即時通訊、電子郵件和筆記本,並詳述要如何有效率從這些收件匣中收集雜事。
第二步:把雜事加工成行動
第二步是要將雜事加工,變成方便行動的敘述。還記得上面舉的輪胎沒氣的例子嗎?經由加工,便可能可以將待辦事項寫成:打電話給輪胎店老闆阿明,請他來牽車。
第三步:找出連接行動的工作中樞
有了上述的準備,接著第三步要建立高效率的工作中樞。首先、要先找出自己有哪些收件匣系統,可以用LINE原則檢視:
L, line:Line等即時通訊I, inbox:郵件收件匣N, note:筆記收件匣E, extra:其他收件匣
接著,要找出自己的行動提示系統。這邊作者提出了STAR系統:
S, Scheule:行事曆T, Task:任務管理A, Action:行動清單R, Reference:參考資料庫
藉由上面的檢視與整理,可以幫助了解自己的時間管理是怎麼運作的。我會建議收件匣跟行動提示系統不要太多,夠用就好。不要一次使用多個行事曆或任務管理工具,這樣只會把自己搞得更亂。有了上述準備,接下來便是行動了!作者提出了相當好用的口訣:捅人利器。
捅:放入系「統」人:授權他「人」利:「立」即行動器:馬上丟「棄」
藉由這四個字,便可以迅速處理手中的待辦事項。將複雜無法立即行動的事放入系統(STAR);可以交由他人,就授權出去;可以行動的就馬上行動;不重要的事就立馬丟棄不要做。其實上述方法就是將《搞定》的五步驟差拆解再重構,我覺得也相當直觀好用,大家可以相互比對,自行操作看看、找看看自己平時會用到那些收件匣系統吧!
【第三個習慣:重開機】
最後一個習慣,是要幫你的人生系統「重開機」這裡需要利用上面的兩個習慣來做三個維度的檢視:每日檢視、每週檢視和每年檢視。
1. 每日檢視
書中建議在每天一開始的時候,不要一頭栽進處理事情的漩渦中,而是要先做每日檢視。作者會先檢視昨天完成的事,再為今天選擇三隻重要的青蛙來準備完成。
2. 每週檢視
每週檢視非常重要。其實過去介紹過的《一流工作者都在用的待辦清單》和《搞定》,都有強調要每週做檢視。大家可以自行比較一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此書建議的每週檢視步驟如下:
清空收件匣檢視過去一週的工作日誌檢查上一週的行事曆及未來一兩週的行事曆思索近期任務檢視年度目標
3. 每年檢視
作者會在年末的時候做一次年度檢視,幫過去一年做個總回顧。書中用彼得.杜拉克會的5角度檢視來當範例:
做得不錯的事?未必做得好,但以盡力的事檢討不夠努力的事批評做得很糟或沒做到的事規畫未來半年:該做哪些事?該改善哪些事? 該學什麼事?
我自己是會另外檢視每週檢視的紀錄,並寫出新一年的年度計畫,這邊大家也可以參考我寫過的《Goals!沒有目標,你哪裡都到不了!》規劃新年的目標,每日重開機,可以天天幫自己優化升級!
【總結】
總結一下,第一個習慣教我們如何有效率的處理規畫待辦事項;第二個習慣讓我們能清空收件匣(LINE),生成行動,並建立完整的行動中樞(STAR)來管理;第三個習慣則是將第一個習慣和第二個習慣整合起來,每日每週每年的來檢視自我並有效行動。這是本相當實用的時間管理書,書中相當仔細的講述的每個習慣的要如何操作的細節,像是LINE要怎麼整理和STAR要怎麼建構,都有很詳盡的解說。除了心法,作者也提供許多好用的線上工具,幫助讀者可以確實得與自身的工作系統接軌。
另外,每個章節末都有提供練習題,引導讀者堅實的建立這三個習慣,透過三十個小章節逐步操練,相信每個人都能建立出一套較為完備的時間管理系統。我以為,或許可以將此文當作一個導讀系統,再一步步跟著此書具體操作。想當初自己也是在讀完這本書並跟著練習後,才真正覺得自己的時間管理比較完備,可以穩定得執行。最後,我想說得時間管理真的是條不斷精進的過程,永遠都有可以再優化調整的空間。希望這篇文,能多少幫助大家在時間管理的道路上有所啟發囉!
作者介紹|姆斯的閱讀空間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