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is simple, Swim, Bike, Run, Eat , Sleep……
我在第一場Ironman買的衣服背面很幽默的話道盡鐵人三項選手的生活,很簡單,但夠你從早忙到晚,每一項都是高深學問,搞錯任何一項都是災難,所以說選擇鐵人三項就是選擇一種生活,生活周遭甚至家人都要全力支持,否則無法在忙碌的工作與需要時間的家庭生活中享受並完成這項運動的樂趣。
有次邀請華碩全球副總裁林宗樑來扶輪社演講「時間管理」,才知道他每天清晨五點已經起床按表操課,假日則做長距離練習,恆久的紀律才能在每年要飛數十個國家與每天滿滿會議的忙碌工作中抽出時間練習。有效的時間管理非常必要,老將林金材擔任五星級飯店廚師,深夜下班後回去還要練跑;到現在還霸占分齡組冠軍的體育老師傅仁輝,學生解散後就在操場跑十K;矢志從一哥孫吉山手中奪下半程鐵人冠軍的紐籍Shane有次練車到平溪馬上調頭,因為他答應要帶女兒游泳。至於沒有時間觀念的我呢?有一次要去台中將送修的車開回,竟跨上單車直接騎過去;公司業務會議如果在台中則先騎車出發,同事隨後開車半路攔截;公司中橫旅遊,我從天祥跑步到管理處跟大家會合;晚上應酬提早離開,到政大後山來回跑二十幾K,躍過橫躺路中的蛇,分泌的腎上腺素令疲憊一掃而空。看到遠處一○一的燈光,一時愁緒湧上心頭—為什麼我要在這漆黑的夜中孤獨跑著?
更好的成績!是的,為了更好的成績,只要是男人,沒有人不愛面子,更好的成績是所有鐵人內心自發的動力,以前的成績都是為父母老師而做的,現在這些訓練沒有人逼,反而像好學生般乖乖地做。更好的成績也是一種承諾,一種對自己的堅定不移的承諾。不可置信吧!活了半生才知天命。
多次參加Ironman後,活躍於Ironman的田中先生(Tanaka San)一直慫恿我拿代理並幫我報名夏威夷Ironman 70.3,我們相互在大島機場出口找不到對方,結果是因為我在另一端降落,坐一整天公車遊歷大島,旅行的意外往往是老天安排的驚喜,我這糊塗的人因為腦袋長得跟常人不同,常常搞錯時間與地點,人生也多了些回憶,雖然辛苦但事後覺得很有趣。
夏威夷的風像一堵厚厚的牆,在空曠的高速公路上怎麼騎都騎不快,溫度濕度讓人不適,路邊的啤酒瓶碎片更是危機四伏。練車時我頂著強風在起伏的馬路上前進,一邊欣賞路旁成堆的黑色火山熔岩,一邊跟後面的田中先生講話,一沒聽到回應就回頭等他跟上,幾次掉落後他說:「進桑,You’re very strong !」。多次取得Ironman資格的老手誇我厲害,讓我高估自己,也忽略了這鐵人聖殿的凶險。
(相關報導:
點教育》奧運拳擊運動的性別議題:從林郁婷「性別風暴」事件談起
|
更多文章
)
夏威夷水溫高,不能穿防寒衣,現場有人販售浮力潛水短褲,試游時海邊四處都有「碰觸海龜罰十萬美元」的警示。交車時遇到一位來自夏威夷度假的挪威博士候選人,她跟朋友借了一台爛車就來比賽,很焦慮不知明天怎麼完賽,「Go Picnic, a long day picnic !」我說,提醒她不斷地吃、喝,當作野餐,結果她游蛙式比我還早上岸,最後成績也才差我一小時多。維京人天生就不一樣?難怪我問她的姓是什麼意思,「野豬」,她回答。幾年後挪威發生一個拿自動步槍在海濱掃射學童的悲慘事件,倖存者之一是她的小姪女,她要求同伴不要動,一動就會被發現而遭殺害。這麼冷靜的小孩,應該讓許多慌張無腦的大人感到羞愧吧?
這次去程我嚴格控制心跳,慢為原則,回程再慢慢加快,其實比賽過程常常因亢奮心跳加速,實際速度比自己以為的慢,尤其在起跑時,一開始浪費體力後段反而不利。折返點在坡頂,長下坡時速可以飆到七十以上,要小心忽然而來的側風,所以夏威夷不准使用刀輪或碟輪,我在台東、墾丁遇過更強的風,覺得應該沒問題,但聽說有選手整個人被吹走。壯一點的人在惡劣環境較有利,應該好好運用,高速與下坡能力都是半天生,但還是可以訓練。
國外鐵人三項跟車抓得很嚴格,抓到跟車就要罰站罰秒,這跟台灣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有次我掛碟輪在二高尾端以時速四十以上狂奔,後面跟了至少三十個人,不顧體育系學生悲戚的恐嚇悶著頭幹,我回頭大罵,你們至少上來一分鐘讓我休息一下嘛!所有人低著頭不敢看我。比賽結束後,一位跑步幹掉我的賽友在頒獎時跟我道謝,說他們不是不上來,是那種速度一上來就會馬上掛斷,最後連跟車的力氣都沒有。
夏威夷的裁判坐的是Honda 1800cc的Gold wind,像鬼魅般無聲無息地跟在你後面,我後面的二個選手被抓。如果你很喜歡跟車作弊,不跟車會死,那麼有幾個安全的時段可以參考:剛出發與接近終點時,經過人多市鎮時,下坡時,快速進出彎道(像圓環)時,這些路段通常不會抓,另外裁判通常會在你後面觀察一陣,所以萬一跟車時被對向的裁判看到,趕快假裝超車快速離去,或假裝超不過裝乖慢下來喝水。拜我們黃種人聞名於世的高貴情操,很抱歉,我們比較容易被抓,不過我每次看轉換區罰站,轉頭假裝拉筋的,各式人種都有,希望這些人看過我的書後有幫助,減少比賽時間,回去向妻兒吹噓苦練許久得來不易的進步。
最後三十公里開始加速,去程時逆風,沒想到回來也沒得不到順風紅利,聽說Full Ironman太晚回來的話回程也是大逆風,這就是Kona困難與有趣的地方。大約兩小時四十分完成單車項目後進入跑步,高高低低的高爾夫球場崎嶇又鬆軟的地形讓跑步成為一種折磨,高溫則讓多數跑者停下來或走路,我的祕訣是將冰塊塞在帽子上,讓融化的冰水順著血管最多的頭頸留下,偶爾抓一把塞在褲襠,引起工作人員大笑。我的鞋底有透氣孔,腳底在昨晚睡覺前已塗抹凡士林,所以可以大量沖水,不怕鞋子進水腳底起泡。天氣炎熱難耐,在前無對手、後無追兵之下失去快跑的欲望,孤單一人衝過終點。
田中先生提醒我要去排Kona抽籤,心想排名十四應該沒機會,結果前面選手都放棄,我前面排十三名的選手欣喜若狂。Kona夏威夷超級鐵人大賽是許多鐵人一生的夢想,如果無法拿到參賽資格,只要累積十場亦可參加。我沒有特別的目標,計畫每年二場Ironman當作主要比賽,其他的單車、鐵人三項比賽都是強度訓練,這不是好事,Ironman的訓練完全不同於其他距離,在亂無章法的訓練下,最嚴重的問題是一味追求耐力訓練後速度沒了,而慢慢累積經驗後對Ironman也不再那麼認真練習,所以短距離競賽不再快速,長距離競賽也沒進步,追求的是完成獎牌。
單車項目最有效的訓練就是參加車隊,每星期的長距離、高強度訓練紅利讓我在單車項目游刃有餘,強度與技巧是「質」最好的訓練,但多數人都花在自我安慰的垃圾里程,我在臉書看到「北海吹風團」每週日早上殺紅眼的高速北海來回練習,造就一批台灣科學化訓練的年輕選手,果然將台灣Ironman 的成績推入國際水準。質比量重要,技巧比耐力重要,多數人卻將時間花在「心理有效的訓練」。
夏威夷比賽時我的體能正值巔峰,感覺不必準備馬上就比一場Ironman,所以對Ironman Nice信心十足。不料可能賽後身體嚴重脫水,身體一直感到疲憊,沒有訓練慾望,這是身體發出求救的訊號,我卻視而不見,一年二場Ironman 加上五十一點五K,一一三K鐵人三項,單車賽,馬拉松賽,身體無法充分休息,身體檢查一堆紅字,但已經報名,依舊咬牙在大熱天下繼續苦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