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中國外商 文章列表
#
中國外商
約 247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兩岸
財經
專欄
科技
VIP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AI
中美聚焦》窺探中國 AI 和 HBM 技術進展藍圖
本文原先於4月15日刊登在美國中國科技與政策論壇及Podcast網站《ChinaTalk》,經RayWang和JefferySu編譯分析。
Ray Wang
2025-05-08 07:00
新聞
兩岸
財經
產業觀點
經濟
證券投資
理財
中國經濟到底有多慘?不只失業率、房地產數據,這些敏感資料也「被消失」了
這幾年來,中國經濟情勢猶如披上一層神秘面紗,讓外界越來越看不清它的真面目。中國政府陸續停止公布多項關鍵的經濟與社會數據,例如土地買賣、外資投資及失業率相關指標,甚至火化人數、企業信心指數、醬油產量也消失在大眾的視野。
黃琳家
2025-05-07 14:19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歷史
科技
商業
經濟
歐中建交50年:從雙贏到對華「伙伴、競爭者、對手」三重定義
1975年5月6日,歐盟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副主席索姆斯(ChristopherSoames)訪華期間同中國時任外交部長喬冠華舉行會談,雙方就建立外交關係達成共識。會談後,中國總理周恩來抱病會晤了索姆斯。
德國之聲
2025-05-06 20:29
評論
國際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觀點投書:打造台灣成為海洋經貿自主性國家
台灣以貿易立國,拜全球化之賜,憑籍優異的海島地緣特性,以厚實的產業基礎與雄厚資本、卓越的國際分工管理與運籌行銷能力,配合蓬勃發達的高科技產業,不斷拓展我國在國際社會包括中國大陸的經貿投資、合作領域,並在全球資訊科技產業中開疆闢土,成為高科技全球供應鏈、裝配線等全球分工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水平分工角色,藉此擴展了台灣與全世界的實質關係,使得世界不能忽視台灣在全球經濟上的影響力。
林正二
2025-05-03 05:30
VIP
評論
兩岸
軍事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陸文浩觀點:渤海劃設多處一千平方公里以上大型禁航區,引發美方關注
中國大陸「福建號」航母本預劃3月19日至4月1日共約計14天在黃、渤海域第7次海試。上海海事局於3月30日星期日13時54分通告,「長江口4月1日一大型船舶深水航道進口-滬航警224/25」。「福建號」航母3月30日自渤海經黃海海域南下,於4月1日返抵長興島碼頭。
陸文浩
2025-04-22 06:40
新聞
政治
財經
難拉攏歐盟抗中!賴岳謙揭中國掌握「這資源」:川普如意算盤難奏效
美國總統川普利用關稅政策在全球大開戰場,更針對中國祭出破百稅率,中國態度也很強硬,不只對美國反課徵125%的報復性關稅,還試圖拉攏其他國家瓦解美國的圍堵。媒體人賴岳謙認為,美國想要採取孤立中國的方式贏得關稅戰,但中國對外貿易的連結過於強大,各國都很依賴中國市場,川普打的如意算盤可能會難以奏效。
傅乙珮
2025-04-19 08:00
新聞
政治
財經
非核家園變火力家園?財經作家分析錯誤政策養壞一群人:綠電已成貪污產業鏈
電價雖暫時凍漲,但台電長期虧損,再加上台灣面臨供電大量仰賴外進口、能源占比過度依賴燃煤燃氣,而被寄予厚望的再生能源卻持續卡關等問題仍引發關注。對此,財經作家游庭皓在節目《游庭皓的財經皓角》中指出,地方勢力的盤根錯節以及電價無法回歸市場機制,是讓台灣能源轉型困難的重要因素。
蔣帆威
2025-04-05 08:40
新聞
國際
財經
商業
經濟
中國「限韓令」擋8年終於要掰了!北京加強對韓交流,降低川普貿易戰衝擊
中國要讓歐巴歐逆們回來了!在川普2.0貿易戰的壓力下,中國正積極尋求與鄰國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香港《南華早報》與韓媒《韓聯社》報導,北京正考慮解除自2016年以來的「限韓令」,希望從文化交流逐漸改善中韓關係,藉此制衡川普強硬的外交措施。
吳辰君
2025-03-25 14:17
財經
產業觀點
經濟
證券投資
理財
貿易戰或許是短暫的,但關稅的後遺症將比川普任期還要深遠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砲火四射,貿易戰一觸即發,像他這種朝令夕改的關稅政策在現代史上絕無僅有,但還是可以回顧歷史窺探一二,從過去的半導體、木材,再到雞肉的貿易糾紛,有些持續了幾十年,不僅擾亂國際市場,還推升消費者物價。整體而言,貿易戰或許是短暫的,但關稅留下的後遺症,將比川普任期還要深遠。
黃琳家
2025-03-14 15:03
新聞
國際
國內
台灣生育率創新低!母胎單身、單親生子、開放式關係—年輕世代如何改寫婚戀規則?
30歲前,Gina深信滑交友軟體要跟工作一樣積極。為了在適婚年齡結婚、生小孩,她設定嚴格目標,每天花三到六個小時與人聊天配對,還規定自己一週要出門約會兩次。
BBC News 中文
2025-03-06 17:15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軍事
科技
經濟
AI
中國兩會2025看點:經濟成長維持5%、發債刺激國內消費、推動「人工智慧+」
中國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和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會議(即俗稱的「兩會」)從週二(3月4日)起正式舉行。
BBC News 中文
2025-03-05 20:00
風生活
理財
世界
台灣人最愛去哪國刷卡?日拿冠軍第二名是「它」,靠1產業掏光台人口袋
全球旅遊市場回溫、民眾出國熱絡。聯卡中心今(24)日指出,台灣民眾2024年海外實體刷卡交易金額達新台幣2314億元、年增31.3%,創下新高。分析消費地區,日本與韓國刷卡金額合計占前10名地區的55.3%。
中央社
2025-02-24 17:33
新聞
兩岸
財經
經濟
北京觀察》民營經濟的春燕來了?習近平召開民企座談,為何吸引外資仍難如登天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2月17日召開完今年首場民企座談會後,外界反應如出一轍,大陸股市在當日午後大幅下跌,下一交易日與之前一樣。值得注意的是,多個外資股卻大幅增長,反應市場將資本流向性越來越突出。
田暢
2025-02-21 12:02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呂正理觀點:台灣重返聯合國的時候到了
美國國務院在幾天前(2月13日)更新其官網,刪除原先「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的文字,並表示期待兩岸分歧能透過「自由而非脅迫、讓海峽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解決。一年半前(2023年7月)美國眾議院也曾通過一項決議,其中稱聯合國大會在1971年通過的2758號決議只是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並不涉及台灣的代表權。對台灣而言,這兩件都是大事,並且緊密關連,有必要詳細討論,但我想先從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文開始談起。
呂正理
2025-02-21 06:30
評論
國際
財經
風評
風評:當「愛用國貨」成為全球潮流
當一個國家掀起、或執行「愛用國貨」政策時,可能對此國家的產業、企業有正面幫助;但當全球許多國家都一起搞「愛用國貨」時,比較可能的結果就是所有國家的產業、企業都受害。
主筆室
2025-02-20 07:20
新聞
政治
財經
艾司摩爾EUV恐被中國追上?專家曝美禁令出現反效果:這5家陸半導體廠攀升中
根據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商艾司摩爾2024年年報顯示,ASML全年銷售收入達283億歐元,其中系統設備銷售達217.69億歐元,中國採購額即占系統設備銷售收入達41%居冠,台灣僅占11%排名第四,亦即中國在2024年快速躍升為ASML的最大客戶。對此,科技達人曲博在網路節目《論政天下》上指出,儘管本土有供應商,但半導體廠首選仍是跟國外進口,因為任何一家晶圓廠,重點在於良率、賺錢,不會想要花時間去培養本土的供應商、慢慢調品質。
陳明遠
2025-02-10 08:5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財經
科技
商業
經濟
大國博弈
「中國經濟未到頂,還能創頂!」專家:這根「難啃的骨頭」,川普對付中國很吃力
中國經濟低迷,川普(DonaldTrump)關稅戰虎視眈眈,北京應對的做法與腳步,成為世人議論的焦點。專家陳明璋與翁得元對此提出個人見解,前者認為中國大陸經濟非但未「到頂」,還能「創頂」,有底氣與美國一搏;後者則形容中國大陸為「難啃的骨頭」,強調川普要對付中國,將會非常吃力。
張鈞凱
2025-02-07 14:36
VIP
國內
新新聞
錸寶、熙特爾受注資股價衝衝衝 雲豹能源儲能供應鏈添上雙保險
台灣綠能轉型,必須仰賴儲能系統「削峰填谷」,然而尷尬的是,中國不僅掌握了全球鋰電池電芯等關鍵零組件8成的供應量。就在台塑集團彰濱工業區超級電池芯工廠去年底正式量產之後,台中清水自由貿易港區的「辰熙精密」二條電池產線去年10月也開始出貨。在此同時,錸德集團旗下的「錸寶」,去年也跨足鋰電池模組、儲能櫃組裝與儲能系統「一條龍」服務,這背後都有一雙國產化的推手,就是與綠營關係密切的雲豹能源。
林上祚
2025-01-20 08:4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經濟
當「全球化」開始反噬!川普高喊「美國優先」,中國卻積極「單邊開放」—表象之下的政治現實是什麼
川普的當選,在太平洋對岸的中國激起兩圈相互矛盾的漣漪:中文社交媒體上,有眾多川普的支持者,他們歡呼這個特立獨行者的強勢歸來;另一邊是憂心忡忡的精英人士,他們恐於貿易戰再起,中美關係雪上加霜。
BBC News 中文
2024-12-02 13:09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經濟
劉名寰觀點:從世界經濟典範轉移看東南亞產業發展
今年10月11日,東協十國和中、日、韓、印、澳、紐、美、俄等18個國家共同出席在寮國首都永珍召開的東亞峰會,國內媒體對此事件並無太多的報導或引述,唯一受到關注的,是今年東亞峰會並未達成任何聯合宣言,據傳是中、俄兩國反對聯合宣言中有關南海爭議性議題的用字遣詞。
劉名寰
2024-10-30 05: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