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到底有多慘?不只失業率、房地產數據,這些敏感資料也「被消失」了

這幾年來,中國經濟情勢猶如披上一層神秘面紗,讓外界越來越看不清它的真面目。(美聯社)

這幾年來,中國經濟情勢猶如披上一層神秘面紗,讓外界越來越看不清它的真面目。中國政府陸續停止公布多項關鍵的經濟與社會數據,例如土地買賣、外資投資及失業率相關指標,甚至火化人數、企業信心指數、醬油產量也消失在大眾的視野。

中國當局並沒有為此說明,但這些數據消失的時機,正好發生在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債台高築、房地產市場崩盤及其他經濟問題接踵而至之際,迫使政府部門不得不採取強硬手段,嚴格控制市場輿論。

曾有一位匿名用戶在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官網上詢問,為什麼某項資料突然不見蹤影?結果只得到「原本提供這項資料的部門不再提供相關數據了」的簡單回覆。

中國GDP被灌水?李克強曾坦言「僅供參考」

《華爾街日報》指出,這些數據不翼而飛,讓人們更難了解中國值此關鍵時刻正在發生的事情,尤其美中貿易戰火持續升溫,導致兩國之間的經貿活動大幅減少,不少工廠面臨停工、員工被迫裁員等窘境。

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經濟成長5%,剛好和先前設定的年度目標完全一致,2023年的成長率則為5.2%,但許多經濟學家不以為然,因為零售、建造工程數據反映的經濟疲弱程度,遠遠超出官方的報告,甚至有人認為中國GDP成長率被灌水了2~3個百分點。

為了更貼近實際的經濟情況,許多分析師開始改以電影票房、晚上燈光強度的衛星影像、水泥廠的運轉率,還有大型電力公司的發電量,藉此推測中國的經濟表現,或是透過百度提供的地圖定位數據分析商業活動的活躍程度,另有經濟學家根據健身房、美容院老闆捲款潛逃的新聞判斷中國服務業的狀況。

外界對於中國GDP心生疑慮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根據一份外洩的美國外交電報顯示,已故的中國前總理李克強曾經私下告訴美國駐華大使,他當時治理的某省GDP數據是人為製造、僅供參考,所以他自己更相信用電量、鐵路運貨量和銀行新增放款等三項指標,後來《經濟學人》於2010年提出「李克強指數」,認為這是比官方GDP數字更能反映中國經濟現實狀況的重要指標。

說實話的經濟學家被噤聲

2024年12月,中國國有券商國投證券(SDIC Securities)知名經濟學家高善文在華盛頓的一次會議上指出,過去幾年中國的經濟成長可能只有2%左右,並且坦言「我們不知道中國實際成長的真實數字。」

這番話傳回中國後,惹怒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他下令懲處高善文、禁止公開發言,中國證券業協會隨即警告各券商,必須確保自家的經濟學家「發揮積極作用」提振投資人信心,卻也因此引發寒蟬效應。

中國國家統計局對此表示,政府的統計品質這些年已有進步,並且強調採取多項措施確保資料準確性,同時查辦資料收集過程中的不當行為。 (相關報導: 到底該相信誰?韓國央行指控美國施壓亞洲貨幣升值,台灣外匯局長卻這樣說 更多文章

今年2月,高盛(Goldman Sachs)提出了另一種計算中國經濟成長的方法,也就是透過進口數據等指標推估內需情況,因為貿易數據是由各國公布的,不容易被造假,而且更新頻繁,他們以這種方法推算出中國2024年的經濟成長率大約是3.7%。紐約的研究機構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則以另一種方法計算,結果顯示2024年的經濟成長率只有將近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