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會2025看點:經濟成長維持5%、發債刺激國內消費、推動「人工智慧+」

(美聯社)

中國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和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會議(即俗稱的「兩會」)從週二(3月4日)起正式舉行。

儘管長期以來,「兩會」被認為是橡皮圖章會議,但人們仍能透過此會議尋找北京政策變化的線索——今年尤其重要。

在特朗普對中國進口商品實施10%的新關稅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正面對國內持續低迷的消費、房地產危機和失業問題。

今年「兩會」的重點之一,就是討論如何在這些關稅的影響下刺激經濟成長。

經濟成長目標維持5%

週三上午的人大會議由國務院總理李強發表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提到,中國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預期目標保持在5%左右,這與去年制定的目標及市場預期一致;財赤率則擬維持在4%左右,較去年稍高1%。

ING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林早前曾向BBC中文指出,這目標表明中國在面臨外部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仍能保持穩定的成長信心。

不過,在美國對中國增加的出口總關稅達到20%以後,中國經濟中較為亮眼的出口領域受到打擊——過去兩年,中國強勁的出口創下近兆美元的貿易順差,亦因此實現5%成長目標。

但有分析認為,中國要在今年複製這項成功變得困難。穆迪分析公司經濟學家哈里·墨菲·克魯斯(Harry Murphy Cruise)表示,「如果關稅長期存在,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可能會減少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不過全國人大代表劉輝在接受BBC採訪時,形容「中國的不管是新能源也好、科技也好、軍事也好都走在世界的前列」,所以對整體經濟方向抱有「十分信心」。

至於關稅戰的問題,劉輝稱有「黨和國家的後盾」加上「我們有14億的人民在這裡作支持」,認為能撐起強大的內需。

發超長期特別國債1.3兆

要實現同比成長,北京將不得不比以往更依賴國內消費——去年會議的第三個目標「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現在成為首要任務。

李強指,今年政府會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也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動消費提質升級,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

他表示,今年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發行規模達到1.3兆元人民幣(下同;1,790億美元;1,400億英鎊),比去年增加3000萬元。另外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4.4兆元。

在提振消費方面,將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人民幣,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報告也指出,計劃創造超過1,200萬個工作崗位,將2025年城鎮失業率的目標定在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2%左右,低於往年的3%。

李強表示,要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經濟政策的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以消費提振暢通經濟循環,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

他又提出要打好政策「組合拳」,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監管等政策協同;注重傾聽市場聲音。 (相關報導: 去年詐騙損失爆增70%!新加坡議員提案將詐欺視為嚴重罪行,引入「鞭刑」震懾歹徒減少損失 更多文章

全國人大代表陳友坤在受訪時認為,上述政策的實施對於推動消費、擴大就業、增強投資發揮重要作用。「我覺得就是要讓大家的信心增加起來,我們政府在這一塊已經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陳友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