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在幾天前(2月13日)更新其官網,刪除原先「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的文字,並表示期待兩岸分歧能透過「自由而非脅迫、讓海峽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解決。一年半前(2023年7月)美國眾議院也曾通過一項決議,其中稱聯合國大會在1971年通過的2758號決議只是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並不涉及台灣的代表權。對台灣而言,這兩件都是大事,並且緊密關連,有必要詳細討論,但我想先從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文開始談起。
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文
1971年10月,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一個所謂的〈2758號決議文〉,把台灣趕出聯合國,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關於這段歷史,相信年長的國人記憶猶新,主要原因是美國總統尼克森希望「聯中制蘇」,又希望中國能幫助美國早日脫離越戰的泥淖,決定改變與中國的關係。
事實上,早在國民黨從大陸敗退到台灣之後不久,蘇聯就在聯合國裡提議把台灣(即是中華民國)趕出去,而由中共所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並從1950年代初起在每年的聯合國大會中辯論,投票表決。當時冷戰方殷,美國雖然全力協助台灣維持在聯合國的地位,但由於聯合國裡投票附合蘇聯提議的國家一年比一年多,美國認為遲早有一天台灣會被趕出去,所以早在1960年代初就建議台灣政府考慮「兩個中國」的方案,與中國分別以不同名稱進入聯合國,並說英國也贊成此一方案。不料蔣介石不僅斷然拒絕,又罷黜贊同美國提議的外交部長葉公超。然而,等到季辛吉在1971年秘密訪問北京之後,台灣的命運就已經決定了。
關於〈2758號決議文〉,過去知道的人不多,但近年來有許多專家學者詳細解讀,其實內容已經很清楚了,不過為了後續討論,我在此也扼要說明。聯合國大會所發佈的〈2758號決議文〉內容文字的決定如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其政府的代表爲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卽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其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事實上,此一決議文裡並沒有一句提到台灣或中華民國,只是說把「蔣介石的代表」逐出聯合國。換句話說,日後台灣如果不再由蔣介石統治,並非不可能重返聯合國。
台灣為何至今仍然無法重新進入聯合國?
有人或許要問,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文既然沒有完全阻絕台灣重返聯合國之路,為什麼至今已過了五十年而台灣仍然無法重返聯合國?以我的看法,直接地說,其阻力來自三方面:首先是中共政權,其次是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最後卻是台灣人自己。中共一向堅持只有一個中國,當然反對台灣重返聯合國,所以一方面對台灣進行統戰,鼓吹和平統一,但也不排除在必要時以武力解決;另一方面又全力阻止其他國家與台灣進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不讓台灣以國家名義參加任何國際性的組織及其活動。如有任何國家對台灣友善而無視於中共的抗議,中共必將採取報復的手段。
(相關報導:
【謝幸吟專欄】促成柴契爾夫人來訪、見證台灣退出聯合國!戴瑞明大使解密90年代外交風雲
|
更多文章
)
毛澤東死後,鄧小平決定改革開放,美國及西方國家的企業都受到中國潛在的市場及利益所吸引,紛紛決定前往投資。這些國家的政府為了其國內企業在中國獲得有利的發展,當然選擇避免得罪中共政權,盡量與中國政府合作,台灣因而遭到冷漠,甚至不公平的對待。
1979年,美國決定與中國建交,對台灣產生的衝擊尤其巨大。台灣領導人蔣經國總統原本是堅持對中共採取「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卻不得不在八〇年代後期同意開放老兵回鄉探親,後來也無法阻止人民前往中國旅遊、經商。許多台商受到中國市場吸引,踴躍「西進」,結果竟使得台灣逐漸取代香港而成為中國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的最大國,只是因為台商大多是經由維京、開曼、薩摩亞群島等租稅天堂及香港迂迴投資中國,所以表面數字上看不出來。至於歐、美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實際上是在2001年中國進入WTO之後才逐漸超越台商、港商。繼蔣經國之後擔任總統的李登輝擔心如此一來本國經濟可能被淘空,於1996年開始呼籲台商「戒急用忍」,但還是無法阻止台商西進的大浪潮。李登輝後來在1999年公開主張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被稱為「兩國論」,有主張台灣獨立的傾向,結果卻遭到美國柯林頓政府嚴重警告。
由於上述種種情況,有一段期間大多台灣人民的傾向是不急於要求獨立。2008年,陳水扁擔任總統時,台灣曾經舉辦過一次關於是否要入聯的全民公投,其結果充分顯示了此一傾向。當時只有35%合格的選民參加投票,未達法定的50%門檻;因而,儘管其中有將近95%投贊成票,只有不到5%的人反對,公投並沒有過關。
國際局勢的轉變及台灣人民的覺醒
關於中國的改革開放, 從事後來看,世界上所有的民主國家的領導人及人民大多誤判了。他們以為,中國如果經濟改革成功,有可能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甚至放棄馬列主義。然而,當中國逐漸大國崛起之後,其共產政權的本質及戰狼性格逐漸顯露。習近平擔任中共總書記之後決定走回毛路線,情況更是明顯。2020年起,全世界爆發COVID-19疫情,中國又在香港強推國安法,更使得美中關係急遽惡化,最終導致新冷戰爆發,民主國家大多也加入抵制中國的行列。
相對地,台灣的地位也迅速反轉,重新受到重視。國際間原本早有一部份學者專家不同意中共對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文的解釋,這時質疑的聲音更大。繼前述2023年7月美國眾議院通過決議之後,許多西方國家也在2024年跟進,包括澳洲、荷蘭、歐洲議會、加拿大、英國及捷克的國會陸續通過決議案,指出2758決議並不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主權,也不應被曲解以排除台灣參與聯合國及其附屬國際組織的權利。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英國,因為英國一向重視政治現實,早在1950年就率先承認中共政權,與台灣斷交。
(相關報導:
【謝幸吟專欄】促成柴契爾夫人來訪、見證台灣退出聯合國!戴瑞明大使解密90年代外交風雲
|
更多文章
)
當習近平在第二任總書記任期開始表示要改走毛路線之後, 台商與歐、美、日商紛紛決定迅速從中國撤資是必然的,其情況媒體報導很多,我就不贅述。至於台灣人民對中國的觀感發生變化,那就發生得更早。台灣政治大學有一個選舉研究中心,從1990年代初起就針對台灣民眾的政治態度每年進行調查,十分值得參考,也具有公信力,我很高興引用,並做說明。不過該報告包括三個議題,由於篇幅有限,我在此只討論其中一個關於台灣人民身份認同的趨勢變化;如有機會,再另外討論其他兩項報告。
根據該報告(如附圖),1992年(即是中國改革開放正要進入高峰期時),台灣民眾只有17.6%自認是台灣人,而自認是中國人的竟高達25.5%;另有46.4%自認既是台灣人,又是中國人。然而,這也是台灣人認同中國比例最高的一年。此後自認是台灣人的比例逐年增高,到2024年已達到64.3%,反之,自認是中國人的則減到只剩2.2%;不過台灣民眾自認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還有30.4%。
台灣民眾對台灣人、中國人的認同趨勢演變。(政大選研中心)
對於最後這三成左右自認兩者都是的民眾,我其實有些心有戚戚,因為坦白地說,很多年前我也是屬於這一類。我的祖先是在兩百多年前從中國福建移民到台灣,到我是第八代,雖然年代久遠,我必須承認自己對中國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我可以想像, 那些移民來台的第二代或第三代,這種民族情懷必定就更強烈了。但我在九〇年代到中國工作沒有幾年,就清楚地知道「中共不等於中國」,而我關愛的是中國,不是中共。中共建政以來的歷史,一再證明這個政權所關心的只是共產黨能不能持續一黨專政,而不是中國十四億人民的福祉。我希望,台灣這三成左右自認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民眾和我一樣,也能明白「中共不等於中國」所代表的意義,不因無法割捨對中國的情感而認為應當無條件支持中共政權。
台灣重返聯合國的時候到了
如上所述,台灣民眾大多已經覺醒,不再自認是中國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已明白表示支持台灣,台灣重返聯合國的時機因而已經來到。但台灣人民如果真正想要重返聯合國,以我的看法,就有必要先舉行一次是否申請入聯的公投,以行動向國際社會表達意願。加入聯合國的目的是為了使得台灣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並保障其2,300萬人民應有的權益。過去五十年來,中共不斷地以台灣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而壓迫台灣的生存空間,包括阻止台灣與其他國家的正式及非正式的交流,阻止台灣參與聯合國重要附屬組織(如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體系,聯合國糧農組織,等等)的活動,這不僅是毫無道理的懲罰,也是台灣人民的切膚之痛。
台灣雖小,在經貿及科技發展上卻有極為突出的成就,在半導體、AI、生物科技及公共衛生等領域的地位尤其重要,如果被繼續排除在聯合國之外而不能做出應有的貢獻,對全世界來說也是巨大的損失。台灣如果申請加入聯合國,中共必將動員其「友邦」以否決台灣入聯。但台灣或能被阻擋於一時,不可能永遠被阻擋在外。歷史已經證明,很少有國家的人民在實行共產主義制度,或與共產主義國家合作之後會過得更好。
這尤其適用於拉丁美洲和非洲國家,因為中國在這些國家有許多盟友,而其中許多人民也已開始覺醒,正在問:究竟與中共結盟給國家帶來的是好處,還是問題?因而,我相信如果聯合國大會每年討論台灣重返聯合國的議題,台灣很快就會累積足夠的票數進入聯合國。
回顧歷史,東、西德曾經同時加入聯合國,分別成為會員國,但在東德共產黨放棄一黨專政後,兩國透過全民公投合而為一。台灣加入聯合國之後,如果有一天中國不再是由中共一黨專政,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普世價值有被保護和珍惜的空間,那麼兩國經過慎重討論,又經全民公投,取得絕大多數人民同意而合併也不是不可能。但我必須申明,十七世紀初之前,臺灣從未被中國的歷代皇朝統治過,始終是原住民的世界;十七世紀初之後,荷蘭人、鄭氏王朝及日本人也都統治過台灣。因而,台灣並不是如中共所宣稱那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份」,兩岸合併也不是必然的選項。
我們這一代的台灣人很幸運,經由部分重要國家領導人及全民的努力,共同奮鬥,得以從威權統治成功地轉型成為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根據《經濟學人》發佈的報導,2023年台灣的民主指數在全世界167個國家中高居第10名,是亞洲之冠。(相對地,中國排在第148名)。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是盡全力給下一代人一個更寬廣的發展空間,不再受脅迫。未來的事情很難說,就讓下一代,或下下一代自己去決定吧。
(相關報導:
【謝幸吟專欄】促成柴契爾夫人來訪、見證台灣退出聯合國!戴瑞明大使解密90年代外交風雲
|
更多文章
)
*作者曾任跨國公司在台灣及中國的負責人,後為企業顧問,現專門研究「大歷史」,曾出版《另眼看歷史》及《共產世界大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