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拖延症不是因為你懶惰!他曝6大背後原因,簡單5招就能徹底擺脫低效率

你也是拖延症的重度患者嗎?他破解ㄧ般人最大迷思 : 拖延並不是由懶惰引起的。(示意圖/取自Pexels)

對拖延的最大誤解是 : 它是由懶惰引起的。

每個人都有犯拖延症的時候,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1.缺乏經驗 : 對工作缺乏了解與清晰度,導致混亂及負面情緒

2.錯誤的努力 : 完美主義導致害怕失敗而乾脆不做

3.害怕成功 : 擔心別人會加大對自己的期待

4.能量濫用 : 一天當中不同時段適合做不同的事

5.帕金森定律 : 有多少時間,你就耗掉多少時間

6.天生的 : 古老大腦的反應思維不足以應付長遠的計劃

但是請注意了,拖延就像一張信用卡,在你收到帳單之前它會很有趣。

想要避免日後收到無法負擔的巨額帳單,需要在事前協調好心智與行為,讓它們互相配合,這不是單純學習某一項技巧就可以做到的。

改善拖延症的5步流程

1.確定你正在經歷的情緒

不要反應太大,不要抗爭,避免導致無法思考。

如果你陷入了習得性無助,就會不自覺地按照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預言就會發生。

如果你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就算有時間也不會去複習功課,結果考試就一塌糊塗,然後就對自己說,我果然不是一個讀書的料。

2.解構情緒

弄清楚你正在遭遇的情況屬於上面哪一類原因,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負面情緒 ?

害怕失敗的人往往都有自己的一套假設 :

比如我做的事情直接反映了我的能力,我的能力水準決定了我的個人價值,然後需要用拖延來安慰自己。

3.制定行動計劃

專注於一個單一的行動,可以擺脫負面情緒與拖延。

當你需要完成一個你不喜歡的任務時,可以將它與你喜歡的事情結合在一起。

例如,當你需要洗碗時,可以聽你喜歡的音樂,讓這件事變得更加有趣。

4.開始行動

最困難的一步是從靜止中邁出的一步,一旦你開始行動,就會因為取得進步而獲得良好的感覺。

有時候做一些比正在拖延的事還要更努力的事情,可以更快地從那種缺乏動力的狀態與情緒低谷中恢復過來。

5.慶祝勝利,無論它們有多小

我們需要調節我們的大腦以享受克服阻力的感覺,讓我們對採取行動感覺良好,這反過來會讓我們更容易在未來繼續這樣做。

拖延的核心是情緒,而不是效率

總結一下 :

拖延的核心是情緒,而不是效率。

而拖延和心情不好,有直接的關係。

可以說,我們決定是否做一件事情,常常取決於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依據理性思考,所以我們要把重點放在安撫情緒上。

《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書上的這句話很適合寫在最後 : 「思考人生目標的時候,目光要放得長遠一點。真正做事的時候,目光要放得近一點,把每一個飽滿的現在串起來,就成了你想要的那個未來。」

那麼,你今天又拖延了嗎 ?

作者介紹|哈利哥

我是喜歡閱讀的哈利哥。可是最近我發現,好像讀得越多,問題就會越多。有問題就要寫下來,不斷翻書、問人,更新自己的答案,今天要比昨天進步一點。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 Vocus(原標題:拖延症背後的 6 個真正原因,以及改善拖延症的 5 步流程) (相關報導: 同事條件再好,也別談辦公室戀情!他用一則啟示告訴你,分手後面臨的下場有多慘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