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淨零路線2》沒錢難辦事!抵抗暖化的溫管基金竟逐年縮水至斷炊

空污基金一度補助到購買燃油機車的民眾。示意圖。(資料照,柯承惠攝)

一場被視為最後一次拯救人類氣候危機的關鍵會議COP26終於落幕,各國將重新檢視氣候財政支出。盤點我國中央政府預算,攸關拯救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竟然每年逐漸下滑到僅剩2億元,甚至明年度預算還有16億元補貼化石燃料,抵抗全球暖化台灣該如何走,將是一個大問號。

美國、澳洲不斷傳出森林大火肆虐,洪災也不時在亞洲國家上演,全球暖化帶給地球的危機,正在世界各個角落發生中。今年在英國格拉斯哥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會議上,各界呼籲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不少大國也增加國內關於抵抗氣候變遷的財政支出,甚至富國也考慮補貼一定額度,給予氣候變遷受災國家。

儘管台灣不是會員國,但對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有一份責任。不過盤點中央政府預算書會發現,攸關減緩全球暖化危機的「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經費逐年下降,由空氣污染防制基金撥補的溫管基金,2018年原有5億3700多元,占空污基金的10.22%,但是歷年逐漸下滑,2021年僅有3億3600元,明年(2022)更是縮水至2億元,占空污基金的2%。

20211118-SMG00350-新新聞-唐筱恬_A溫室氣體管理基金逐年下滑
 

這樣的預算經費,要台灣如何與世界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團隊的專案主任鄭楚忻分析,「未來無論是排碳減量、建立碳交易制度等都需要很大一筆資金,而中小企業在減排上遇到瓶頸、極端氣候造成農漁民損失,這些都需要很多經費,政府必須提前規畫。」

空污改善影響溫管基金的經費

另外根據立法院2015年通過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附帶決議,空污基金撥款給溫管基金,將於2026年停止挹注,也就是溫管基金將在5年後「斷炊」,毫無預算可用。

環保團體出身的民進黨立委洪申翰指出,溫管基金來自於空污費,但因為空污近幾年有改善,因此收到的金額愈來愈少,連帶影響溫管基金的經費,他建議短期內可以由其他預算、基金撥補,但最釜底抽薪的方法就是趕快通過「氣候變遷法」,向排碳者收取碳費,讓基金有明確的收入來源,這才是最根本的辦法。

今年COP26做出一項重大決議,就是各國將減少化石燃料的運用,不過檢視2022年中央政府預算,竟然還有16億元對化石燃料進行補貼,包括獎勵石油開發技術研究發展計畫、獎勵探勘開發石油及天然氣計畫、漁業動力用油補貼等,遠遠高於溫管基金才2億元的預算,等於一邊要企業減碳、一邊又補貼排碳業者,實在是相當不合理。

20211118-SMG00350-新新聞-唐筱恬_B2022年化石燃料補貼
 

台灣環境規畫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說,氣候峰會首次破天荒將減少化石燃料寫入決議文裡,要求各國進行減煤,結果台灣政府預算竟還有16億元補貼化石燃料,其中還牽涉各部會包括交通部、能源局等,應該要陸續檢討。 (相關報導: 淨零路線1》台積電、長榮、華航已宣布淨零排放目標 政府部署了哪些事? 更多文章

「政府對化石燃料的補貼,裡面有很多是離島居民、基層農漁民等,無法直接一刀刪除。」洪申翰說,當然對化石燃料補貼不是一件對的事,但是從預算裡會發現,政府補助基層農民農業機具用油、補貼離島居民交通油料等,這些都是為了幫助基層民眾,減輕他們的負擔,相關主管機關應該提出替代性方式,無法一刀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