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社子島的一名教師,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多年。每一天,我都能深切感受到這個地方的問題與困境,尤其是在基礎設施不足、環境污染與生活品質惡化的狀況下,社子島的居民長期生活在不安與無力改變的環境中。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常常思考,這樣的環境如何影響我們的孩子,如何影響整個社區的未來。然而,當我看到目前關於社子島開發的爭議與反對聲音時,我的內心充滿了焦慮和無奈。
社子島的禁建狀態至今已經超過五十年,居民的生活品質長期未見改善。很多老舊建築年久失修,結構不堪一擊,特別是每當颱風來臨,或是連續的豪雨災難,這裡的居民往往成為最直接的受害者。作為一名教師,我每天都看著我的學生與家長在這樣的環境中堅持生活,他們的面容裡寫滿了疲憊與焦慮。這些問題已經無法再忽視。
除了老舊建築和基礎設施問題外,社子島的醫療資源也極為匱乏。島上沒有診所、藥局等基本醫療設施,居民若有急需看病,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才能前往鄰近區域。這樣的情況讓許多家庭在健康保障方面感到焦慮,尤其是對於年長的居民和孩子來說,這更是生活中的一大隱憂。
台北市政府提出的區段徵收計劃,正是希望通過城市規劃和重建,改善社子島的居住條件。然而,這項計劃如今卻面臨著來自部分團體的強烈反對。有人說要停止開發,擔心會破壞生態,擔心會對社子島的傳統文化造成損害。另一些人則是不斷要求解除禁建。我不禁感到擔憂:他們的訴求並未真正理解社子島的本質問題,反而可能讓問題更加嚴重。解除禁建的呼聲,無論如何大聲,也無法真正改善社子島的現狀。
社子島的困境不僅僅是禁建的問題,而是整體基礎設施的落後、環境汙染以及老舊建築所帶來的安全隱患。解除禁建只能讓這裡的土地重新開放進行建設,但那些老舊、危險的建築仍然存在,那些污染、無法處理的污水仍然流入周圍的河流。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解除禁建,而是徹底的區段徵收和更新規劃,這樣才能解決這些積重難返的問題。
身為一名居民,我必須說,這些反對的聲音並不代表大多數社子島居民的意願。根據市府的數據,反對開發的居民只占少數,卻大張旗鼓佔用媒體資源,擾亂會議秩序。而真正希望改善居住環境、結束長期困頓的居民,卻一直在期待開發,支持開發。我身邊的很多家長和學生,都希望這個社區能夠擁有更好的污水處理系統、更安全的建築和更完善的基礎設施。他們希望能夠給孩子們提供一個更好的未來,讓他們在這片土地上不再感到不安和困難。
更令人憂慮的是,社子島的環境已經開始影響到居民的家庭選擇。越來越多家長選擇將戶籍往外遷移,希望能給孩子們提供更好的教育與生活環境。由於教育資源匱乏,學校設施老舊,這些家庭擔心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難以成長,於是選擇搬遷至其他區域。這不僅影響了社子島的長期發展,更導致社區的人口流失,社會活力逐漸減弱。
我理解環保與生態保護的重要性,但當我們談到開發社子島時,我們必須首先思考的是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存條件。這些多年的等待,已經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難以忍受。很多老舊建築的牆面漏水,屋頂破損,當火災發生時,消防車無法進入滅火,這些問題困擾著我們每一位居民,尤其是那些長年居住在這裡的家庭。當我們想到自己的孩子,他們未來要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我們的心情無比沉重。
最近,社子島的開發計劃又面臨了法理上的挑戰,法院撤銷了環評,這對我們這些期待改變的居民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市政府已經表明會依法處理,提出上訴,這應該是對法治與正義的尊重,而非讓我們再次陷入無休止的等待。
今天,社子島的未來是我們共同的選擇。當我們站在這片土地上,目睹這些問題時,我們應該有勇氣發聲,有決心改變。我們不能再繼續等待,也不能再讓社子島的未來被延誤。希望這個城市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真正安全、舒適的家園,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在這片土地上安居樂業。社子島的未來,請不要再讓它等下去。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社子島困境─不是生態問題,是生死問題!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音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