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安觀點:中國「新三樣」─川普VS習近平另一場「美中貨幣隱形大戰」!

中國新能源三強: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正從出口引擎走向戰略工具,不僅挑戰美國在產業與技術的優勢,更動搖「石油美元」支撐的全球金融秩序。(圖為中國新能源汽車)

「當『新三樣』替代『舊三樣』:中國新能源革命會重塑世界秩序?」 「一邊是石油美元防線,一邊是新能源攻勢:川普與習近平另一場世紀博弈?」

在華盛頓與北京之間,除了引人注目的關稅戰、科技戰外,還有一場鮮少被公眾關注的戰略博弈正在上演。

習近平主席推動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與川普總統堅守傳統能源,與石油美元體系的決心,形成了一場關乎未來全球金融秩序的隱形較量。這不僅是能源轉型之爭,更是世界經濟主導權的關鍵戰場。⸻中國似乎總有與世界第一強國,展開貿易大戰的宿命。19世紀初,清朝憑藉「舊三樣」,「茶葉、絲綢、瓷器」等商品,在全球貿易中佔優勢。導致大英帝國長期處於貿易逆差,白銀不斷外流。這場貿易不平衡,最終引爆了鴉片戰爭,徹底改變了清朝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

時隔200年,中國再次與當代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展開貿易戰。這場始於2018年的貿易爭端,已遠超經濟領域。2018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首次將中國定位為「全面戰略競爭對手」,這判斷並非空穴來風。

清朝與英國的貿易戰,僅是經濟問題;而當前中美之間的較量,卻可能撼動美國,自二戰以來的全球領導地位。當2010年中國GDP首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時,奧巴馬政府2011年11月,隨即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此後,川普政府、拜登均延續了,對華戰略競爭的政策路線。

即使中國無意取代美國的全球地位,但總是非故意地,造成衝擊和影響。歷年來,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巨額貿易順差,已讓美國財政持續承壓。而近年來,中國三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產品」,即「新三樣」,因其能源屬性,正潛在地挑戰美元霸權地位,直接影響到支撐美國全球金融主導權的,「石油美元」體系。

而中國「新三樣」及新能源產業的崛起,是否真的會衝擊石油美元體系,並挑戰美元對國際金融的霸權地位?​​​​​​​​​​(本文相關數據來源:IMF、SWIFT、中國海關總署、中國人民銀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美國地質調查局、IEA、OPEC,截至2024年10月)​​​​​​​​​​​​​​​​

一:石油美元的守護神?川普與傳統能源的戰略賭注

2025年1月21日,就職僅一天的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站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了一系列行政命令。當他拿起筆簽署美國再次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文件時,臉上浮現出標誌性的自信微笑。「美國優先,我們不會為全球氣候讓步,不會讓中國在綠色能源競賽中領先」,他對身旁的能源部長說道,「我們要讓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重新偉大。」

這已是川普第二次,帶領美國退出這一全球氣候協議。在他的第一任期內,美國於2017年6月宣布退出,並在2020年11月正式生效。拜登上任後立即讓美國重返協議,如今隨著川普的回歸,美國的氣候政策再次急轉彎。 (相關報導: 趙文衡觀點:貨幣戰其實沒那麼可怕 更多文章

同一天,川普還簽署了大幅擴大石油天然氣,開採許可的行政命令,並撤銷了拜登政府對中國電動車,和太陽能產品的「軟弱」關稅政策。將關稅稅率分別提高至120%和60%。「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重要一步」,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我們要燃料獨立,要美國能源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