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衡觀點:貨幣戰其實沒那麼可怕

川普雖有意推動美元貶值以刺激出口,但若引發各國拋售美債,將使美債殖利率飆升,而透過聯準會降息,但也需面對國內通膨與民怨壓力。(美聯社)

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與邏輯矛盾,時常讓人摸不著頭腦。各界為了探索川普真正的動機與合理化這些矛盾,興起了各種猜測與理論。這些理論與猜測主要環繞在川普一連串動作的真正目的,以及他的下一步要怎麼走。近來國內外的各種理論開始將矛頭指向了貨幣戰。「比關稅戰更可怕的貨幣戰將要到來」、「川普真正目的是打一場貨幣大戰」、「未來匯率是重大挑戰」、「台幣將被迫升值至13.3兌一美元」。這些說法極其可怖,好像在預言一場世紀風暴就要到來。

上述理論與猜測有其道理,並非無的放矢。為了追求貿易平衡、提振出口、復興製造業,川普向來均主張弱勢美元。他曾多次公開批評中國、日本、韓國與歐盟等國操縱貨幣、故意壓低本國貨幣價格,並表示若不停止此行為,美國將考慮對其加徵新關稅。各界因而猜測,強迫各國貨幣升值將是「海湖莊園協議」的重點之一。

但筆者要說的是,就像關稅戰沒有原本想像的驚悚,貨幣戰也不會像大家講的那麼可怕。主要原因是,川普的政策不是在真空下執行,真正的政策環境夾雜了各種正反面因素,有許多政策阻力是很難預料的。最顯著的例子是,川普在公布令人震驚的對等關稅後,美債殖利率大幅攀高,導致債務成本驟升,迫使川普延緩執行對等關稅90天。還有就是,川普的關稅政策導致國內貨品供應大亂,民怨四起,支持度陡降。這些由政策導致的負面作用,將使川普重新審視修正或甚至廢止原來的政策。

貨幣戰將導致美債殖利率飆升在貨幣戰領域,是否也存在一些可以阻止川普肆意妄為的制約力量?或者更確切的說,美國到底有沒有能力發動一場貨幣戰?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看看,美國這場貨幣戰要怎麼打。

以目前各界的共識,美國最可能發動貨幣戰的方式是,在「海湖莊園協議」中明定各國貨幣升值的目標。由於川普追求「立即見效」的個性,應會要求各國在短期內達到有感的升值,例如「半年內日幣升值到100兑1美元」,或者「半年內台幣升值到27兑1美元」。

假設各國央行均對川普十分順從,在接到此一指令後,也會感到任務的艱鉅,因為達成使命的選項不多。以升息刺激升值的效果太慢,有時還會產生效果遞延,真正看到明顯的貨幣升值可能要半年以後。為了快速達到川普的要求,各國央行只能選擇在市場大量拋售美債。美國主要的貿易順差國,例如中國、日本、台灣、韓國、歐盟等央行均持有大量的美債。日本是美債最大持有國,其次為中國。日本外匯存底更有8成以上是美債,台灣則高達9成。故而要達到顯著的升值效果,這些國家很難不賣美債。 (相關報導: 黃仁勳何以一打「川習」兩大大?學者解讀遊走美中神操作:輝達不只有執行長話術 更多文章

如果各國同時選擇賣美債,就會產生與「廣場協議」同樣的效果,美元將因此大幅貶值。「廣場協議」是1985年由美國、日本、西德、法國和英國等五國達成的協定,共同在市場拋售美元(美債)。此一協議達到很好的效果,半年內日圓升值23%,德國馬克升值25%。但現在與廣場協議時不同的是,當時美國沒有如此鉅額的負債,各國聯手賣美債不會對美國經濟產生太大的影響。現在美國債台高築,拋售美債會加重美國的債務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