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億年來,地球以母親大地之姿,默默孕育出延綿至今的生態,而人類引以為傲的文明,迄今仍以對母親大地的掠奪為主,雖然經過反省,我們開始強調永續的理念,然則根植於科技主義的自信,蟄伏於資本主義的市場原則,這種掠奪持續,並已經觸及人類生存的底線,剝奪了後代子孫的存在條件。其中最為核心的問題,正是人類開啓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之工業革命後的人為大規模排碳。經過了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的嚴謹論證,以及在1992年的全球公私部門協力,以聯合國為名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UNFCCC)正式通過,並成為表彰同年里約宣言(RioDeclarationon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的最大成就。從1997年12月京都議定書通過以來,舉世焦點均放在減緩(mitigation)排碳的壓力,導致該議定書遲致2005年2月16日才達到一般所謂「不少於55個締約方」、「締約方排碳量達1990年的55%」的雙門檻後生效。然而,直至京都議定書已邁入迄未生效的第二階段,美國卻始終拒不簽署,20年過去了,對於全球寄以厚望的巴黎協定,川普再次說:「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