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開玩笑說,台灣和古巴,兩個地理位置對調,各自距離美國與中國最近,就很完美。可是,現實地理就是無法改變,才會有複雜的地緣政治糾葛。正當美中關稅戰熱火朝天,全球經貿秩序大亂,美國和日本都不敢輕言與中國「脫鉤」,唯獨總統賴清德熱切地宣示,將帶領台灣「脫中」。
無視貿易互賴性,屈附姑意逆嫂意
從台美和兩岸的貿易關係來看,台灣對美國和中國大陸都享有約7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以2024年為例,台灣對美國出口達1163億美元,貿易順差為739億美元,是美國第六大貿易逆差來源地。另一方面,2024年台灣對大陸與香港出口1506.19億美元、進口806.23億美元,貿易順差699.96億美元(近700億美元)。台灣對太平洋東西兩強的貿易順差,規模相當。
川普以美國優先的大交易,只圖榨取台灣所有資源,但賴政府「入美」之餘還要「脫中」,無視去年台灣對大陸與香港出口占比仍有3成,尤其傳統產業如工具機、成衣、食品加工、石化等長期依賴大陸作為製造與銷售基地,大陸更是台灣貿易順差的最大來源。

更何況,兩岸之間的產業仍極具高度互補性,上游技術優勢結合大陸下游加工製造與內需市場,如何避免損害供應鏈與台商營運?台灣一直無法加入區域整合或洽簽各種雙邊協定,美國也婉拒台灣的自貿協定想望,而今《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成了空中樓閣,如果堅持「脫中」,台灣如何在區域經濟組織裡保有一席之地?
「防美」陣線漸成形,川普猶在自陶醉
川普就職百日,關稅戰出爾反爾,又開始自吹自擂的大內宣。他在接受《時代雜誌》專訪時表示,有跟習近平通話,願將對中關稅降到50%,至今仍等不到這通電話。但中國外交部這廂,逕以「不跪」的宣傳短片回敬;而與美國曾是肝膽相照的兄弟之邦加拿大,則是由自由派取得了大選勝利。
中國多管齊下,有節奏地應對中美關稅戰。對內:中國控制稀土礦產銷往美國;動員國內企業大量採購外銷貨品;實施「離境退稅」吸引外國遊客購買,刺激內需市場;習近平視察上海的「AI孵化器」(育成中心),劍指中美科技戰。對外:習近平訪問東南亞三國(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加強與「全球南方」經貿合作;中國外長王毅飛赴歐洲,強調與當地共同應對逆全球化挑戰,維護國際經貿秩序。

相較之下,台灣的賴政府依然只有「緊抱美國川普大腿不放」這招。賴政府只想跟美國談「零關稅」,不顧傳產台商更依賴中國大陸的經貿和市場。民進黨政府可曾仔細想過,2024年台灣對大陸與香港出口占比仍有三成多,尤其傳統產業長期以中國大陸作為製造與銷售基地。台灣真有「脫中」的本錢嗎?兩岸經貿連結緊密,難道不怕ECFA中斷的風險?
哪管台商供應鏈,「脫鉤」當然沒風險!
AI晶片龍頭輝達(英業達)可謂絕佳案例。其執行長黃仁勳遭逢雙面夾擊,左有中國反壟斷調查,右有美國祭出晶片禁令,在敏感時刻,卻突訪北京會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亦訪上海會見上海市長龔正,強調不放棄中國市場,不斷迂迴曲折地尋覓出路。儘管中美存在「脫鉤斷鏈」的風險,但輝達仍會想方設法與中國市場「保持連結」。

反觀賴清德一心想要「脫中」到底,卻仍舔著ECFA這個「糖衣毒藥」不放。縱然ECFA的早收清單已逐步淘空,因為貨貿、服貿、投資保障、爭端解決機制四個協議一直未完成,ECFA僅存表面的空架子。雖然中國經濟景氣緊縮,但仍是台灣身邊最重要的工廠和市場,「讓利」對北京而言,只是「情分」,而絕不再是「本分」了。反觀賴清德一路走來,總能找到應對話術。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兩岸脫鉤」,應係成竹在胸,完全不將其視為風險吧。
中國大陸曾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現階段也還是台灣第二大貿易夥伴,兩岸之間尚有《兩岸經濟架構協議》(ECFA)。民進黨政府如果一再「賴17條」,難道台灣只怕美國的高關稅,就不擔心北京索性也對台灣開徵高關稅? (相關報導: 風評:賴清德的軍令狀VS蔡正元的電子鐐銬 | 更多文章 )
只願意跟美國談「零關稅」的賴政府,而今宣示要「脫中」。對大賺中國大陸巨額貿易順差的ECFA機制,真捨得嗎?在此不禁要試問一句:我們準備何時甩開這包糖衣毒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