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美國和美元正面臨什麼樣的結構性挑戰?我們需要思考以下三個「核心問題」:
1、「當美元仍在主導世界,其制度支撐基礎是否正在弱化?」
2、「當一個國家的代表性工業產品——飛機——都不能安全、準時交付,其他更一般性的工業製品又如何贏得世界信任?」
3、「一個制度運行面臨內部嚴峻挑戰的國家,還能對世界提供何種公共產品?這對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性將造成什麼影響?」
在我們上一篇《人民幣vs美元:中美纏鬥20年「貨幣戰爭」背後的博弈與角力》中,我們梳理了這場始於2005年、歷經2018年貿易戰、2023年去風險化,直至2025年全面升級的貨幣競爭。從當初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到如今川普政府對中國祭出145%懲罰性關稅,表面上是貿易摩擦,實質卻是一場關乎制度信任的深層博弈。
正如我們所分析的:「這場競爭的真正本質,不僅是貿易盈虧或匯率高低,而是制度信任的再分配,是全球金融秩序一次深刻的信任重組。」這場對話已不再僅是技術層面的經濟較量,也關乎「哪種制度模式更具適應性」的選擇。
然而,當我們聚焦於美元自身時,一個更為基礎的問題浮現——當美元仍在主導世界,它是否還擁有足夠的制度支撐資格?
在過去七十年裡,美元不只是美國的貨幣,它更是全球的錨定點。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以來,美元象徵著制度的穩定、產業的強盛與全球秩序的掌控權。它之所以能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不僅因為它「能流通」,而是因為它代表了一套世界相信的結構。
那是一段美元「毋庸置疑」的時代。當時的美國在政治穩定性、軍事實力、製造業完整度、財政健康度等方面具有絕對優勢。在那樣的背景下,衡量貨幣信任度的主要標準是購買力平價(PPP)。匯率與物價保持相對平穩時,美元被視為最優質的儲備資產。
但當今情況已有明顯變化:當美元體系開始出現內部裂縫,當美國的軍事支撐力、政治聯盟力與規則設定力不再像過去那樣無可動搖,我們卻沒有一套對應的「制度風險指標」來評估其穩定性。2022年俄烏戰爭期間,美國與歐盟對俄羅斯凍結約30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行動,已經讓全球清晰地認識到:美元體系一旦武器化,任何非同盟國家都可能面臨金融安全風險。
這正是本文要提出的核心觀點:在霸權國家的制度面臨調整時,我們需要一套超越傳統指標的分析框架,來重新評估貨幣信任的多維基礎。因為這場變革不僅關乎力量對比,也關乎當環境變化時,誰能保持制度穩定?誰的貨幣體系更具適應性?
一、當美元不再理所當然,我們該用什麼標準來重新評估它?
美元成為全球貨幣是一個漸進過程。它之所以被世界接受,建立在一整套強勢制度與實體支撐之上。當時的美國擁有全球最強大的製造能力,一度佔全球工業產值超過50%;它的財政穩健、幾乎沒有債務,是一個「可以自己養活自己」的國家;它的制度穩定、政策連續、對外承諾具備可信性;它還有能力為世界提供安全秩序、經濟規則與災難援助等公共服務。
(相關報導:
美中談判是假的!中國打槍川普「根本沒在談」要求撤光全部關稅
|
更多文章
)
在那個時代,沒有人懷疑美元的資格;我們甚至不需要問它「為什麼值得信任」,因為它就是那個標準本身。但今天的情況已經明顯改變。現在的美國製造業佔比跌破16%,核心產業結構受到挑戰,出口競爭力下降;債務超過36兆美元,財政壓力增大,利息支出占比上升;國內政治極化明顯、政策連續性面臨嚴峻考驗;全球公共產品供應能力也需要重新定位。
這不僅是短期經濟現象,也涉及長期制度適應能力的問題。因此,今天評估美元地位時,我們不能僅看「匯率」「貿易逆差」「美元流通量」等表層指標。我們需要思考更基礎的問題:一個貨幣,若要持續作為全球信任的國際儲備貨幣,它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制度條件來支撐?
二、MERS 理論簡要說明
MERS 理論(Monetary Exchange Reliability Support)
一個國際貨幣是否值得信任,取決於它背後的制度是否足以支撐其長期兌現與風險對價能力。這種信任,來自以下三項支柱:
1. 價值創造能力(Value Creation Capacity)
產業夠強嗎?出口有力嗎?這國家的經濟體系能不能持續創造真實價值,支持它的貨幣需求?
2. 制度穩定性(Institutional Stability)
政策會反覆嗎?財政會崩潰嗎?國內政治與對外治理是否具備可預測性、穩定性與可信性?
3. 使用可靠性(Operational Reliability)
遇上戰爭、制裁、封鎖時,這個貨幣還能清算、還能流通嗎?世界還會接受它嗎?
只有當這三者同時處於健康狀態,一國貨幣才能真正成為全球信任的儲備資產與交易媒介。而今天的美元,雖仍佔據交易體系的核心,但其制度支撐能力已出現明顯調整壓力。接下來,我們就以MERS三項支柱為分析框架,檢視當今美元體系所面臨的結構性挑戰。
三、沒有東西可賣,更值得關注的是:連以前最強的也面臨信任危機
如果說美元的霸權曾經建立在實體經濟的強大基礎上,那麼今天最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美國不但在全球供應能力上受到挑戰,連曾經最具競爭力的出口產品,也開始面臨嚴峻的信任問題。
根據2024年OECD《全球製造業展望》報告數據,美國製造業佔GDP比重已降至15.9%,幾乎是半個世紀來的最低點。與之對照,中國同期製造業佔比為30.2%(中國國家統計局2024年第一季度經濟數據),成為全球第一出口國。這代表著:美元背後的「價值創造的支撐能力」正經歷結構性調整。
更值得關注的是,美國連本來最具優勢的技術領域也接連面臨挑戰。波音,這家過去象徵美國工業信譽的企業,現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波音737 MAX在短短五個月內連續發生兩起重大空難:2018年10月29日,印尼獅子航空610號班機在起飛後13分鐘墜入爪哇海,造成189人全部罹難;2019年3月10日,衣索比亞航空302號班機在起飛後僅6分鐘墜毀,導致157人罹難。
2024年阿拉斯加航空1282號班機在飛行途中發生艙門脫落事件,FFA後續調查顯示波音生產線存在嚴重的質量控制問題,多達171架飛機被發現存在製造瑕疵,包括螺栓未正確固定、關鍵零部件安裝不當等問題。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波音股價已較危機前下跌超過40%,市值蒸發超過800億美元,而全球已有超過25家航空公司推遲或取消波音訂單,轉向歐洲空巴,曾經的出口王牌,如今成了國際市場的「風險產品」。這不僅是技術故障,更反映了美國製造業品質管控體系面臨的系統性挑戰。
這不僅是單一企業的問題,而是揭示了美國在產業鏈、品質控管、工藝信賴等層面的結構性調整。如果一個國家的代表性工業產品——飛機——都不能安全、準時交付,那麼其他更一般性的工業製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也將受到影響。
更現實的問題是:當出口競爭力減弱,如何應對一年上兆美元的貿易逆差?如果美國無法通過出口商品來平衡全球貨幣流動,那麼美元作為「交換媒介」的邏輯基礎也需要重新審視。貿易逆差本身不是全部問題,但背後的生產能力結構性變化值得深入分析。在MERS的評估標準中,「價值創造能力」這一第一項支柱,正面臨明顯的調整壓力。
四、制度穩定性的嚴峻挑戰
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前提,不只是經濟與產業的強盛,還包括制度的穩定與可預測。美元之所以能在過去長期維持核心地位,正是因為美國被視為全球最可信賴的制度提供者與公共秩序維護者。
然而,近二十年來,美國制度穩定性的內外支撐已面臨明顯挑戰,其全球秩序維護者角色正在調整,同時國內治理模式也遭遇嚴峻考驗。
從對外角度看,美國全球角色正經歷重要轉型。2001年911事件後的「全球反恐戰爭」開始,美國進行大規模軍事擴張,但結果往往不如預期。2003年伊拉克戰爭,美國耗費超過2兆美元,推翻政權卻未能建立穩定秩序,地區安全形勢持續複雜;阿富汗戰爭長達20年,美國最終全面撤軍,留下權力真空與巨額債務負擔;利比亞、敘利亞等地的干預行動,未能實現預期的區域穩定目標,美國自身的戰略聲譽也面臨重新審視。
這些軍事行動不僅反映戰略判斷的挑戰,也體現制度負荷的外溢——當國內治理能力面臨調整時,對外干預效果也會受到影響。根據布朗大學戰爭成本研究所2023年數據,美國在「反恐戰爭」中總支出超過8.5兆美元,而這筆巨額開銷不僅未能實現全球秩序的預期穩定,反而成為美元體系需要應對的重要財政壓力。
從國內看,美國制度運行也面臨重要挑戰。國會屢次經歷「政府關門」風險、債務上限危機反覆出現,國家財政運作頻繁受到黨派爭議影響;民主與共和兩黨在內政與外交政策上的分歧擴大,導致政策連續性風險增加;社會極化現象明顯,2021年「國會山莊事件」更凸顯了制度共識建設的緊迫性。
一個制度運行面臨調整壓力的國家,其對外提供穩定公共產品的能力也將受到挑戰。這對國際貨幣體系有何影響?在MERS理論中,「制度穩定性」是支撐貨幣信任的第二根關鍵支柱。而今日的美國,在內外部雙重調整壓力下,這一支柱正經歷嚴峻考驗。
五、美元的轉型課題
當我們分析美元今天所面臨的挑戰時,不能只看它是否還能交易、是否還有清算系統、是否還被用來結算石油。這些只是流通層面的表象,而非制度層面的根基。
更需要關注的是,在MERS理論的三大支柱中,至少前兩項——價值創造能力與制度穩定性——正面臨重要轉型期。美元並非簡單地被中國或金磚國家「超越」,而是正經歷自身的結構性調整。
霸權的演變,往往不是外部力量的直接替代,而是內部制度無法持續說服世界其價值所致。在全球進入制度競爭的新階段,一個貨幣能否保持國際通用工具地位,不再只是經濟規模的問題,更是制度韌性與適應能力的檢驗。
美國的軍事擴張與對外干預,本來應該是為了維持全球秩序、保障美式體系的延續。但當內部制度面臨重要調整期,這些對外行動的效果也往往低於預期。在面對產業結構調整與治理模式更新的雙重挑戰下,美國試圖通過強化對外政策姿態來維持全球影響力。然而,這種策略若不能解決根本的結構性問題,可能使挑戰進一步複雜化。
(相關報導:
美中談判是假的!中國打槍川普「根本沒在談」要求撤光全部關稅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