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財產贈與 文章列表
#
財產贈與
約 10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父母想把房產贈與子女,小心贈與稅、遺產稅同時找上門!專家曝忽略3件事,多繳數十萬稅金
最近有位客戶的二代焦急地來問R姐:「我媽現在重病住院,醫生說情況不樂觀,我跟弟弟想說,是不是該趕快把媽媽名下的房子贈與給我們,避免以後麻煩?」
廖嘉紅
2025-04-29 12:07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爸媽幫小孩繳信用卡費,卻被多課逾5萬元稅金!國稅局曝忘記1件事直接連補帶罰
在高房價與生活壓力沉重的當下,許多父母選擇金援子女,協助支付房貸、信用卡費或保險費,減輕孩子的財務負擔。然而,看似天經地義的家庭支持行為,其實隱含著稅務風險。若未事先了解贈與稅相關規定、忘了申報,將會被稅務機關要求補稅,甚至面臨罰鍰。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22 12:41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下班經濟學
證券投資
一年贈與子女不到244萬,慘被課10萬元稅金!國稅局曝「忽略1件事」連補帶罰繳更多
贈與財物一定要注意,避免被連補帶罰!財政部台北國稅局提醒民眾,若在同一年度內有多筆贈與行為,申報贈與稅時務必合併計算全年贈與總額,若僅申報其中一筆而遺漏其他紀錄,不但可能被追繳稅款,還可能面臨罰鍰,得不償失。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14 10:10
風生活
房地產
理財
房東去世時沒小孩,房子會被租客繼承嗎?律師曝2種情況有機會拿到房產!
有位網友發文詢問,假如自己是單身一人,買了房子後卻過世了,這樣房子會怎麼辦,會由誰來繼承自己的房子,還是會直接變成國家的財產呢?那如果自己有租房子出去了,房子是不是會被房客給繼承,以法律的層面來看,這位網友的的猜想是不是有可能發生的呢?
黃靖芸律師
2025-04-12 09:3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財經
理財
台灣銀行家》從大S驟逝看資產傳承信託
避免贈與或遺留之資產遭不當運用,透過信託安排可貫徹資產配置的意志。
侯兆通
2025-04-12 05:30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一年贈與子女244萬「竟被課25萬贈與稅」!國稅局曝忽略1件事,照樣計入贈與連補帶罰
每年贈與稅免稅額為244萬元,但民眾須留意相關規定,避免錯誤觀念導致額外稅負。免稅額的適用對象是「贈與人」而非「受贈人」,且同一年度內累計贈與金額不超過244萬元才可享免稅優惠,此外,贈與免稅額不限於現金,亦適用於其他財產類型,針對不動產贈與,應以時價計算價值,而非市價,避免低報或錯誤申報。
王若桐
2025-03-27 11:46
風生活
財經
理財
保險
爸爸幫子女買保險「竟要繳65萬贈與稅」!國稅局曝忽略1細節,直接計入贈與課稅
陳爸爸是一位愛家的父親,多年前,他為了保護家庭購買了3張10年期的「郵政簡易人壽保險」保單,陳爸爸當要保人繳保費,分別以3名子女作為被保險人。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們成長為成人。在保單滿期前一個月,陳爸爸決定將保單的受益人從自己變更為他的3名已成年的子女作為禮物。
廖嘉紅
2025-03-12 11:09
風生活
理財
扶養費給多少才合法?什麼情況下可以不給?不養爸媽還能繼承遺產嗎?一篇帶你搞懂
在東方社會中,「孝順」一直被視為一種傳統美德,子女扶養父母不僅是基於道德責任,也是法律義務。隨著時代變遷和家庭結構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面臨如何妥善扶養父母的問題。然而,對於相關法律規定,許多人卻感到無所適從。子女扶養父母法律上需要承擔哪些責任?子女扶養父母義務如何界定?在父母過世後,遺產分配又有哪些規範?這些問題常讓人感到困惑不已。以下就讓模範律師為您詳細解答,幫助您釐清民法扶養父母的概念!
模範律師
2025-03-10 10:47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爸媽幫子女繳貸款,被慘課36萬元稅金!「忽略1細節」國稅局上門連補帶罰
在經濟壓力與房貸負擔日益沉重的情況下,許多父母選擇伸出援手,幫助子女償還房貸。然而,這樣的善意行為可能涉及贈與稅問題,若未事先了解相關法規,恐怕會帶來額外的稅務負擔,民眾也要記得依法申報,以免被連補帶罰。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3-04 14:50
風生活
理財
心理
幾歲開始把財產移轉給子女最好?財經專家曝2個最佳時間點,有效增值不敗光
財產該何時傳承,才能發揮最大價值?這是許多父母深思的問題。過早給予,擔心孩子缺乏理財能力;過晚贈與,可能錯失資金對他們人生發展的關鍵助力。究竟什麼年齡才是最佳的贈與時機?有人認為,年輕時獲得資助能幫助子女建立事業與家庭,發揮最大效益;也有人主張,等到孩子財務能力更成熟、責任感更穩定後再給,才能確保資產不被揮霍。究竟該如何權衡?本篇文章將解析不同階段的財產傳承策略,幫助你做出最適合家庭的選擇。
時報出版
2025-03-04 10:04
風生活
財經
理財
丈夫過世留3億元股票給妻女,她拋棄繼承發現慘了!國稅局曝忽略1件事,仍須計入遺產課稅
還記得去年(2024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大老婆的逆襲」嗎?因大老婆和3子女拋棄繼承,讓私生女獨背5735萬遺產稅,被大法官判《遺贈稅法》部分違憲。要財政部在2年內修法,已經成為本期立法院修法焦點!快來關心修法進度!
廖嘉紅
2025-02-18 11:47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一年內贈與兒女不到244萬,卻被慘課15萬稅金!「做錯1件事」國稅局直接連補帶罰
為了避免未來遺產稅問題,不少父母會選擇一步步分批匯款給子女,但務必注意這項規定,以免要繳更多稅金!國稅局提醒,贈與財產時若總額未超過每年244萬元的免稅額,即可免申報贈與稅。但要注意,這個額度是以「贈與人」為單位計算,並非依每位受贈人分開計算。若超過免稅額卻未申報,可能面臨補稅甚至罰款,此外,若因產權登記等需要贈與稅免稅證明書,也必須在贈與發生後30日內申報。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2-13 12:54
風生活
財經
理財
新知
保險
2千萬遺產不想留給子女!律師教1招對抗特留分,大筆財產一毛都拿不到
蘇律師,想請教您一個法律問題,我阿姨現金存款有2千萬,早年就離婚了,有一個20年沒聯絡的兒子,兒子當時是跟爸爸,不管在有沒有寫遺囑的狀況下阿姨的兒子應該還是會拿到特留分對嗎?如果以2千萬來說兒子會分到多少呢?謝謝。(阿姨ㄧ毛都不想給兒子)
蘇家宏律師
2025-02-13 11:45
風生活
即時
具俊曄拋棄繼承恐怕錯了!汪小菲主張1權力「S媽將被邊緣化」律師力推「這套安全方案」
大S(徐熙媛)因流感併發肺炎驟逝後,其丈夫具俊曄承受巨大悲痛,6日首度打破沉默發聲,表明要將所有遺產繼承權利交由S媽處理,守護大S最在乎的人,然而,當晚具俊曄再次於限時動態發文,表示將透過律師保障兩名孩子應得的財產不受影響:「關於孩子們應得的財產,希望在律師的監督下,都能妥善把孩子的權利維護好。」但這項善意舉措能否如願,三位知名律師各有見解!《風傳媒》於此帶您深入了解。
周育信
2025-02-07 10:03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台中
快訊》5億高中生案「被法院認定假結婚」!夏男上訴遭駁「確定要坐牢」判刑定讞
台中市北屯區2023年5月發生一起高中生墜樓命案,死者賴姓高中生因身懷5億財產,引發外界關注,賴生的配偶夏姓男子原被控涉犯殺人罪,後因部分證據不足俄日獲不起訴處分,但夏男仍被指控疑似偽造文書,卻始終不認罪,在去(2024)年6月一審被判處1年6個月徒刑,不得易科罰金。二審今(23)日宣判,法院駁回夏男的上訴、全案定讞,夏男必須入獄。
古靜兒
2025-01-23 10:20
風生活
理財
贈與1000萬給子女,國稅局判定免繳稅!律師教1招省下75萬稅金
本章將帶領各位讀者認識幾種常見的傳承工具,包含贈與、遺囑、控股公司、閉鎖性公司、基金會、信託、家族憲法及家族辦公室,並分析其各自的優缺點、選擇時應注意的事項及使用時機,希望藉由解析這些工具,讀者可以知道如何更好地展開適合自己家族的傳承計畫。首先,從贈與開始說明。
商業周刊
2025-01-18 10:00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新知
父母生前贈與子女不動產「小心遺產稅暴增」!國稅局曝多做1件事,省下大筆稅金
如果想要減少遺產稅,在過世前提早以贈與方式,將財產贈與繼承人的方式可行嗎?對此,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5條規定,如果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將財產贈與配偶、民法規定之各順序繼承人或其配偶,於被繼承人死亡時,該財產都會被視為被繼承人的遺產,就會併入遺產總額課稅。且贈與後土地所有權是否移轉,也會影響遺產稅的計算方式。
梁珈瑄
2025-01-17 13:40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保險
長輩送房給子女「免繳大筆贈與稅、遺產稅」!專家教5招合法節稅,省下百萬稅金
對於長輩而言,若想多留點資產給子孫,在法律允許範圍內,如何聰明達到免繳或少繳遺產稅,以下5招合法節稅方法不可不知:
先覺出版
2024-12-18 09:00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一年內贈與子女244萬元「還是被課24萬稅金」!國稅局曝忽略1件事,照樣計入贈與總額補稅
年底到了,是時候考慮如何善用每年244萬台幣的贈與免稅額了。這是一個絕佳的財務規劃工具,可以幫助你在合法範圍內減少稅務負擔,並將財富轉移給下一代。
廖嘉紅
2024-12-12 14:13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保險
父母過世留下保單,小心百萬遺產稅找上門!國稅局曝忽略1件事,直接連補帶罰課重稅
黃先生是一位疼愛孩子的父親,他在生前購買了多張保單,以自己為要保人,並以子女為被保險人,指定自己為受益人。他的初衷,是還本型保單以子女為被保險人,讓子女在他去世後仍能獲得經濟保障。
廖嘉紅
2024-12-10 16:03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