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房價與生活壓力沉重的當下,許多父母選擇金援子女,協助支付房貸、信用卡費或保險費,減輕孩子的財務負擔。然而,看似天經地義的家庭支持行為,其實隱含著稅務風險。若未事先了解贈與稅相關規定、忘了申報,將會被稅務機關要求補稅,甚至面臨罰鍰。
案例一:代繳信用卡費300萬 父親遭追稅5.6萬
臺北國稅局分享一則案例,一名父親長期使用自己的銀行帳戶代扣繳子女的信用卡費,2022年度總共支付了300萬元。然而,根據當年度《遺產及贈與稅法》的免稅額規定,每人每年對每一受贈人最高免稅額為244萬元。超過的56萬元,依法需課徵10%的贈與稅,因此該父親最終被要求補繳5.6萬元稅款。
國稅局提醒,父母以自己的資金代繳子女的信用卡費,其性質與直接轉帳現金、存款無異,屬於實質上的贈與行為。若累積金額超過當年度免稅額,便需依法申報贈與稅,否則將面臨補稅甚至處罰。
案例二:全額償還子女600萬房貸 被課稅35.6萬
另一案例中,陳太太的兒子因收入不穩、難以負擔房貸,陳太太便以自身積蓄幫兒子一次償清600萬元的貸款。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5條規定,若債務被他人無償承擔,視同財產贈與。以2023年度244萬元免稅額計算,超出部分為356萬元,需依10%稅率繳納贈與稅,陳太太因此被課徵35.6萬元。
國稅局表示,無論是代繳信用卡費、保險費或是房貸本金與利息,只要金額超過年度免稅上限,且未依法申報,皆有可能遭到補稅,甚至面臨加計滯納金與罰鍰的情形。
父母出於愛心幫助子女,是家庭中常見的情形,但一旦涉及高額金錢流動,便需留意是否已觸及贈與稅門檻。建議在提供財務協助前,不妨先諮詢專業會計或稅務顧問,充分了解相關規範,妥善規劃金流與申報事宜,才能避免讓一片好意最終變成沉重的稅務負擔。 (相關報導: 沒配偶子女的單身族,過世後房產存款全部充公!專家教1招解決,不怕遺產送進國庫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