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美帝國主義 文章列表
#
美帝國主義
約 15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兩岸
北京觀察》中國「不跪」影片暗批美國霸權,全球貿促峰會將於5月底登場
在中美關稅大戰如火如荼之際,中國外交部則是在與川普的「假消息」鬥爭數日後,週二(29日)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公佈了一段名為「不跪」宣傳影片。同時,中國貿促會發言人趙萍昨日宣佈,今年的貿易投資促進峰會將於5月22日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辦。
田暢
2025-04-29 16:26
評論
國際
政治
財經
專欄
許詠翔觀點:習近平被自己養出的小粉紅、愛國賊逼打美中關稅戰
美國總統川普公布「對等關稅」、引發全球股市狂瀉後,於美東時間9日宣布已有超過75國聯絡美方希望進行談判,且未採取報復行動。他已授權這波措施暫緩90天實施。
許詠翔
2025-04-13 06:20
VIP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閻紀宇專欄:美國帝國主義練兵,劍指世界第一大島
剛渡過76歲生日(4月4日)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堪稱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大型國際軍事聯盟,其關鍵嚇阻力在於《北大西洋公約》(NorthAtlanticTreaty)〈第五條〉(Article5)規定「各締約國同意對於歐洲或北美之一個或數個締約國之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簡而言之,三劍客(LesTroisMousquetaires)原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touspourun,unpourtous)。
閻紀宇
2025-04-05 06:20
評論
國際
政治
軍事
專欄
布洛薩專文:獨立事實與主權幻想─台獨論述如何說不通
2024年5月20號上任的台灣新總統賴清德不厭其煩地唱一段小調:由現在起,不需要隆重宣佈台灣獨立了,畢竟中華民國已經是獨立國家,所以是主權國家。台灣既然已經獨立成一個主權,無所謂宣不宣布。這個說法在上一任總統蔡英文任期已經出現,但賴清德把它鑄成國家官方綱領。
布洛薩(Alain Brossat)
2025-03-28 07:10
評論
國際
歷史
專欄
王慶民觀點:川普破壞世界秩序與不同歷史時期的「美帝國主義」
近日,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發表《新美國帝國主義》一文,對再次上台的川普政府對外的擴張主義表達強烈憂慮,並認為川普正在讓美國回歸19世紀時那樣擴張領土、不惜動用武力的舊式帝國。
王慶民
2025-03-09 07:1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科技
重磅專訪
商業
VIP
經濟
大國博弈
重磅專訪》賴清德講話很像民主黨?中研院院士吳玉山:川普從未說過第一島鏈,建議台灣扮演「這個角色」
川普(DonaldTrump)對台灣半導體產業虎視眈眈,競選期間便痛斥台灣「偷走」美國晶片。川普和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3日共同宣布,台積電將在美國加碼投資1千億美元,,用於興建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等設施。台積電真會變成「美積電」?中央研究院院士吳玉山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建議,台灣需要找到應對川普的方法,不要讓川普覺得執政黨發言「太像民主黨」,並讓自己在美中台三角關係中保持彈性。
張鈞凱
2025-03-05 09:10
VIP
評論
國際
大國博弈
專欄
李忠謙專欄:當川普走向帝國主義,對台灣來說是件好事嗎?
川普回歸白宮還不到一個月,美國國內乃至於國際秩序都出現許多驚人的變化—包括「美帝」(U.S.Imperialism)這個充滿貶義、冷戰時期共產陣營普遍對美國的稱呼,竟然成為今日西方陣營對川普政府的常見批評。
李忠謙
2025-02-11 06:1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美「中」對抗情勢稍變,對台獨是警訊?
直到現在,西方美帝主義只是改而披上人權的外套,做為現代殖民征服的掩護,就算是對中國大陸也不見例外。然而,在北京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主政以來,逐年排出西方帝國遺毒,正式展現出成效,當前的美「中」對抗情勢也已稍見改變,對台獨民進黨應該是個警訊。
孫榮富
2025-01-14 05:30
新聞
國際
歷史
專訪卡特中國中心主任劉亞偉:卡特留給中國什麼?
美國前總統卡特逝世,世人緬懷着他為世界和平做出的貢獻。卡特對中國的情懷除了見證美中建交之外,還有人道關懷及對中國政治改革的支持。本台記者唐家婕就此專訪卡特中國中心主任劉亞偉,探討卡特為中國留下哪些政治遺產。
自由亞洲電台
2024-12-30 12:23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戴世瑛觀點:被淡忘的這些人、那些事---為紀念黃埔百年校慶而作
「親,這寶貝保證行貨,倉庫就剩一隻,已經特價甩賣了,拍下今天就發貨。」
戴世瑛
2024-11-17 07:10
新聞
國際
VIP
大國博弈
「無論誰當選,世界都會因為美帝變得更糟!」左批川普、右批賀錦麗,瑞典環保少女呼籲美國人「不要只會投票」
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1日呼籲美國民眾一定要去投票,但她對兩位候選人都不滿意,只是「川普比另外一位候選人更危險」。她認為美國的帝國主義一定會讓世界變得更糟,美國人該做的不只是投票,而是要挺身對抗美國自己的帝國主義
國際中心
2024-11-02 11:39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歷史
專欄
謝錦芳專欄:維也納.台北.思想的城市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人口不到200萬,一個充滿音樂、藝術、哲學、科學等人文薈萃之地,在世界宜居城市、創新城市評比均名列前茅,被視為「思想的城市」(TheCityofIdeas)。知名中國問題專家何漢理(HarryHarding)認為,思想的城市具有自由開放的精神,可在許多方面以小搏大,維也納是典範。「台灣要發展思想的城市,人們最先要克服的是擺脫狹隘的島民心態。」
謝錦芳
2024-10-27 06:50
評論
國際
政治
軍事
專欄
傅大為專文:一路向前行─2023台灣反戰聲明的緣起、迴響、與探問未來
2024年9月13日的今天,我們反戰工作網絡回到台大校友會館,為了這一兩年多來的台灣反戰的論述、論戰、與翻譯,一共出版了六本電子書,凡五百多頁,舉辦一個新書發表的記者會。我們這樣的一路走來,有時前後顛簸、有時大步疾行,我們走的怎麼樣、走了多遠?一些國內外的朋友也常問及,我們從去年的反戰聲明前後,又是如何開始的?有了哪些迴響、還有反戰的未來又是如何?這篇「一路向前行」的短文,就是要簡短回答這些問題,是個一個小回顧、也是一個向前深深的凝視。
傅大為
2024-09-18 07:00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眼鏡蛇心臟和榴槤,哪個更可怕:《美食冒險中》選摘(3)
「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之一,對吧?」安東尼.波登(AnthonyBourdain)正準備吃下一顆還在跳動的眼鏡蛇心臟,「這就是那種會在雞尾酒派對上聽到的故事,媽媽聽到臉會綠掉。」越南餐廳的服務生們正在圍觀,甚至餐廳裡的其他客人,看起來都是當地人,所有人放下餐具見證這番奇景,看看這個遠離一般旅遊路線的白人遊客被攝影師團團圍住。他們正在拍攝電視節目《名廚吃四方》(ACook'sTour,二○○二至○三年)系列,這樣的畫面幫波登鞏固名聲,成為世界上最有膽識的美食冒險家。波登對著攝影機說,「乾杯,各位,」然後吞下眼鏡蛇心臟。「吃蛇與蟲子之類的東西看起來也許很瘋狂,」他想,「畢竟這是文化的差異。」
丹尼爾.E.班德
2024-08-28 05:10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環球旅行改變了飲食和看世界的視野:《美食冒險中》選摘(2)
當卡爾.馬克思(KarlMarx)於一八五○年代表示社會正在見證「以時間消滅空間(AnnihilationOfSpaceByTime)」的過程,而馬克思最關心的是市場擴張「征服全球」這件事。船舶航行速度的進步與現代性象徵讓遙遠的殖民地與歐洲都市之間形成連結。馬克思批判的是旅遊業的蓬勃就像帝國主義擴張一樣熱切。同一時期的倫敦,一些期刊雜誌正興致盎然報導著「英國與其印度屬地」之間交通快速的旅行方式。大約過了半世紀,當蒸汽船於一九○七年快速穿越海洋之後,那些期刊雜誌又開始讚嘆「每天都是成就消滅空間的新篇章」。
丹尼爾.E.班德
2024-08-27 05:10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沒有破壞就沒有建設:夏偉小說《故鄉 》選摘(1)
天色已經變暗許久,可是李同書仍然沒有回家。毛主席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一九六六年夏天凝聚出驚人的氣勢,因此李同書很少在天黑前回家。他十四歲的兒子李文德經常獨自坐在他們室如懸磬的家中,他們家位於名為柳園的庭園建築,這裡曾有雅緻的花園和門廳。李家就在柳園的一個房間,房裡除了兩張床、一張木製的小圓桌、一個衣櫃,還有一座附有玻璃門以防北京乾燥塵土弄髒書籍和樂譜的木製大書櫃外,最醒目的,是一台直立式的史坦威鋼琴。
夏偉
2024-08-20 05:1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黃毓民觀點:安危在是非不在於強弱
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乃至定居外國的中國人,在美中兩國這幾年「明爭暗鬥」期間,政治立場不分左中右,頗有一些人都會常說什麼:「中國崛起」,動搖美國「首霸」地位;又說美中關係惡化就是因為美國不容「中國崛起」,人人「中華民族不可侮」上身,於是大聲疾呼:「美帝謀我之不死,必須有以制之」!
黃毓民
2024-08-19 06:40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許劍虹專欄:延安美軍觀察組成軍80年─談美國與中共的軍事交流
1944年7月22日,一架美軍C-47空中列車式運輸機緩緩降落在延安機場的跑道上,從機上走下來了八名美國軍官與一名外交官。他們是歷史上首批抵達中國共產黨「革命根據地」的美國官方代表團,不只為美國與中共之間的軍事交流拉開序幕,同時也可以視之為當今華府和北京外交關係的起點,意義十分深遠。
許劍虹
2024-07-21 07:2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專欄
許詠翔觀點: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會否務實接受核能
最近有幾則熱門新聞和核電有關,一是AI產業的耗電量嚇壞了很多人,這種文青腦中的「軟體」產業,事實上卻是不輸給半導體業的吃電怪獸──意思是台灣若要發展AI產業,得想辦法擴充能源供給;另一是拒絕賴清德閣揆邀約的科技業大老童子賢,屢屢上媒體推銷核電,結果讓一堆綠營反核基本教義派跳腳回罵。
許詠翔
2024-05-19 06:20
評論
國際
兩岸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汪榮祖專文:歷史的終結即美國化的終結─美國掌管世界已捉襟見肘
歷史的發展如長江大河,順流而下,浩浩蕩蕩,難以抽刀斷流,但歷史學家為了記事的方便,不得已而須斷代,要分一個一個世紀。英國哲學家懷海德(AlfredNorthWhitehead)曾說:十九世紀的成就,超過所有前世紀的總和。我們現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已二十餘年,回看二十世紀的成就應該更超過十九世紀。由於科技日進千里,不斷改變了物質環境,衣食住行娛樂都在二十世紀有了飛躍的進展,可以說日新月異,不以為過。只看讀書與寫作,一個時代即把中文方格稿子、英文打字機變成古董。物質環境的改變,無可避免地影響到歷史的格局,人文世界也換了面貌。
汪榮祖
2024-05-11 07:10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