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破壞就沒有建設:夏偉小說《故鄉 》選摘(1)

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前領導人毛澤東默許在各處打倒政敵。(資料照,美聯社)

不破不立──

天色已經變暗許久,可是李同書仍然沒有回家。毛主席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一九六六年夏天凝聚出驚人的氣勢,因此李同書很少在天黑前回家。他十四歲的兒子李文德經常獨自坐在他們室如懸磬的家中,他們家位於名為柳園的庭園建築,這裡曾有雅緻的花園和門廳。李家就在柳園的一個房間,房裡除了兩張床、一張木製的小圓桌、一個衣櫃,還有一座附有玻璃門以防北京乾燥塵土弄髒書籍和樂譜的木製大書櫃外,最醒目的,是一台直立式的史坦威鋼琴 。

李文德是個十分英俊的男孩,附近鄰居都叫他小李。他的體格比同年齡的孩子高大挺拔,但眼神中經常帶有一絲躊躇。他坐在父親的鋼琴椅上等待,秋風從傾斜的屋瓦下呼嘯而過,吹動懸掛在椽木下的那盞燈泡,因而在幽靜的屋內形成一種起伏不定且看似不祥的暗影。終於,屋外傳來了腳步聲,小李趕緊跑到門邊,看見父親在寒冷的秋夜裡低著頭、縮著肩,正從大門走進來,這才鬆一口氣。然而在李同書走進屋裡之後,他臉上陰沉的表情又讓小李的心為之一沉。

「您去哪裡了?」他焦急地問父親。

「我得去音樂學院拿些東西。」李同書回答,然後沉默地張羅已經冷掉的饅頭和醬菜當晚餐。

他們坐下來吃飯時,李同書伸手握住兒子的手,輕聲地禱告:「全能的上帝,感謝祢賜予我們食物、祝福我們並保守我們,將祢的榮光照耀我們、給我們恩典。」

由於共產黨禁止任何形式的宗教言論,因此這種低聲祈禱的時刻通常會讓小李不安,然而今晚父親的手卻令他感到心安。

「您是不是……」小李開口。

「今天下午,紅衛兵把馬思聰拖到音樂學院進行批鬥。」父親打斷了他的話。「他們抨擊他,將他扣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基督徒』的帽子,並辱罵他是『牛鬼蛇神』,然後遊街示眾。」

「您怎麼知道?」小李驚呼。

「我親眼看見了。」

「有人站出來幫馬教授嗎?」

「沒有。」李同書低下頭,不敢與兒子的目光相接。「有人告訴我,我也在紅衛兵的名單上。」他說。小李聞言後嚇得整個人愣住。

紅衛兵包圍北京街道時,小李和他的好友小王都因為這種戲劇性的發展而深感興奮,但此刻他凝視著父親陰鬱的臉龐,心中只有內疚和後悔。

「他們以什麼罪名將您列在名單上?」小李問。其他人可能是祕密的「資本主義者」或「反革命分子」,但他父親絕對不是這兩種人。

「因為我在美國受過教育,而且你母親是美國人,還有我對西方音樂的熱愛。」

「他們會要求您認罪嗎?」

「我沒有犯罪,要如何認罪?」李同書立刻反駁小李。但他隨即又以比較溫和的口吻說:「假如我出了什麼事,你必須保證你會永遠……」

「父親,您會出什麼事?」

「孩子,這是一個什麼都無法確定的時代。」

「可是……」

「假如真的發生了什麼事,你必須答應我會聽孫奶奶的話。」李同書繼續說道。「永遠不使我們家蒙羞。」他的聲音因為情緒激動而分岔。 (相關報導: 幕後》造反了?「改革家習近平」被消失 因為抓到他「明褒暗諷」的這些話 更多文章

孫奶奶是住在李家對面的老寡婦,她的丈夫曾是燕京大學的文學教授,柳園這座庭園建築以前全屬於那位教授,包括門廳、花園、走廊和池塘。他的家族和僕人在柳園住了好幾代,但一九四九年,柳園被毛澤東的新革命政府收為國有,並分租給許多新房客。孫奶奶和她丈夫及他們的小女兒,被迫將他們收藏的明朝傢俱、藝術品、書籍和字畫,全部收到一個房間裡。李同書和他的美裔妻子薇薇安‧奈特從舊金山回到中國後,被共產黨安排住到孫奶奶家對面的房間。不久,孫教授因心臟衰竭去世,孫奶奶認為她丈夫是因為珍愛的家園被共產黨搶走才心碎而死,但是她對於搬進他們老家的租客沒有一絲怨念。事實上,她女兒被派到天津工作之後,她就一直很照顧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