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儒賓教授當選了中研院院士,昨晚消息公佈時,是我研究所的一位朋友先通知我。我看到新聞,非常高興,也感到有點意外。畢竟,新儒家大師唐君毅先生、牟宗三先生都沒有得到中研院院士的頭銜,那楊儒賓老師算是第一個做「中國哲學」而在台灣得到最高肯定的新儒家學者。錢穆先生、余英時教授、王汎森教授學術深厚博大,得到中研院院士順理成章,不過他們的專業領域都歸屬於「史語所」。而錢穆取得院士的資格,比提名時間(1948)晚了二十年,直到1968年才取得,此與錢穆本人的捍衛中國傳統思想的觀點有關。五四時期,以胡適為主的陣營取得了勝利,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作出強烈的批評,以現今的觀點來看,對中國傳統進行了「妖魔化」,進而提倡西方的自由主義、實用主義,以圖改革中國社會政治,擺脫中國被列強入侵、積弱無力的命運。雖然,後來余英時、張灝等學者都提出五四知識分子並非徹底打倒中國傳統,而是對其作出重新評價,但五四時期那些極端的批評,早就深入當時中國理想青年的內心,胡適在早期幾乎把過去中國文學的傳統推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