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東漢 文章列表
#
東漢
約 29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新知
風歷史
文化
關羽真的是因為「大意失荊州」嗎?歷史專家還原背後真相,原來我們都誤會他了
被後世封為「武聖」的關羽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武將,是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將領之一,與劉備、張飛結義為異姓兄弟,並稱「桃園三結義」,不過,人們常將關羽「失荊州」,敗亡原因歸咎於在於戰略孤立與輕敵驕傲「大意」,但近年考古發現的一批竹簡,揭示了荊州失守的主因,可能是民心盡失。
江庭榛
2025-05-11 17:50
風生活
教育
新知
風歷史
文化
諸葛亮就算聰明絕頂,也注定失敗!水鏡先生「1句話透露玄機」,預言孔明必敗結局
在三國時期,諸葛亮以其卓越的才智和忠誠,成為歷史上備受敬仰的人物。然而,早在不過在諸葛亮還未跟隨劉備之前,水鏡先生司馬徽便對他的未來發出深刻的預言,「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這句話道出了諸葛亮一生的最終結局。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27 19:05
風生活
新知
風歷史
文化
劉備死前警告要除掉「這1人」!諸葛亮不聽還提拔重用,結果蜀漢滅亡了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蜀漢丞相諸葛亮以其卓越的才智,在政治與軍事領域均有建樹,然而再英明的人也難免有判斷失誤的時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重用馬謖,導致北伐首戰失利的歷史教訓。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26 17:18
風生活
新知
風歷史
文化
4歲讓梨的孔融,長大後被滿門抄斬!死前求情曹操,九歲兒子說了1句話成千古名言
孔融自幼聰慧,4歲時便有「孔融讓梨」的美談,成為後世尊兄重道的典範。不過,孔融卻因直言不諱,常常觸怒權臣曹操,最終,曹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等罪名,將孔融滿門抄斬,在被捕時,孔融曾懇求曹操放過年幼的子女。然而,他9歲的兒子看著父親為自己求饒,卻淡然說了8字,成為千古名句,現在的你我一定都聽過。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23 17:4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龍應台說的不全對─台獨的時間不多了
最近,作家龍應台在《紐約時報》(TheNewYorkTimes)應邀刊登投書「台灣的時間不多了」(TheclockistickingforTaiwan);而面對美國川普的「狂人稅」,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卻要「脫中入北」,即要台灣脫離整個中國後,進入全球北方國家也就是美國,這看似不相關的兩件事,其實意謂著:台獨末路,近了…,兩岸終將會有實現和平統一的那一天。
孫榮富
2025-04-18 05:30
風生活
世界
風歷史
文化
關羽賣棗、張飛殺豬,都沒有拜師過「為何武力如此高強」?內行一語道破歷史真相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關羽與張飛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兩位猛將。兩人與劉備桃園結義後,並肩征戰,最終成為威震敵軍的傳奇人物。然而,讓人好奇的是,關羽本是賣棗小販,張飛則是屠夫,他們是如何從平民百姓,一步步成為戰場上的一流武將?其實兩人的武藝,並非來自名師指點,而是在生活與戰場的實踐中磨練而成。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16 17:05
風生活
新知
風歷史
文化
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鑄12金人,為何全都消失了?揭祕課本沒提的3大去處
春秋戰國諸群雄霸,紛亂數百年,最終由秦始皇一統六國,開創中央集權體制。為保衛民變並加強統治,秦始皇下令徹底收繳全國兵器,運至首都咸陽熔化,據稱鑄成十二尊巨大的銅人,而這些傳說中的「十二金人」至今在考古中不見蹤影,成為歷史懸案。歷史學家點名三種可能,第一是被項羽燒毀,第二是被董卓、苻堅毀壞,第三則是成為秦始皇的陪葬品。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15 18:02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藝文
歷史
文化
觀點投書:試說「易」字新解
近年得悉流行於南美及西非的寶貝卜筮異國風情,使我連想起它與《周易》陰陽卦爻的關連(詳見:無妄之議-《易經》的源流。本站2025-02-16)並且引起大憺的假設「易」字是寶貝螺海洋軟體動物的形象。換句話說,「易」是象形不可分解的初彣(獨體為文),即不是蜥蜴的象形也不是「日+勿」的構字(合體為字)。致於近代大學者郭沫若的重新解釋:「易」是「溢」的近聲同義詞(請比較拙文:《論「欲」的初文「谷」是「益」的簡化》)或是從圓型及方型的兩個周代德鼎的銘文作比較,形象傾注水杯的右邊一半的畫面,自有他的道理。
陳存
2025-04-12 05:30
評論
政治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曹若梅觀點:探訪馬英九的2024尋根之旅
熱愛中華文化並且重視綿延傳承的馬英九,2024年一如往昔,在清明節時祭祀黃帝,不過今年他不再是隔海遙祭,而是親自到陝西橋山的黃帝陵,參與隆重的祭祀盛典,接續還有參訪「伏波將軍」馬援祠的相關行程。對於臺灣民眾來說,清明祭祖是家族的重要儀典,具有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教育意義。但是很多人並不清楚,掃墓祭祖時為何要吃潤餅,黃帝軒轅氏為何被稱為「人文初祖」,「伏波將軍」又留下哪些事蹟。這些和生活緊密結合的傳統禮俗和歷史故事,其根源就來自於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
曹若梅
2025-04-02 05:40
評論
兩岸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陳羋妡觀點:他捧過曹操頭骨?中國考古權威唐際根釐清曹操疑塚真相!
三國時期的曹操是英雄?奸雄?還是梟雄?很多人看法不一。2008年考古隊發現的河南安陽西高穴大墓、並在2009年被認定為曹操墓的過程,也是充滿雜音,質疑者認為傳說中曹操生性多疑、有72疑塚,如何斷定這就是曹操墓?參與發掘曹操墓著力甚深的中國考古權威唐際根教授,10多年來努力研究、釋疑,現在質疑的聲音幾乎沒有了。
陳羋妡
2025-03-15 05:50
評論
國際
政治
國內
財經
專欄
科技
商業
鄭兆希觀點:台積電赴美投資的功與過
過去台灣錯過很多機會,台灣身處亞洲中心,東北亞與東南亞與中國大陸沿海往來的中心,地理位置絕佳,但是最後亞太金融中心或是物流中心被香港新加坡拿走,手機品牌被三星拿走。川普知道巴拿馬的重要性,台灣當年卻忙著藍綠惡鬥錯失了物流與金融中心。更離譜的是,當年台灣筆電與桌機已經是世界第一,宏碁品牌甚至曾經也是世界第一,HTC也曾經聲勢浩大,通路與製造優勢無人能敵,拿下手機市場,應該也是十拿九穩。
鄭兆希
2025-03-09 06:5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科技
AI
胡又天專欄:從史官到黃老之學─脫胎自「歷史大數據」的政治藝術
前言:本系列文章為《DeepSeek講道德經-與AI同行的智慧之旅》人類部份的序文,本書上卷將於3月初由作者自營的工作室「博士草堂」出版。
胡又天
2025-03-09 05:40
風生活
兩岸
翻開中國地圖 各個省分為什麼會長這個樣子?省界是如何劃分的?
翻開一幅中國地圖,我們可以發現大陸的省級界線有兩種情況:一部分是相當符合自然地理區域界線的,如太行山分隔了河北、山西,武夷山分隔了江西、福建,南嶺山脈正好是廣東、廣西同福建、江西、湖南的天然界線。
葛劍雄
2025-03-04 12:05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傷害國家團結的暗流
我們的國家是中華民國,台灣是簡稱,也是我們的土地、母親,本來國家跟土地應該是相容相合的,但是多年來國際賽場下的“中華”與“台灣”之爭,已經被有心的政治人物刻意炒作,成為撕裂人民跟傷害國家競爭力的暗流。
劉宗夏
2025-03-04 05:30
評論
兩岸
專欄
胡又天專欄:從道家思想看抖音與小紅書之道
1月19日,TikTok在美國停止運營了12小時,至川普回任而重開;用戶歸來後,發覺算法似乎變了:推薦內容不如以往討喜,且罵川普、罵Meta會被禁言,說中國好話或其他有違當道的話會被限流等等,於是有網友研判TikTok已被Meta「奪舍」。對照此前美國政客的逼迫藉口「受中共操控」,其真意不言而喻,就是「應該我來操控」。而之前中共的操控,如果有的話,是怎麼個操控法呢?
胡又天
2025-01-26 05:50
風生活
新知
「姐姐」和「姊姊」用法差別在哪?教育部正確解答揭曉,多數人都搞錯了
中文博大精深,有許多文字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卻不知道正確的讀音和用法為何,先前就有網友分享,她發現原來「姊」和「姐」兩個字的使用時機不同,驚呼「天啊!我一直以來都隨便亂用」;事實上,台師大國文系教授鍾宗憲就表示,有血緣關係的應寫「姊」,「姐」則是女性的泛稱,但一般生活中兩者可互通。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1-14 15:07
評論
國際
政治
歷史
專欄
公孫策專欄:亂世才開始,要亂多久?
對2025年的預測幾乎都認為「天下大亂才正要開始」,也就是說,不曉得往後的亂局會怎麼發展,所以根本無從設想要怎麼收拾亂局。人們只能期待亂局不要持續太久。
公孫策
2025-01-14 07:00
VIP
國際
財經
經濟
人物》索羅斯門徒如何成為「美國優先」掌旗者?遭疑不夠死忠的貝森特這事打動川普
川普欽點的新內閣成員中,就屬準財政部長貝森特最為神秘,他鮮少接受美國媒體訪問,一度被質疑為何從民主黨支持者轉變成川粉。但事實上,貝森特他不僅曾押寶民主黨,更是川普長期捐款者,還是多年的家族友人,而他在川普去年面對多起司法案最低潮適時送暖,也成功奠定自己入閣的契機。
王秋燕
2024-11-25 08:10
評論
政治
國內
財經
歷史
專欄
公孫策專欄:台積電是當代和氏璧,但‧‧‧‧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上週說「台積電已經成為真正兵家必爭之地」,這個形容用在晶片戰爭非常傳神,搶到「兵家必爭之地」的一方勝算大增。但千萬不要用在地緣政治的戰爭,因為已經聽到「若中國攻佔台灣,我們(美國)考慮摧毀台積電,不讓中國得到」類似的言論。
公孫策
2024-10-29 06:50
評論
國際
兩岸
風書房
歷史
隱蔽的過去─那些叛明順清的「貳臣」:《半透明鏡》選摘(2)
為了修正歷史,乾隆帝簡單明瞭地宣布所有的「八旗漢軍」都是「漢人」。此時正值對中國的征服結束,試圖鞏固大清的統治、將漢軍逐出八旗,以及《四庫全書》計畫成型。
柯嬌燕
2024-10-12 05: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