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兆希觀點:台積電赴美投資的功與過

美國總統川普與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白宮羅斯福廳召開記者會,宣布台積電赴美投資。(美聯社)

過去台灣錯過很多機會,台灣身處亞洲中心,東北亞與東南亞與中國大陸沿海往來的中心,地理位置絕佳,但是最後亞太金融中心或是物流中心被香港新加坡拿走,手機品牌被三星拿走。川普知道巴拿馬的重要性,台灣當年卻忙著藍綠惡鬥錯失了物流與金融中心。更離譜的是,當年台灣筆電與桌機已經是世界第一,宏碁品牌甚至曾經也是世界第一,HTC也曾經聲勢浩大,通路與製造優勢無人能敵,拿下手機市場,應該也是十拿九穩。

但是卻眼睜睜的看著手機崛起,台灣一盤散沙,被各個擊破,政府毫無作為。被蘋果超越也就算了,山姆大叔畢竟是大哥,被三星超越就沒有道理了。政治人物如果每天只知道蓋捷運發包工程挖水溝修水電,甚至慘到只會搞藍綠惡鬥只懂選舉戰術,卻不懂產業與國家方略,那當然國力總有一天會被耗盡。

過去錯過的機會,都可以回推到某個關鍵時刻的關鍵決策。二十年後,回顧今天台積電的赴美投資,就是一個重大決策的關鍵時刻,歷史性的一刻,攸關台灣未來國力的興衰,甚至比核電的決策更重要,且聽筆者娓娓道來…..

回顧李登輝的N-1與戒急用忍

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政策,對LCD產業設下N-1政策,看似正確,事後諸葛來看,卻造成面板五虎變成兩隻病貓,當年第一個投資LCD的華映,曾經是大同集團的金雞母,如今已經屍骨無存。主要原因就是出在政府並不瞭解該如何幫忙,幫了倒忙。 當年的LCD說白了就是軍備競賽,台灣挾著電腦製造的壓倒性優勢,往上游發展關鍵零組件,當然有一定的優勢,因此有如相撲大賽,台商拼命擴廠,想把競爭對手擠出土俵。

因此,即便LCD的製程技術要跟國外技術移轉,即便相關專利要付費授權,即便生產設備要跟美日購買,台灣還是投資不手軟且能夠快速茁壯。但是這樣的優勢,並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金量,如果還沒有辦法搶到市占率,最後的下場就是產業逐漸凋零。華映的垮台,代表的是台灣國力的改變(至少也等同斷了一掌),但是新聞媒體的報導,甚至不如一則誹聞的熱度,行政院長也沒有太多關心,有如晉惠帝般的外行,這就是台灣過去幾任總統的產業政策表現。

但是老天幫忙賞口飯吃,台灣居然冒出了一個台積電,台積電的出現,檯面上的功勞,全部給了李國鼎、孫運璿、張忠謀,但是讀者可以想想看,那為何台灣其他產業,如工具機、汽車、電影、音樂、醫藥、化妝品、航太、甚至概略來說,可以說台灣除了台積電之外,其他產業都不怎麼樣,這背後必定有某種特殊原因才會造成這種現象。

就像台灣永遠無法在百米田徑拿奧運金牌,但是可以在桌球、羽球與棒球等技巧性的比賽,比較不需要大塊肌肉與身高的比賽拿下優秀成績,這都是有邏輯可以推論的,偶而出了一個楊傳廣,仍然無法改變亞洲人在田徑場上的弱勢=.  (相關報導: 大浪當前》台積電不能活在一個人的武林,童子賢呼籲「相信魏哲家的智慧」 更多文章

光電產業與晶圓代工產業的差異

第二次大戰結束後,歷史給了台灣一個機會,當全亞洲都還在風雨飄搖的時候(韓戰、越戰、文化大革命),歐美工業革命的果實開始往亞洲擴散的時候,台灣因為與日本的特殊關係,跟隨在日本之後,開始變成世界工廠,有如二十年前的中國與今日的越南。台灣曾經是世界電腦製造(品牌也曾有一小段風光)大國,自然開始往電子業上游發展,關鍵零組件就是半導體(晶圓代工、DRAM)與光電零組件(LCD、LED、DVD、TOUCH PANEL、SOLAR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