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賣棗、張飛殺豬,都沒有拜師過「為何武力如此高強」?內行一語道破歷史真相

關羽本是賣棗小販,張飛則是屠夫,他們是如何從平民百姓,一步步成為戰場上的一流武將?(示意圖/取自IMDB官網)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關羽與張飛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兩位猛將。兩人與劉備桃園結義後,並肩征戰,最終成為威震敵軍的傳奇人物。然而,讓人好奇的是,關羽本是賣棗小販,張飛則是屠夫,他們是如何從平民百姓,一步步成為戰場上的一流武將?其實兩人的武藝,並非來自名師指點,而是在生活與戰場的實踐中磨練而成。

關羽賣棗、張飛殺豬,都沒有拜師過「為何武力如此高強」?

根據《搜狐網》報導,關羽原為農家子弟,靠販售棗子維生。為了採摘棗子,他得年復一年用長竹竿擊打高達數米的棗樹,久而久之,不僅鍛鍊出強健的臂力與穩固的下盤,還練就了極高的專注力與準確度。張飛則從事屠宰業,殺豬抓豬皆需爆發力與技巧。長年勞動下,他的身體素質遠超常人,加上武器運用的熟練,早在入伍前便已具備基礎的戰鬥能力。

此外,兩人所出生的地理環境也形塑了他們的戰鬥意識。張飛來自北方重鎮幽州,關羽則曾逃至同樣多戰事的邊地,在這些動盪之地,民風尚武,人人皆需自保。若沒有足夠的武藝,恐難以在亂世中存活,更別說守護家業。張飛雖家境小康,但豬肉為當時的奢侈品,能屠豬賣肉者需有一身本事才能護住財產;關羽則因官司逃亡,四處漂泊,能逃避官府追捕並在江湖立足,必定具備過人的膽識與身手。

在東漢末年的社會風氣中,「尚武」是普遍價值。從平民到將軍的轉變,在那個時代並非不可能。三國演義中諸多英雄如典韋、許褚,皆出身寒門卻戰力驚人。漢朝四百年以來,對軍事的崇尚深入骨髓,講求血親復仇、保家衛國,促使許多布衣百姓學習武藝以求自保,這也造就了張飛與關羽這樣的英雄。

關羽與張飛之所以能夠在戰場中屢建奇功,不僅仰賴強健體魄與生活歷練,更來自他們後天的實戰經驗。他們跟隨劉備南征北討,歷經百戰,在千軍萬馬中屢次全身而退,不但證明兩人武藝高強,也顯示出過人的智慧與膽識。尤其是在那個「弱肉強食」的年代,只有真正的猛將才能生存下來,建立屬於自己的傳奇。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