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期,諸葛亮以其卓越的才智和忠誠,成為歷史上備受敬仰的人物。然而,早在不過在諸葛亮還未跟隨劉備之前,水鏡先生司馬徽便對他的未來發出深刻的預言,「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這句話道出了諸葛亮一生的最終結局。
諸葛亮注定失敗?
根據《搜狐網》報導,水鏡先生就是諸葛亮的老師,東漢著名隱士「司馬徽」,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人稱「水鏡先生」,他在《三國演義》中的出場並不多,不過他學識淵博,洞察時局的智慧,未卜先知,對天下事瞭如指掌,有著料事如神的形象。
有次,劉備為逃避蔡瑁等人追殺,馬躍檀溪,誤入司馬徽的莊園。劉備只說自己是偶然路過,但可司馬徽卻一語道破他是逃難到此。
水鏡先生預言諸葛亮「不得其時」
在劉備需要尋找賢才時,司馬徽推薦了諸葛亮與龐統,其中對諸葛亮的讚賞尤為突出。《三國演義》第35回記載:水鏡曰,「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玄德曰:「伏龍、鳳雛何人也?」水鏡撫掌大笑曰:「好!好!」
伏龍即「臥龍」就是諸葛亮,「鳳雛」就是龐統,意思是如果可以得到其中一個人,那麼就可以得到天下。
然而,他也提出了令劉備深感震驚的預言,「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這句話揭示了諸葛亮的命運,儘管他擁有得天獨厚的才華和卓越的智慧,卻依然難以擺脫「生不逢時」的困境。
劉備三顧茅廬,誠心禮聘諸葛亮,諸葛亮以驚人的才智輔佐劉備,協助他奠定了蜀漢的基礎。
劉備過世後,諸葛亮繼續輔佐劉禪,並親自掌管政事,展現出無與倫比的治國理政才能。然而,即使如此,他的北伐依然未能達成統一天下的目標,最終因積勞成疾,於西元234年病逝於五丈原。
千載難逢的英雄與生不逢時的遺憾
儘管諸葛亮擁有得天獨厚的才華,他所處的時代卻使得他的努力多次未能如願,就如「不得其時」。
當諸葛亮出山時,漢室正處於衰弱階段,曹操統一北方,孫權穩固東吳,蜀國的根基薄弱,勢力有限。即使劉備有著雄心壯志,並在一系列戰爭中獲得了勝利,但要復興漢室卻面臨重重困難
更不幸的是,諸葛亮身邊的人才太少了。劉備過世後,關羽、張飛等蜀國英雄接連戰死,法正、馬超、黃忠等戰將也相繼去世,造成蜀國後繼無人。這一系列不利因素,讓諸葛亮即使才智卓越,也難以扭轉蜀國的命運。
水鏡先生早已預見到諸葛亮的命運,他讚揚諸葛亮的才華,卻也警示他「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是精準概括了諸葛亮的生平際遇。
即使劉備賢明如伯樂,能夠發現諸葛亮的才能,並且給予他充分的支持,然而時勢的變遷與多次不利的戰爭,使得諸葛亮的計劃最終未能成功。
司馬徽的預言,準確地揭示了諸葛亮的命運。司馬徽不僅以其超凡的智慧預見了歷史的走向,還展現出他對人才的極高評價和惜才之情。在他看來,諸葛亮雖然得到了良好的主公「劉備」,但卻因為時代的局限,無法實現更大的理想。蜀國後起之秀寥寥無幾,人才青黃不接,使得他無法在亂世中完成大業,就算諸葛亮再厲害也未能完成統一大業。
資料來源:《搜狐網》 (相關報導: 4歲讓梨的孔融,長大後被滿門抄斬!死前求情曹操,九歲兒子說了1句話成千古名言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陳得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