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審查 文章列表
#
審查
約 1,23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中國富美宮沒申請就來台繞境 陸委會要查了:「人神分離」規避審查
中國泉州富美宮未經申請就來台繞境,並四處拜會地方宮廟、宗親會及里長,疑別有用意,遭到檢舉。陸委會對此表示,富美宮用「人神分離、兵分兩路」模式規避審查,挑戰法令,政府將在蒐證完整後依法處置。
黃信維
2025-05-15 13:19
評論
政治
兩岸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書頁下的戰場》歷史不寫這些東西,但我們記得:香港的七個文化標記
你還記得,香港是怎樣記住自己的嗎?
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
2025-05-13 05:40
風生活
國內
理財
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有望?國定假日多4+1天後「全力推還錢於民」,下周立院審查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10)日表示,「還假於民」是反映多數民意,卻遭民進黨全面杯葛,形同與人民站在對立面。他強調,國民黨堅持推動相關法案,下週立法院也將審查「還錢於民」的特別條例草案,國民黨將全力推動關乎民生的重大政策。
中央社
2025-05-10 17:03
新聞
國際
政治
財經
瞄準國內好野人川普要增稅 美國國會5月13日將審查白宮稅改方案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正考慮對超高所得族群恢復過去的較高稅率,作為資助其「中產階級與勞動階級減稅政策」的潛在財源之一。根據其中一位與川普關係密切的消息人士表示,總統正評估是否將年收入達250萬美元以上納稅人的最高稅率,自現行的37%上調至39.6%,回到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TaxCutsandJobsAct,TCJA)實施前的水準。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25-05-09 13:18
新聞
國際
政治
財經
醫療健康
這回不是用關稅 川普要以嚴審改變美國過度依賴海外藥品的國安漏洞
美國總統川普5日簽署一項新行政命令,全面推動國內處方藥生產,並改革現行藥品審批與監管機制。該命令指示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減少不必要的規範、簡化藥廠設立與產品核准的程序,並要求環境保護署(EPA)協助加速設施建設,以提升美國在醫療供應鏈上的自主能力。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25-05-07 12:28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藝文
觀點投書:臺灣文化界的哀歌─當補助成為制度性失能的推手
補助政策作為國家文化治理的核心工具,理應承擔起矯正市場失靈、促進創作自由、扶植新銳人才與強化文化多元的重責大任。然而近年來,文化部的補助制度不斷陷入爭議,不僅在文化內容的價值導向上引發社會對史觀偏頗的質疑,更在審查程序、財政紀律與產業結構層面,暴露出日益嚴重的制度性弊病。從創作自主性的侵蝕,到文化市場活力的萎縮,再到補助資源分配失衡,這一系列問題不僅危及文化部的政策正當性,更對整體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造成長遠傷害。
邱泰達
2025-05-04 05:4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薛偉觀點:「解放臺灣」是中國大陸真正的民意嗎?
在中國大陸,民意的表達和政治決策的制定始終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強烈影響。在這個由黨的領導全面控制的體制下,真正的民意是否能夠得到充分的展現?本文將探討中國大陸的「黨意」與「民意」之間的差異,並討論在這個框架下,臺灣問題是否真能代表中國人民的意願。我們將通過分析中國的政治體制、人民的壓迫與控制、以及臺灣問題的歷史背景,來剖析這一問題:中國的政治體制與民意的關係。
薛偉
2025-05-03 06:30
新聞
國際
兩岸
科技
Meta高層親上火線澄清:從未接受中國要求,對台灣用戶進行內容審查!
臉書遭爆與中共互動,開發工具審查台港用戶的熱門內容。臉書母公司Meta亞太地區公共政策副總裁密爾納今天親上火線否認相關指控,表示Meta未曾接受中國對台灣用戶進行內容審查或分享任何台灣用戶資料的要求,Meta的內容檢視團隊從未設在中國。
中央社
2025-05-02 22:04
新聞
政治
國內
臉書被爆「由中國審查台灣貼文」 Meta急開記者會公布內容審核人員背景
前臉書全球總監溫威廉斯(SarahWynn-Williams)日前出版《無心為善的人》(CarelessPeople),書中披露臉書為了中國市場,與中國合作設計一款審查機制,用以監控台灣和香港瀏覽量高貼文,並交由中國內部總編輯審查。對此,Meta今(2)日罕見與台灣媒體召開線上記者會,除了強調從未讓中國對台灣用戶的內容審查,並指絕對沒有在上海或中國其他地區設置內容審查辦公室。
李孟恩
2025-05-02 17:19
風生活
即時
世界
Meta被爆幫中國「審查台港貼文」 3聲明駁謠言挺言論自由:未向中國政府提供資料
Meta今(2)日嚴正駁斥針對前員工指控Meta為進軍中國市場設計內容審查機制,甚至涵蓋台灣、香港用戶貼文,並傳出中共官員曾參與測試、提供修改意見等爭議,強調相關指控不實,並重申「言論自由」是平台營運的核心價值。
王宇薇
2025-05-02 16:48
地方新聞
台北
加熱菸審查卡關近800天 毒理博士招名威批勿讓意識形態綁架公衛,應回歸科學與法治
當美國前總統川普政府大刀闊斧調整菸草政策,擁抱「科學減害」理念,將加熱菸等新型尼古丁產品視為降低傳統菸品危害的潛力工具時,台灣在此議題上卻顯得步履蹣跚。毒理學專家招名威博士近日投書媒體,直指台灣的加熱菸審查機制,已陷入長達近八百天的停滯,呼籲政府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讓審查回歸科學實證與法治精神。
何長澤
2025-04-30 15:59
地方新聞
台北
陽明交大研究證實加熱菸減害,台灣審查制度卻卡關引發質疑
加熱菸審查兩年難產,民眾投書:誰來為失控的審查制度負責?
何長澤
2025-04-25 14:4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反對言論審查,請尊重公共討論的多元聲音
近日,社子島區段徵收自救會發言人李華萍女士於《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發文(原文連結),要求媒體下架署名「黃花麗」與「洪孝全」的投書,聲稱兩人為「匿名假人」,並批評內容不實。身為當事人之一,我感到遺憾,也有責任提出澄清與回應。
洪孝全
2025-04-25 06:00
新聞
國際
財經
商業
經濟
美國各州自力救濟,對抗「川普瘋狂的關稅計劃」!12州聯合提告川普,指控越權徵稅違憲
總統川普的大規模關稅正面臨來自紐約等12個州的法律挑戰,這些州認為總統超越了憲法所規範的權限,在未經國會批准的情況下實施關稅、危及美國經濟。上述12州在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提起訴訟,挑戰川普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動用的緊急權力,擅自對來自全球各國的進口商品恣意徵收高額關稅。
國際中心
2025-04-24 14:30
新聞
國際
兩岸
科技
AI
問「賴清德是誰」,DeepSeek避而不談!美國會發佈報告:中國AI不敢多談台灣,只能建議「來聊數學吧」
中國DeepSeek成本低,號稱堪比西方AI,一推出就敲響美國政界警鐘。美國聯邦眾議院16日發布報告指出,DeepSeek將美國用戶資料傳給中共,且逾85%的回覆內容會壓制台灣議題。當詢問「賴清德是誰」時,DeepSeek回覆:「來聊數學吧。」
中央社
2025-04-17 09:04
新聞
國際
商業
經濟
社群讓你被驅逐?川普政府擴大審查留學生與綠卡申請,「疑似反猶言論」將被剝奪簽證
從將矛頭指向去年參與校園示威的外籍留學生,以違反簽證適用活動為由,大舉撤銷數百名學生的簽證許可後,美國移民機構9日再次宣布,未來將擴大審查申請者的社群帳號,並對那些曾在網路上發表、被川普(DonaldTrump)政府視為「反猶太」(anti-Semitic)言論的申請人,拒發學生簽證或駁回其永久居留權(綠卡)的許可。
李靖棠
2025-04-11 07:40
新聞
政治
委員沒去開會、外部專家反對仍通過 黃國昌揭國發基金投資內幕:閉眼在審查
立法院國發基金調查委員會今(31)日就「國發基金投資如興公司及聯合再生」邀請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列席報告。民眾黨立委黃國昌質疑,國發基金投資評估過程,外部專家已經砲聲隆隆,大多數委員也很少去開會,為何國發基金還要執意投資會虧損的公司?
許詠晴
2025-03-31 20:31
新聞
國際
兩岸
巴拿馬運河爭議:長和集團賣港口北京要管,審查期可能長達半年
香港長和集團擬出售港口業務給美國公司。根據中方法規,只要對中國市場競爭產生重大影響,中方就有權審查。一旦進入審查,期限為180天,但也可能延長。審查結果可能是「附條件批准交易」或者「禁止交易」。
中央社
2025-03-30 14:38
新聞
政治
商業
經濟
財經
巴拿馬港口案恐遭國安審查?雷倩曝北京「可能手段」:李嘉誠仍有調整空間
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給美國貝萊德集團(BlackRockInc.),引發各界關注。前立委雷倩今(28)日在節目《永康新世界》中對此表示,即便李嘉誠揚言要賣出巴拿馬港口,但北京中央仍有機會藉「國家安全危機」議題進入內部商業討論,花費的時間最少也要1年起跳;主持人岑永康則說,目前中國中央的立場都依靠官方媒體轉達,尚未親自對事件表示立場。
傅乙珮
2025-03-29 09: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環評為何成為臺灣投資黑洞?拆解審查卡關的三大問題
近年來,臺灣的環評制度屢遭批評,企業抱怨重大投資案動輒延宕數年,環團則指責政府不夠嚴格,導致生態破壞與居民權益受損。根據環保署數據,近五年來,全國平均每年有超過100件重大開發案進入環評,但通過率僅約 40%-50%,部分案件甚至拖延五年以上,引發外界質疑:臺灣的環評制度是必要的環保機制,還是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徐聖傑
2025-03-28 06: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