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祭出史上最強的打房措施,讓房市在9月全面急凍,到底會不會引發斷頭潮?謝哲青、蔡尚樺主持的《下班經濟學》中,就邀請到房市專家李同榮、何世昌,到底七都哪裡是「海嘯第一排」?首購與自住的你,有哪些撿便宜的機會?今天一次告訴你!
央行重拳管制房市
中央銀行(下稱央行)9月19日舉行第3季理監事會,決議升準不升息,並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總裁楊金龍在理監事會會後記者會上,坦言第7次選擇性信用管制所花的力氣、時間,承受的壓力「不輸第1到第6次的加總」,此次決策是很困難的決定。楊金龍透露,從今年初,央行就發現有跡象顯示國銀承做房貸水位偏高,而後持續追蹤數據,後來也有立委提醒信用資源偏向房地產,央行彙整資訊、詳細研究後,8月便密集跟每家國銀討論市況,最後要求國銀研提未來1年自主管理的不動產貸款具體量化改善方案,改善信用資源過度集中不動產貸款的情形。
2024年9月19日,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出席「央行理監事聯席會議後記者會」。(顏麟宇攝)
央行祭第7波信用管制4大措施!專家揭4大弊端
最新的房市管制措施9月20日起已正式實施,李同榮表示,此波央行的打房是史上循環最頻繁的打房,也認為是「最無效的打房」,稱為「政策矛盾、網內互打」;去(2023)年第三季新青安政策推出時,把前面的打房全部打亂,央行便只好出手對抗新青安。
央行打房措施的4利4弊
1.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之第1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
弊:防堵不了新青安5年寬限期所造成的假性需求大幅擴張,也防堵不了預售高槓桿期貨操作。
以四利來說,李同榮指出,央行打的就是首購新定義,最主要為抑制炒作,「但是5年寬限期,他打不到,他已經下去了,而且他拿租金去繳房貸都還夠,所以他現在沒有賣壓的困擾。」此外,預售用期貨的概念,李同榮說明,丟個60萬元至70萬元,他再來工程零付款,「這些人再等著3年、4年後,房價會不會漲?這些人你打得到嗎?這些才是真正的投資客,5年寬限期有很多投資菜鳥的『小白』,他們是亂源,央行沒有抑制掉的話,打房也是白費。」
2.自然人第2戶購屋貸款降為5成,並擴大實施至全國
3.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貸款及第3戶(含)以上購屋貸款的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
弊:投資性買盤轉移至低總價市場炒作,弱勢首購者被迫買單。
李同榮解釋,「公司法人」、「高價產品」、「第3戶從4成降到3成」,會造成大者恆大、有錢人「現金為王」,打到的就是小咖,甚至是中小企業,「尤其是你打高價幹什麼?高價跟你不相干,現在豪宅都躺在地上,還沒有回到上一波的高點,豪宅一直限縮的話,真正投資高價的人買1戶變買2戶,低價還可以避豪宅稅,所以打的重心沒有打中靶心。」
4.餘屋貸款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
弊:大建商早已出清餘屋,對大建商較無損傷。未來若房價反轉,受害的將是資金周轉失靈的小建商。
講到餘屋時,代表和建商有關係,「今年會是建商餘屋竄逃最好的一年。」李同榮直指,建商就利用新青安的優勢,再包裝一些促銷模式,「新青安跟預售不相干,但它就趁勢把新成屋的餘屋出清,再針對餘屋設限時,害到的是中小建商。」所以現在要買預售的人,要擔心的是中小建商,「要買到中小建商的,擔心它貸款貸不出來。」
預售屋迎最大交屋潮!斷頭危機恐在這時爆發?
現在貸款不到的問題,比貸款得少的問題更加嚴重,其中「貸不到」會引發斷頭危機,從明(2025)年的數據上來看,應是最大的交屋潮,那斷頭危機的海嘯會不會提前來到?李同榮指出,未來可能會有,但現在有的是拋售潮,不會有斷頭潮,「因為2023年第四季以前買的,大部分成本比較低,代表2025年要交屋時,成本比較低,拋售出來基本上不會虧錢,所以不至於斷頭。」
不過,李同榮示警,2026年會較為艱鉅,「後面買的成本比較高的,到2027年這一段,就相當危險,可能會有斷頭,當然也要看當時的景氣而定,景氣好時可以化解危機;景氣不好時,斷頭機會大。」目前看起來是「漲多少跌多少」,今年漲了10%左右,所以大概也會跌在10%左右。
從技術線圖來研究斷頭潮有沒有先兆
2013年H1至2024年H1全台灣住宅類建築執照、使用執照與開工數的半年線圖。(《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
2020年H1至2024年H1全台灣住宅類建築執照、使用執照與開工數的半年線圖。(《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
2020年H1至2024年H1全台灣住宅類建築執照、使用執照與開工數的半年線圖。(《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
再來看2020年H1至2024年H1全台灣住宅類建築執照、使用執照與開工數的半年線圖,會發現它整個市場有一個均線(上圖深紅粗線),表建照量,即所謂的先行指標(就是建商的信心,他買土地、去申請建照)。若建照量在65000戶以上,代表景氣好;完工量假如在60000戶以上、使照量多,景氣過熱;開工量如果在55000戶以上,代表不錯,55000戶以下便不好。
2020年H1至2024年H1全台灣住宅類建築執照、使用執照與開工數的半年線圖,可發現先行指標信心下滑。(《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
2020年H1至2024年H1全台灣住宅類建築執照、使用執照與開工數的半年線圖,可發現落後指標(使照、交屋潮)往上走。(《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
2020年H1至2024年H1全台灣住宅類建築執照、使用執照與開工數的半年線圖,可發現即時指標(開工率)有呈下走的趨勢。(《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
從上列3張圖分別可見,先行指標往下走,信心下滑;落後指標(使照、交屋潮)將來(明年、後年)還會往上走;即時指標(開工率)則是往下,表空頭。這也是李同榮不用看央行的政策的原因,央行政策只是最後一根稻草,許多數據都可以分析出來。
房市跌不跌2027年最關鍵?一表看七都跌幅預測
今年房價漲多少就會跌多少,前段有提到,今年約漲10%左右,而多殺多只是時辰問題。李同榮表示,跌幅時有分初跌段、主跌段、中跌段、末跌段,「初跌段不會多殺多,但到了中跌段,可能在2026年,那時因為既有的、有買到的人,想要出售、還獲利時,他就會降價,跟新推的推案『對幹』,這叫做多殺多。」不過,多殺多並非代表崩盤,是代表他可以把價錢往下拉,所以價錢才會跌,「不然不多殺多,他也很難價格不會跌到一定程度。」
現在來看這一波下來,下跌的幅度大概會有多少,李同榮用預售市場的數據帶你一窺樣貌。
房價反轉向下的4大重點
1.市場反轉向下時,預售比成屋跌勢較快、跌幅較深。
2.上一階段台北市領漲並領跌,「章魚哥」是豪宅集中的大安區;這波七都台南市領漲,也將領跌,二線城市蛋殼區跌幅較高。
3.預售比成屋調整加5%至10%,競案多且量大區首先會有人先開槍,繼之就會有多殺多的現象。
4.此波沒有重災區或崩跌區,不需要太關注重災區,只需要關注抗跌區。
李同榮指出,預售市場大概因在上升趨勢線時,預售是先行指標,它會先漲,且漲幅會比較大;但在空頭時,預售會先跌,且跌幅比成屋深,「所以這一波的差距應該不會跌幅太大,預售比成屋大約差個5%到10%。」
至於現在成屋的部分,李同榮用一個數據的表格讓大家清楚的看見:
2025年至2026年七都成屋房價跌幅預測。(《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
2025年至2026年七都成屋房價跌幅預測,第六循環漲幅。(《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
李同榮說明,這一波的高點與這一波的低點,相減就是漲幅;七都的漲幅要再扣除營建成本(因為有增加)、GDP(因為有成長)、CPI(因為有成長),還有中南部的包括建設產業園區的基期,「都有加分的作用」,及第7項的供給減需求,需求較強的原因是現今家戶數增加(兩代不同堂),「東扣西扣的話,超漲的部分大概全省加起來,我計算只有10%,跌幅不會太深,而這10%,各地區又不大一樣。」以台北市為例,預期跌幅約6%至9%;新北市大約7%到10%;桃園市最強,因人口淨流入,預期跌幅約5%至8%;台中市與台南市、高雄市相差不遠,落在10%到15%左右。
(相關報導:
附近房價清一色8字頭!北市1社區「每坪只要30萬」遠低行情,專家揭低價關鍵
|
更多文章
)
李同榮補充,台中市、台南市本來漲幅超多,預期跌幅卻只跌約10%至15%,這是因為受產業鏈南移的影響,對中南部有很大的因素存在,「而且它過去的基期比較低,所以它的漲幅是很合理的;短線而言,中南部調整會比較高一點,有一些它是量大,且商圈還沒有成熟的地區,但相對的,它長線是有利多。」李同榮認為,中南部的長線會比北部強,而短線是北部較抗跌。整體來說,跌幅不會太高,民眾也不用擔心它會崩盤,「目前為止是還沒看到有斷頭危機的傾向。」不過,2年、3年後就不一定,要看未來交屋潮時的景氣再來決定,「2027年是關鍵的一年。」
七都交屋族躺著中彈?盤點全台十大賣壓重災區
2024年下半年預計完工交屋戶數前十大行政區。(《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
何世昌指出,賣壓重災區通常源於交屋量較大的地方,「因為它交屋量大,很多籌不出自備款的人,比例相對高,數量會比較多一點。」以台中市北屯區為例,交屋量超過3000戶、梧棲區及西屯區也都超過2000戶;新北市的特別之處在,僅淡水區與三重區入列,因新北市幅員廣大,每一區的發展不盡相同。
台中市、桃園市、高雄市出現拋售的危機大
何世昌分析,這是因過去2年、3年來,台中市、桃園市、高雄市的重劃區很多,推案量皆很大。像是台中市梧棲區有三井Outlet、遊艇、漁港等,台中市及高雄市又有沾到台積電題材,尤其高雄市的橋頭區到岡山區,都是重劃區。推案量大、價格漲得高,便出現許多投資客,一次買了5戶、6戶,「甚至有些投資客,聽說還買了10幾戶以上,假設一間房子當時買是1000萬元,你只準備300萬元的頭期款,想說銀貸7成,結果現在剩5成,變成一間房子多出200萬元的自備款,10間房子就要多出2000萬的自備款,不是每個人都籌得出來。」
因此,這種交屋量大、房價漲幅大的地方,受到限貸令的衝擊也會很大。何世昌提醒,民眾若真的要撿便宜,現在可跟房仲打好交道,常常去看房,「當房仲有接到Apple件時,會趕快打電話給你」,預期這次房價基本上很難崩盤的原因,是過去以來,央行即使實施禁貸令(一毛錢都不能貸),房價的跌幅也未逾10%,「所以這一次要跌超過10%,可能會比較難,再加上今年景氣又很好。」
何世昌說,假設未來房價跌5%至10%,「說不定就可以考慮進場看房,或出手的一個好時機。」
小資購屋4大教戰!抗跌區、下手時機全公開!
李同榮直言,小資族要撿便宜的難度高,原因是沒有辦法摸底,「專家都會看錯了。」李同榮還是贊同要積極看屋,「現在你要關注的不是哪些地方是重災區,要關注的是哪些地方是有潛力的,它的抗跌區,抗跌區全省去挑絕對有。」
未來買房4大教戰守則
1.預售市場
2.區域強弱
各都蛋黃區與七都前20大人口淨流入與家戶數增加率為抗跌主流及購屋首選。
3.進場時機
此波跌幅不深,自住無論首購者或換屋者只有籌足夠自備款不必觀望,不過於擴張信用,皆可擇優進場。
4.議價標準
近十年(2014年至2024年)七都行政區家戶數統計比較。(《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
李同榮解析,前4名的新北市林口區、新竹縣竹北市、桃園市龜山區、新北市淡水區,最近都是因人口淨流入的關係,包含第5名的桃園市觀音區(草漯的關係);第6名的高雄市仁武區,則是因為在整個S廊帶(科技廊帶)的最尾端;還有台中市烏日區,將來會有新的娛樂城,「烏日區會帶動大南屯地區」,南屯區在後面緊追,南南屯和北南屯又不一樣,「北南屯接近7期,南南屯過去比較差」,而北屯區當然量有些地方大,要看它沿捷運站的話,基本上還安全;台南市善化區有LM特區;新北市八里區的淡江大橋,預計明年到後(2026)年會完工。
進場的時機很重要,到底該怎麼抓?
李同榮指出,從現在開始大概第四季,價格會稍微有一點鬆動,基本上要積極看屋,才有辦法選擇抗跌區;在抗跌區周圍可去發現,有一些人願意降價,你便進可攻,退可守,「千萬不要觀望,因為到時候你還是變成無殼蝸牛,但你進場時可以去議價。」
議價的方式要怎麼做?
「過去議價的方式,在賣方市場時,就是實價登錄往上加,因為怕買不到。」李同榮強調,現在就是實價登錄往下砍,看砍幾%,反正有缺錢的人會比較容易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