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窮人越窮,富人越富?工程師曝「實質薪資」可憐數據:養狗好過養人

4月單月出生人口創新低,「工程師看政治」臉書粉專談及貧富差距議題。示意圖。(資歷照,顏麟宇攝)

少子化時代來臨,內政部日前公布4月人口數連續16個月負成長,單月新生兒8684人,創下史上新低,引發討論。臉書粉專「工程師看政治」16日以「富人正循環 vs 窮人負循環」為題直言,庶民的生活日漸窘迫,從南到北應該都很有感,人在安全感不足的時候,不會想成家,「養狗都好過養人」。

「工程師看政治」在貼文中對比,2011年,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時,最低5%與最高5%的年所得差距為75倍,高雄市長陳其邁當時說「馬總統離財團愈來愈近、離人民愈來愈遠」,民進黨更把「抗貧救弱」拿來做總統、立委選舉的主軸。但2021年所得高低差距直接跳升為161倍,但近年實質薪資所得成長約只在1%,甚至常有負值。

貼文續指,員工報酬占GDP的分配比例,也從2012年的45.77%下降至2022年的43.87%;企業營業盈餘占GDP的比重則由2012年的31.82%,升到2022年的34.37%,意即總體經濟成長成果分享給員工的比例愈來愈少。假設5年前100元的麵包、5000元的假日飯店住宿、1000萬的房子,現在可能變成160元、1萬、2000萬元;但若撇除科技以及房地產業,實質薪資沒有太大變化,痛苦都反應在生育率上,因此出生人口創新低很正常。

「工程師看政治」批評,原因很簡單,民進黨執政以來從特別預算到核電,把錢一兆又一兆的投入火裡化掉,9年來幾乎沒有什麼正確政策。有錢人只要將錢放進房地產,基本9成穩賺不賠,高資產更能談到低利率,買房相對容易,近年高資產階級手上財富的年增長率都在20%左右,甚至更高;反觀底層,由於20年沒有產業規劃,傳產扣掉通膨之後,基本沒有成長,基礎勞工存不到什麼錢,但房價物價不停狂飆,「愈工作就愈窮,愈窮就愈忙」,差距愈拉愈遠。

「工程師看政治」指出,國家財損一定要有人揹鍋,上層有能力守住財產,那就是一定是底層受害,才會有以上的所得分配與生育率。另外,升學制度愈改愈亂,教育部不斷墊高窮人翻身的成本,有錢人可以得到更多資產+教育優勢,教育優勢又可以維持他們的階級,進入正循環;反觀底層得不到資產,存款天天眨值,怎麼怎樣也翻不了身,「所謂抗貧救弱,事實上跟抗中保台一樣,全都是騙局一場。」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