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國健署禁不了還送上「健康」之名 菸商迎接加熱菸上市「準備好了」

菸商將加熱菸形塑成「無害」菸品,容易誘使年輕人吸菸。(資料照,陳品佑攝)吸菸有害健康 戒菸專線:0800-636363

《菸害防制法》去年初修正通過,為加熱菸在台上市埋下種子;惟今距離菸商送審資料僅半年,部分通路商已開始重置菸架及菸品編號,儼然已做好要迎接首個通過台灣政府審查的加熱菸上市的準備。同時,世衛組織WHO菸草控制框架公約(FCTC)第10次締約方會議(COP10)在巴拿馬召開,會中重申加熱菸不但有害健康,且無任何證據證明其較傳統紙菸減少危害。國內也有專家預言,台灣以「健康風險評估」作為加熱菸審查名稱,未來一定會淪為菸商誤導民眾的工具,無異是美國萊豬萊牛的另一隱藏版。

近年新型菸品電子煙、加熱菸鎖定年輕族群狂推猛銷,原本國內以董氏基金會、醫界、家長團體共同組成的拒菸聯盟,不斷力促多年未修的《菸害防制法》通過「雙禁」法案;無奈最後在美國菸商透過政治力運作的壓力下,新修的《菸害防制法》對電子煙與加熱菸改為「一禁一管」,即有條件准許通過審查的加熱菸上市。

政府以《政府資訊公開法》拒絕透露審查細節

任何菸品都對人體健康有害,是鐵律更是常識。政府要審查進而准許一個對民眾健康有害的產品上市,這到底要怎麼審?又15位審查委員有誰?審查機制是什麼?如何表決?都令人好奇。然而令拒菸聯盟不滿的是,任憑加熱菸的通過與否,與民眾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攸關至深,主管機關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還是基於《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第1項第3款得以限制公開的授權,拒絕對外透露審查細節。

更甚者,新修的《菸害防制法》雖然去年3月即已上路,但據瞭解,美、英等加熱菸商都是在大約8月,才大致備齊國健署「指定菸品(加熱菸)健康風險評估審查」所需的資料;也就是說,現在距離菸商送出資料只過了約半年,外界卻已沸沸揚揚傳稱,即將有某品牌的加熱菸要在近日通過審查上市。尤其是在吸菸率相對偏高的中南部,各大超商更已紛紛著手重置菸架與菸品編號,就等著迎接加熱菸上架販售。

從菸品通路商的種種動作來看,外界預測近日國內可能就會有首款合法加熱菸上市,很多民眾都認為審查時程太短,可能失之草率。但同時也有特定人士不惜號召民眾推著輪椅族上街頭,以菸捐是長照重要收入來源為由,力促加熱菸盡快上市。(台灣拒菸聯盟提供)
從菸品通路商的種種動作來看,外界預測近日國內可能就會有首款合法加熱菸上市,很多民眾都認為審查時程太短,可能失之草率。但同時也有特定人士不惜號召民眾推著輪椅族上街頭,以菸捐是長照重要收入來源為由,力促加熱菸盡快上市。(台灣拒菸聯盟提供)吸菸有害健康 戒菸專線:0800-636363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組主任林清麗表示,該會近日確實接獲不少熱心民眾的通報,其中幾位甚至是超商的工讀生,他們對於政府可能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審查通過對民眾健康傷害可能較傳統紙菸尤有過之的加熱菸,以及菸品通路商一副等著要數鈔票的態度,都很不以為然,希望拒菸聯盟能早一步有所因應。

去年6月後,幾乎每個月都有人號召民眾上街頭要「快審」

諷刺的是,有民眾對於政府很有可能會只用半年的時間,就審查通過台灣第一個合法的加熱菸品牌(一般新藥查驗登記審查至少要1年以上),感到不可思議。但另一方面,從去年6月開始,幾乎每個月都有特定人士號召民眾走上街頭,甚至分別前往衛福部、監察院、行政院陳情,以加熱菸可以減少二手菸,甚至可以挹注菸捐為由,要求政府盡速通過加熱菸上市審查,甚至指稱國健署如果不這麼做,就是怠惰、瀆職。 (相關報導: 他們組成的國家隊 讓台積電廢酸減量產物變身可用資源 更多文章

特定人士去年9月號召千人走上凱道,要求國健署盡快通過加熱菸審查;參與者多為年輕女性,理由竟然是加熱菸的煙霧較小,不抽菸的人可少受二手菸毒害。(台灣拒菸聯盟提供)
特定人士去年9月號召千人走上凱道,要求國健署盡快通過加熱菸審查;參與者多為年輕女性,理由竟然是加熱菸的煙霧較小,不抽菸的人可少受二手菸毒害。(台灣拒菸聯盟提供)吸菸有害健康 戒菸專線:0800-636363

真的有這麼多民眾「期待」加熱菸上市嗎?林清麗表示,根據拒菸聯盟循線收集到的證據,這些不乏由資深媒體人帶頭集體發聲的群眾,有相當比例都是菸商透過臉書及LINE群組召來的「群演」;這些人只要配合安排在現場舉牌、呼口號,並將PO文及照片上傳指定的臉書社團,平均每人就能拿到600元,而且還是現領現金不用報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