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多窮人餓肚子,為何台北大批食物扔焚化爐?資深里長20年搶救糧食、看遍底層困境

明明台北資源那麼多,為什麼還是有無數窮人餓肚子?如果把本來會被送進焚化爐報廢的、還能吃的新鮮食物都搶救起來,可以餵飽多少人?這是一個里長陪伴弱勢者20多年的心得:「我們完全不收過期的,但還是有那麼多!」...(資料照,謝孟穎攝)

「北部食物浪費多少,你去大型市場一趟就知道──賣剩的不想丟,就要花錢租冷藏櫃到明天再賣,不想花錢就丟廚餘桶、全部絞碎丟掉,台北也沒地方堆肥、乾脆全部燒掉……唉,明明可以吃,那邊一直丟、我這邊還要去買菜煮給老人家、花很多錢,如果不要丟,能不能送我一些、讓我幫到更多人?」

明明台北資源那麼多,為什麼還是有無數窮人餓肚子?號稱「台北最窮社區」南機場忠勤里的里長方荷生,20多年前曾見證獨居老人電鍋裡只有一顆佈滿黴菌的饅頭、病死在家發臭好幾天才被發現等悲劇,但如今,方荷生已經能做到一周5天供餐給上百位社區長輩,甚至有能量發送「食物包」到台灣各地救苦救窮,關鍵就在如何搶救被浪費的食物。

「我們完全不收過期的,但還是有那麼多!」據方荷生建立的「臻佶祥食物銀行」統計,這裡每月救回的、本來要被丟棄的食物,就有超過4萬公斤、可提供超過1萬份餐點,即便篩選掉狀況不佳的食品,依然有這麼多可以吃。

如果把本來會被送進焚化爐報廢的、還能吃的新鮮食物都搶救起來,可以餵飽多少人?餵飽之後,有機會再多做什麼嗎?這是方荷生20多年來都在拚命的目標,而如今他的最新計畫,是要將「兩個電鍋」送入弱勢家戶、改變一切。

見證無數獨居老人病死在家發屍臭悲歌 他用「送餐」建立人與人的連結

「臻佶祥食物銀行」顧名思義就是提供食物的地方,而在方荷生的堅持下,這裡供餐給社區老人與孩子,甚至不需審核有無低收入戶資格、一天兩份免費麵包誰都可以領取,中低收入戶家庭則核發點數、每月皆可領取沐浴清潔等各種家庭用品物資──他的理想是關懷社區內「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但他的目的並不只是餵飽飯而已,而是真正知道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究竟需要什麼。

一開始方荷生看見的是獨居老人,他從小生活在南機場、看著無數單身榮民從壯年到衰老,後來他於1998年成為里長、2001年送出第一個便當時,初衷並不是餵飽飯,而是他一輩子忘不掉替獨居老人收屍的氣味:「我看到太多老人沒送醫院死在家裡,死掉老人在家臭掉那個味道,你一輩子忘不掉……」

該怎麼幫助這些長輩,能在他們生病時第一時間發現並處理、過世的話也能及早發現?這是方荷生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他時常送老人去醫院,而醫師的建就是從「送餐」開始,從餐食與長輩建立連結。

20191007-貧窮、萬華、住宅、南機場(謝孟穎攝)
該怎麼幫助這些長輩,能在他們生病時第一時間發現並處理、過世的話也能及早發現?(資料照,謝孟穎攝)
20191115-北市忠勤里里長方荷生每日製作上百個便當分發給獨居老人。(蔡親傑攝)
方荷生一周5日、一天兩餐,製作上百個便當分發給獨居老人。(資料照,蔡親傑攝)

方荷生所在的南機場本來就有夜市、獨居長輩也不至於餓肚子,但長輩確實吃得不太營養、一顆饅頭配上大蔥吃好幾餐是常態,如果身體發生任何狀況或是動手術,這種吃法只會讓老人家身體退化得更快。

老人家有心事有任何困難也往往都悶著,什麼都不願講,可能身體不舒服就乾脆不下樓買吃的、獨自挨餓忍耐、直到最壞的狀況才會被發現,這時「送餐」就成為方荷生連結老人家們的重要管道。 (相關報導: 年過50能做什麼賺錢?社工看遍台北老年貧窮悲歌 揭「靠努力無法改變」人生潛規則 更多文章

照顧長輩們吃飯這事並不罕見、許多里長都有做送餐,但很可能一周才那麼一次,而方荷生堅持:「一周送5天才叫『照顧』。」穩定餐食不只讓老人家營養足夠、肌肉不至於快速退化、慢性病況也可能因此被控制住,最重要的是,老人家天天都跟送餐人員見面、知道天天都有人在關心他,信任感會慢慢建立起來,他會慢慢願意跟他人說出自己有哪些狀況、比較願意接受外人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