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都在喝酒打架!」 台灣外勞近39萬人 勞基法修法老闆考量的是這個

根據勞動部統計資料,去年底台灣工業受僱勞工人數404萬人,其中產業外勞人數已逼近39萬人,儼然成為勞基法修法中的最大關鍵。(資料照,陳明仁攝)

《勞基法》修法在民進黨政府上台後,一年內修了二次,每次修法都動輒得咎,行政院這次修法,檯面上的理由是「一例一休」政策,導致勞工「沒辦法加班」,根據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受僱員工,今年1-9月平均加班工時7.9小時研判,台灣多數勞工的加班時數仍有很多餘裕,那麼,到底有哪些勞工加班時數與輪班間隔,受到了限制?哪些是雇主眼中,假日沒辦法加班的勞工?從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日前說法,可以得到部分答案,「一例一休受惠最大的就是外籍勞工,他們放假都喝酒、騎車、打群架,衍生很多社會問題」,外勞因素儼然成為台灣討論《勞基法》、基本工資等議題,最大的變數。

外勞對於台灣勞動市場影響到底有多大,從勞動部統計資料可以具體看出,去年底台灣工業受僱勞工人數404萬人,其中,產業外勞人數已逼近39萬人,佔受僱勞工比率已逼近1成,其中有接近28萬名外勞,是透過「3K行業」專案引進,另外有1000多位外勞,是符合台商回流投資台灣所專案引進,在國內製造業生產線「三班制」勞工難尋的今天,外勞撐起了台灣製造業半邊天。

2017-12-11-SMG0034-E02-產業及社福移工人數

從基本工資到加班工時 外勞議題屢成角力戰場

外勞因為普遍適用最低工資,又是製造業三班制輪班主力,因此,在政府擬定勞動政策過程,每每成為工商團體角力戰場,政府每年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外勞與本勞的差異性,就會浮上檯面,工商團體總是以基本工資調高,外勞是主要受惠族群為由反對大幅調升,或要求本勞與外勞基本工資脫鉤,相對之下,工商團體在討論週休二日後,加班時數與輪班間隔議題時,工商團體則是以「勞工想要加班,卻沒辦法加班」,要求增加彈性條款,「外勞因素」隱而不現。

然而,《勞基法》修法,本勞外勞一體適用,工商團體對於外勞加班時數減少、輪班間隔增加,卻憂心忡忡,尤其是許多製造業「根留台灣」是以引進外勞為前提,外勞勞動成本增加,將影響企業「根留台灣」的意願。

20170818-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會前勞動部部長林美珠致詞。(甘岱民攝)
政府每年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外勞與本勞的差異性就會浮上檯面。(資料照,甘岱民攝)

事實上,工商團體過去一年,與政府首長座談會議,屢屢表達「一例一休」後外勞成本增加的看法,台灣絲織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戴宏怡表示,台灣外勞如果一個月加班時數,沒有超過120小時,「返國後下次很可能就不來台灣」,一例一休以後,台灣逃跑外勞快速增加,目前逃跑外勞人數已超過5萬人,他們不受管制,違法聘僱雇主不用繳就業安定基金,企業卻要繳就業安定基金,根本就是不公平競爭。

戴宏怡說,外勞在台灣沒有家庭,假日休假到處玩可能會鬧事,他投資的越南企業,原本考慮改成一週工作4天,「後來怕他們休假鬧事」因此作罷。

2017-04-02-中油位於高雄後勁的五輕煉油廠-陳威翰攝-flickr
在國內製造業生產線「三班制」勞工難尋的今天,外勞撐起了台灣製造業半邊天。(資料照,陳威翰@flickr-CC BY SA3.0)

抱持類似看法的資方並非少數,台灣水泥製品同業公會理事林柏俊今年8月給勞動部的書面意見提到,「台灣目前逃跑外勞眾多,吸毒、買春、偷竊等問題,嚴重影響社會風氣」,中小企業及製造業不得已使用外勞,加上地下工廠及營造業下包商,「對外勞誘惑很大」,合法引進外勞業者經營非常痛苦且無奈,盼政府拿出魄力解決逃跑外勞。 (相關報導: 20萬勞工可輪班卻不用 雇主堅持引進外勞理由何在? 更多文章

外勞若無法加班 資方:恐發生失蹤或非法打工情形

「外勞想加班,卻沒辦法加班」,已經成為資方團體要求《勞基法》增加加班工時與輪班間隔彈性最主要理由,即便是科學園區內的高科技業者,也抱持同樣看法,台灣區電電公會給勞動部的書面提案寫到,「多數科技業採變形工時,實施輪班制度,每日正常工時10小時,法令設計休息日加班以4小時、8小時、12小時計,如萬不得已需員工休息日加班,需以12小時計算加班費,人力成本提高,如不安排休息日加班,員工收入降低,恐抱怨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