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鋼專文:這是一部中共改革慘敗的悲劇─趙紫陽傳紀問世!

1989年2月26日,美國總統老布希和中國總理兼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談。(AP)

趙紫陽,原名趙修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滑縣人。政治家、政論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代主要領導人之一。被視為黨內改革派主要領袖。六四事件後被非法下台和撤職並被遭受軟禁。10月17日為趙紫陽百歲冥誕。

中國著名記者、原中國青年報「冰點」週刊副主編盧躍剛的新著《趙紫陽傳——一位失敗改革者的一生》,由臺灣印刻出版社出版,10月10日面市。

《趙紫陽傳——一位失敗改革者的一生》是首部嚴格意義上的、完整的關於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傳記。

這是一部悲劇——中國共產黨自身發動的偉大改革最終慘敗的悲劇。記錄這場改革的發生邏輯、環環相扣的發展鏈條,解析悲劇的複合成因,是本書使命。

作者積13年之功,踏勘,搜尋,採訪,研究,成書。本書史學、政治學含金量極高,架構宏闊,史料與史識俱臻一流。可以預期,它的出版將為中外關注,引發衝擊波。

趙紫陽是中共前總書記,中國總理,因六四事件被罷黜。趙傳之價值似乎不言而喻。我想指出,在所有關於中共最高領導人的傳記作品中,趙紫陽這一題材具有特殊分量:趙本人的命運,是中國當代史的絕佳載體。

正如本書所記述的,趙的一生,囊括了20世紀中共史之泰半(除大革命時期和紅軍時期)。由於趙是黨的地方幹部,他的歷史,和中共(與軍事史相對的)執政史緊密相關。從領導農民對地主階級的鬥爭、暴力土改到農業合作化,從人民公社運動到大饑荒,從文革到改革,由廣東、四川第一把手(以及內蒙自治區領導)進京,任國家總理8年,中共總書記兩年半。他個人的歷史,將地方與中樞緊密聯繫在一起,展開極其豐富多元的歷史長卷。

特別是,他幾乎承載了有關中國改革的所有關鍵事件。他是經濟體制改革最早的吃蟹人,亦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主帥;他因改革而成名,亦因改革而集矢一身,最終落難。趙傳,是一部人格化的當代中國史。

中國報導文學作家盧躍剛最新力作《趙紫陽傳:一位失敗改革家的一生(上中下)》書封(印刻)。
中國報導文學作家盧躍剛最新力作《趙紫陽傳:一位失敗改革家的一生(上中下)》書封(印刻)。

盧躍剛先生是擔綱趙傳寫作的為數不多的合適人選之一。他有三大優勢:

其一,對農村的深刻認知。盧是文革時期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從事新聞工作後,長期關注農民、農村、農業問題。他認為,新聞報導、學術研究,思考、寫作,不能缺少有七八億人口的鄉村。1989年,他曾主筆采寫「民工潮」《1989:中國第一號震盪》。1993年,參與主持、採訪、寫作「中國農村剩餘勞動力調查」(「候鳥路線」調查。除了中國青年報發表15個整版報導,還在《中國作家》發表10萬字的隨筆《鄉村八記》,並參與策劃、主持了《中國作家》報告文學專刊「尋找農民的真理」)。1998年,出版有關陝西農村司法案件的《大國寡民》。2003年,主持編輯珠三角「民工荒」調查。他對農村問題觀察多年,思考多年。而農村,恰是趙紫陽幾十年從政生涯的主場。 (相關報導: 盧躍剛專文:他就是要每年寫信,留下努力抗爭的歷史紀錄 更多文章

其二,對四川的透徹瞭解。四川雅安是盧躍剛的家鄉,盧父是從四川參軍的老紅軍戰士。盧躍剛文革時期插隊雅安,2005年在故鄉建立落腳點,長時間在四川鄉間居住。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3年蘆山大地震,兩次地震,家鄉都是重災區,他自費進入災區採訪,寫了特稿《四川人》、《雅安人》,參加了地震災後重建工作。盧躍剛對四川有深入的瞭解和入微的觀察。四川是大饑荒重災區,1958-1962,「非正常死亡」逾1200萬人。趙紫陽督川,時在文革後期和改革開放之初。解決9000萬人的吃飯問題,是他主政地方時的歷史性功績。趙紫陽(甚至可以說中共)的許多改革舉措,都萌芽於四川,例如「鬆綁」的提出,人民公社制度的廢除。《趙紫陽傳》中關於四川的篇章,是有關趙改革思想形成的重要篇章。盧躍剛對四川的深刻認知,無疑對此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