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如何挑選接班人?學者揭他這次「不走毛路線」:退位也能當影武者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董立文出席「2025中國兩會與台、美、中變局」座談會。(許詠晴攝)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2018年取消主席連任次數限制後,2023年出任第三任期,外界關注2028年任期結束後,習近平將繼續留任,或開始尋找接班人?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分析,習近平已極權到頂,目前正悄然採取「分責解勞」動作,加上他個人指定接班人的條件並不存在,最適合依循鄧小平的集體領導模式,而習近平只要保留「這兩個職務」,就能繼續當黨內的影武者。

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今早在張榮發基金會舉辦「2025中國兩會與台、美、中變局」座談會,第一場次為解讀2025中國兩會,邀請國策院副院長郭育仁、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副主任洪耀南、中山大學亞太英語學程助理教授劉奇峯、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出席。

董立文首先分析3大環境要素,他表示,第一,中國經濟惡化進入大借貸、大印鈔時刻,總理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只說要擴大財政赤字、兩種國債,卻沒有提到中國的地方債跟國債一樣多,簡單來講中國現在就是到處借錢,核心原因是中共缺錢;第二,美中對抗激化,將進入大對決時代,川普對中出手會越來越快、越來越猛;第三,美俄中三角關係將進入大反轉時代,核心要素在於俄羅斯總統普丁是否值得信任,這些要素都會影響習近平選擇留任或培養接班人。

與毛澤東同樣大權在握 習近平卻沒條件能指定接班人

此外,若以中共發展歷史來看,董立文指出,中共領導人物過去有兩種安排接班人的模式,一個是鄧小平的集體領導模式,另一個是毛澤東的指定接班人模式。他說,習近平什麼都效仿毛澤東,唯獨在安排接班人上背道而馳,毛澤東在65歲時首次提出培養革命接班人問題,真正開始著手處理是在他70歲時,而毛澤東能獨自指派接班人,完全有賴於他個人掌控黨內、軍內情報體系,在保駕護航權力的佈局。

董立文以軍隊層面舉例,改革開放後,中共解放軍在全國人大代表團的名單比例維持在8%左右,1975年解放軍比例破天荒增加至16%,這就是毛澤東鞏固權力、有能力指派接班人的保證之一。不過,今年人大代表團解放軍比例少了14個人,比例降至5%,其中還沒算入被停職的中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被失蹤的中共陸軍司令李橋銘、武警部隊司令王春寧、海軍政委袁華智等人,可見為習近平保駕護航的條件不存在。

習近平極權到頂 急需集體領導分責解勞

至於鄧小平集體領導模式,董立文說明,黨委要真正實行集體領導,以及個人分工負責互相結合的制度,其中的核心意義在於決策訊息、決策權力要分曉,而他現在就看見中共正走回啟動集體領導模式,且背景條件越來越成熟,這不僅是習近平分權卸責最佳方式,也是習想要保留權力的最佳選擇。

董立文解釋,習近平一個人已經極權到頂,急需有人幫他分責解勞,習原本掌握11項政治局常委小組或委員會職權,2023年卻把中央金融委員會主任交給國務院總理李強,去年下半年也把中央網路安全信息化主任職位交給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相信這種幫習近平分責解勞的現象,未來一定會持續下去。 (相關報導: 新竹棒球場爆12天關鍵影像消失!突多一塊神秘覆土「底下就是大祕寶」 更多文章

另外,董立文提及,過去一年中共副省級跟副部級以上所提拔的幹部有80多人,裡面有很多人不是習近平的嫡系出身,甚至還有連團派背景、色彩背景的人都紛紛冒出頭。根據以上徵兆,習近平最佳的交班模式就是分梯次分配「集體領導模式」,最後習近平只要保留兩個位子,如中央國家安全委員主席、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小組組長,就足夠擔任黨內的影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