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北市長蔣萬安拋出「倒閣」想法,據報導國民黨立院黨團大會中,近8成黨籍立委支持,這顯示國民黨似有破釜沉舟決心。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則直言,倒閣救不了臺灣,無法阻擋專制獨裁力量滋長,呼籲結合民間力量捍衛民主制度。同時,提出罷免總統之議。儘管藍白峰會象徵兩大反對黨願意合作,共同應對來自執政黨來勢洶洶的大罷免,但對倒閣意見卻是南轅北轍。惟從憲法規定,藍白目前席次要達成倒閣目標,遠比罷免總統更為容易。
贊成者認為號召倒閣最大正當性,不僅凸顯大罷免之邪惡,也顯示執政黨箝制在野黨及限縮民眾言論、限縮公民權益,違反人權立國精神及理念。反對者則認為倒閣進一步造成政黨對立,撕裂及分化社會族群,造成臺灣內部對立。這些理念爭論並非毫無立論依據,卻也顯示藍白及綠意識/形態、價值及政策路線與權力競逐衝突。
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立法院得經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一以上連署,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如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贊成,行政院院長應於十日內提出辭職,並得同時呈請總統解散立法院;不信任案如未獲通過,一年內不得對同一行政院院長再提不信任案。」對比國會中藍白及無黨籍約佔62席,超過二分之一,綠僅51席。若藍白要發動倒閣,已有具備清晰程序設計,倒閣結果存在可能性。但若要推動倒閣,應有以下基本前提始能克竟其功。
首先,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及區域立委應具有共識。國民黨的策略理性思考是認為一旦開始在立法院推動倒閣,致立法委員全面改選,此雖迎合民進黨的選戰布局重選,然這種聲東擊西策略將誘導民進黨籍立委各自顧好選區;且因刺激民進黨內同一選區產生潛在競爭者,根本無暇打擊國民黨。
但此策略能否奏效,須奠立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和未進入二階罷免的立委皆要支持重選。這些原本不必改選立委,卻須重新接受黨內競爭者挑戰再出線,使其難以產生集體行動及一致性合意。
其次,民意支持倒閣程度是否取得絕對多數。以目前藍白在立法院推動對卓內閣的不信任案投票,通過幾乎不成問題;但一旦解散立法院重新改選,對藍白可能未必有利。從政黨形象及支持度依序高低來說,目前民進黨大於國民黨,民眾黨居第三。若國民黨推動倒閣獲得民意支持,未來在重新選舉中較易獲得過半數同意。
目前最新民意顯示超過半數民眾贊成倒閣,針對民眾對於倒閣是否支持,依據4月20日《Yahoo奇摩新聞》網路調查顯示,56.1%民眾贊成,不贊成的僅18.3%。贊成與不贊成比例相差甚大,顯示倒閣在社會中聲量正在聚集。
復次,策略上必須讓反罷免者願意走出來投票反對。提出倒閣可能是一種相互保證皆毀滅過程。面對國民黨立委約三分之二以上被罷免,民進黨不到三分之一被罷免,提出倒閣全面改選對國民黨形式上看似有利,實則不然,這對民進黨增加席次有所助益;但民進黨能否取得立委席次過半獲大多數席次,不無問題。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賴清德與「獨裁者」的距離 | 更多文章 )
依據3月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卓內閣民調顯示,臺灣人的政黨支持傾向,37.8%民進黨,19%國民黨,13.6%民眾黨,2.9%時代力量,25.1%沒特別支持哪一個政黨。另結果顯示,民眾黨在年輕世代的支持度已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