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匯率近日如雲霄飛車般急遽攀升,引發市場對「政治操縱匯率」的質疑聲浪。賴清德總統親上火線否認台美關稅談判涉及匯率議題,更將矛頭指向在野黨「政治炒作」,此種回應非但未能平息爭議,反而暴露執政當局在經濟治理上的結構性矛盾。相較日圓與韓圜同期僅微幅波動2-3%,5月初新台幣在央行未積極干預下單月升幅突破5%,此現象直接衝擊以美元計價的台灣出口報價體系。傳統出口機械設備業者一片哀嚎,原有3-5%的利潤率在匯損侵蝕下已瀕臨損平點,電子代工業更出現「接單即虧損」的異常現象。匯率波動下的台灣產業困境,已經從訂單流失到利潤侵蝕,而這一切無非又是賴政府為了配合台美關稅談判,又一次跪從。
新台幣連兩個交易日大升值,由於時間點正好落在台美經貿談判結束之後,是否受到美方施壓升值新台幣,引起各界關注。行政院經貿辦與央行對外口徑一致,強調經貿談判沒有觸及匯率議題,重申美方沒有施壓。但外媒引述市場分析師看法指出,沒有經濟體會承認匯率是談判重點之一,以劇烈波動的反應來看,市場仍懷疑有美方介入。南韓央行行長李昌鏞在談及韓元兌美元的升值走勢時表示,也隱約提及,美國政府向亞洲國家施加壓力,要求其貨幣升值,雖然南韓政府後來有否認,但韓圜的確也悄悄升值了。
從國際金融市場的客觀條件分析,新台幣此波升值確實存在基本面可以支撐,例如美聯儲暫緩升息縮表、台積電法說會釋出半導體景氣回溫訊號、外資連續三月淨匯入等利多因素,理論上足以解釋匯率波動。然而問題癥結在於「升值幅度與速度脫離常軌」,也就是不正常的升值幅度過巨,而央行卻又不干預,相較韓元與日圓同期僅微幅波動2-3%,新台幣卻在兩週內狂飆4.8%,此種「單兵突進」模式明顯悖離市場供需法則。
更耐人尋味的是,央行外匯存底在此期間異常減少37億美元,與過往阻升慣用手法形成反差。賴政府對此僅以「尊重市場機制」搪塞,卻迴避說明何以放任匯率劇烈波動衝擊中小企業匯損。此種「選擇性市場主義」的態度,恰巧與台美重啟《21世紀貿易倡議》關稅談判時程高度重疊,時空巧合性令人玩味。
賴總統矢口否認關稅談判涉及匯率議題,此說法在經濟學理上存在根本謬誤。根據「關稅—匯率傳導模型」,當兩國進行關稅減讓談判時,進口國貨幣升值實質效果等同「隱性關稅調降」。以台美貿易為例,若新台幣對美元升值5%,即便名目關稅維持不變,台灣進口美國商品的價格將自動產生等同5%關稅減讓的效果。
此種「匯率關稅替代效應」正是美國財政部長期將台灣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的關鍵原因。執政當局宣稱「未觸及匯率議題」,無異於聲稱「修改建築設計圖時不需考慮地質承載力」,完全忽視國際貿易談判的複合性本質。在野黨質疑政府「以匯率波動替代關稅讓步」,實屬基於經濟連動機制的合理推論,絕非空穴來風的政治攻訐。
(相關報導:
賴清德接受日媒專訪 籲日挺台加入CPTPP:共同打造非紅供應鏈
|
更多文章
)
最令人愕然之處,在於賴政府將匯率議題「政治汙名化」的操作手法。當2018年新台幣升值週期時,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曾公開要求央行「穩定匯率助產業」,而今角色轉換後卻斥責相同訴求為「政治炒作」,此種「昨是今非」的立場反轉,徹底踐踏責任政治的基本原則。
賴政府既拒絕公布台美談判中關於匯率波動的風險評估報告,又動輒以「國安機密」為由封鎖資訊,卻反過來指責在野黨「見縫插針」。此種「黑箱決策—輿論反噬—責任外推」的螺旋模式,已在疫苗採購、能源政策等議題反覆上演,如今複製到匯率戰場,顯見民進黨並未從過往執政失誤中汲取教訓。
新台幣暴漲風波本該是檢視台灣經濟體質與國際談判策略的契機,卻在執政者的防衛性話術中淪為政治泥巴戰。從在野監督角度而言,此刻應聚焦三大追問:首先,要求政府公開台美談判中「匯率波動敏感性分析」文件;其次,提案成立跨黨派匯率聽證機制,釐清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決策邏輯;最後,推動《國際經貿談判透明化法案》,將關稅、匯率、產業補貼等連動性政策納入國會監督範疇。
貨幣匯率終究是國家經濟主權的溫度計,當執政者習慣性將經濟議題政治化、政治爭議污名化,台灣的國際經貿談判籌碼只會持續流失。這場新台幣升值風暴,恰為全民上了一堂「政治如何綁架經濟」的現實課,再一次印證,民進黨政府為了跪求美國保護,任何犧牲台灣民眾身體健康、產業結構、掏空家底的事情都忝不知恥的可以幹出來。
聯合報有一幅漫畫,畫的是川普光著上半身屁股凸出,周圍有中國大陸、德國、加拿大、澳洲和新加坡,這些國家用穿著鞋子的腳去踢川普的屁股,唯獨台灣的賴清德卻用抹著口紅的櫻桃嘴去跪舔川普的屁股,真是栩栩如生。川普對世界上超過一百個國家徵收關稅,而各國對美國強徵的關稅反應各異,有的則是堅決反抗並進行反制,例如中國大陸對美國徵收的關稅以同等的關稅進行反制,最終美國對中國大陸的關稅達到245%,而中國對美國的關稅則是125%,並不願意再隨美國的步伐行動,認為對美國徵收125%的關稅幾乎沒有商品能進入中國大陸。加拿大、澳洲和德國則採取了強硬的政策,新加坡雖然不明言,但也採取了中庸之道,並獲得了人民的肯定繼續執政。
唯獨台灣則是用抹口紅的嘴巴去討好川普,迎合川普的心意。對台灣內部強調身份認同,公然塑造族群的歧視與對立,撤銷陸配民意代表的身份,不能對大陸表達內心的感受,否則就以鼓動武統為名,冷酷地將其驅逐出境,如亞亞的情況。對外倡導民主的價值,對內卻以法西斯手段削弱民主,不尊重立法院的功能,對在野黨通過的法案,不是覆議就是釋憲或不執行,對在野黨立委提出的大罷免,創造了世界民主政治的先例,干涉司法,壓制在野人數,對非綠的處理嚴格,對實綠者則寬容。因此執政一年來,對美國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對人民的福利卻毫無建樹,可以說施政一年完全空白,卻在內部的鬥爭與美國和日本討好中虛度。
(相關報導:
賴清德接受日媒專訪 籲日挺台加入CPTPP:共同打造非紅供應鏈
|
更多文章
)
台灣是一個依賴外貿的經濟體,必須透過外貿來維持經濟的持續發展,政府派遣行政院副院長鄧麗君洽談關稅問題,但洽談的具體項目和內容並未對外公開。當洽談結束返國時,台幣立即升值兩元,僅台積電的外匯損失就達到八百億新台幣,其他行業的損失更是無法計算,儘管川普對台灣徵收32%的關稅,台灣暫時獲得90天的豁免,但未來台美之間的關稅協商,台灣是否能抵擋川普的高壓尚未可知。由於賴清德對川普的迎合和軟弱作風,未經談判便提出0關稅以促進美國投資,並增購美國商品及武器,試圖取悅川普,能否獲得較有利的關稅協議將面臨相當困難。如我們所預料的,若無法獲得對台灣有利的協議,台灣產業在高關稅和台幣升值的雙重打擊下,若無法生存,將面臨大量倒閉和破產,勞工失去工作,生活陷入困境,必然會引發社會動盪。而當國家領導人賴清德仍在夢想台灣獨立,忙於與在野黨的政治鬥爭,還期待川普能讓他進入白宮以滿足其虛榮心,這樣只顧政治野心而不顧百姓的人,真的有資格擔任國家領導人嗎?
川普將台灣列為首輪20個國家關稅協商的對象之一,賴清德似乎感到相當得意,認為自己受到川普的重視。為了博取川普的歡心,他將所有的關稅底牌都攤出來,包括0關稅及大量在美國採購,甚至是老百姓辛苦賺來的血汗錢、五千多億的外匯存底,以及持有的美國國債。賴清德對外表現出的軟弱和對川普的討好,顯示他希望以台灣的利益來換取川普的支持,進而達成建立台灣國的目標。
然而,賴清德應該清醒過來,川普連以色列都敢出賣,更何況是台灣。以色列是美國的爸爸,猶太人掌控著美國的金融界,幾乎所有美國政客都受到猶太人的金錢支持,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的政客。我們可以看到以色列對加沙地區的殘酷屠殺引發了全球的憤怒,許多有良知的美國人,包括學生,都站出來遊行抗議以色列的行為。而美國國會通過的反猶太人法案也顯示了猶太人在美國的影響力。為了支持以色列,川普派遣了兩艘航母戰鬥群到紅海,試圖壓制胡塞武裝,然而連續轟炸兩個多月後,仍然無法消滅胡塞武裝的氣焰,反而造成美國的重大損失。川普不願意在紅海與胡塞武裝繼續糾纏,未事先告知以色列便與胡塞武裝簽署停火協議,讓以色列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四面受敵,無疑是被川普出賣了。台灣與以色列相比,以色列與美國的關係更為緊密,對美國的影響力也更大。川普為了美國的自身利益,甚至不惜出賣以色列,台灣又算什麼呢?台灣可能還會成為關稅談判中討價還價的籌碼。因此,賴清德想要以台灣人民的利益來換取川普的支持,實在是太天真了。賴清德應該清醒過來,不要因為自己的政治野心而危害到許多台灣人民寶貴的生命。
(相關報導:
賴清德接受日媒專訪 籲日挺台加入CPTPP:共同打造非紅供應鏈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