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目標明確現實難達─何不乾脆「罷免賴清德」?

面對綠營大罷免與司法追殺,在野陣營對於倒閣仍莫衷一是,藍白不妨共舉「罷賴總路線」,極大化動員出「反賴」的民意。圖為19日松山慈惠堂母娘文化館揭匾儀式,紅布意外蓋住賴清德總統(右)的頭。(劉偉宏攝)

台北市長蔣萬安17日在北檢前抗議現場,首度提出「倒閣」的主張,讓國民黨反制民進黨「大罷免」傳聞已久的選項浮上檯面。22日登場的在野領袖峰會,藍白領導人均對此表態,朱立倫強調「讓賴清德下台才是最大的目標」;黃國昌則認為,倒閣救不了台灣,也沒辦法解決現在真正想要專制獨裁的力量,就是總統賴清德。

倒閣猶抱琵琶半遮面,在野黨自居執政黨如何打動人心

兩人雖然在倒閣問題上缺乏共識,但「反賴」、「倒賴」成為了難得的交集。事實上,倒閣之所以還未從蔣萬安的主張,進一步上升為國民黨的首要任務,不外乎黨內雜音仍大,與民眾黨之間更有同床異夢的問題。先談後者,民眾黨現有8席立委均為不分區,要是與國民黨聯手倒閣,立院解散後重選,局面不見得對民眾黨有利,此實需國民黨在席次上釋出足夠的誠意與善意,打造真正的「藍白合」。

再談前者。目前民進黨推動二階連署顯然陷入乏力之困局,從府院黨加側翼無所不用極其為罷藍委添柴加火,即可窺知一二。未通過二階處於相對安全的國民黨區域立委,對倒閣重選恐敬而遠之。據云,傳有中部深藍選區立委,竟北上找朱立倫當面哭訴,憂慮以今日民進黨塑造之大追殺氛圍,重選恐陷苦戰,甚至有落選危機。由此可見藍營內部的政治盤算大不相同。更何況解散國會主動權掌握在賴手上,以賴清德執拗之性格,會否按憲政規範出牌,誰也沒有把握。

事實上,在一階連署藍綠呈現35:0大幅度落差時,曾有政治學專業背景的馬朝卸任高官私下坦言,倒閣已是國民黨最優且唯一可行之路。經過長時間醞釀,綠營「大罷免」越燒越上頭,而藍營對倒閣至今仍莫衷一是,充分體現出兩黨腦袋與角色之錯位。民進黨用在野的方式執政,當老柯提出「大罷免」初期,輿論無不將之視為突發奇想,誰知綠營竟能假戲真做,硬幹到底,厥為世界級的「民主典範」,把「雙少數」做成「雙多數」。

20250417-台北市長蔣萬安(中)17日至北檢外抗議。(顏麟宇攝)
台北市長蔣萬安17日出席北檢前陳抗,主動拋出立法院應推動倒閣主張。(顏麟宇攝)

相對於此,淪落在野超過8年的國民黨,卻還是一副執政的姿態。面對豺狼虎豹般的對手,隨時都會把自己生吞活剝,但國民黨還是在各種可行性評估中無限循環,只做有絕對把握的事,不敢冒一絲風險,非但得不到中間選民的青睞,連深藍基本盤都召喚不出來。日前國民黨兩度號召集結北檢前抗議,到場群眾前後如斷崖般滑落,若無幾位「衝組」民代撐場,鏡頭前形象實在難看。至於即將登場的4月26日大遊行,「戰獨裁」、「反綠共」兩大口號,一看就知道是高層小圈圈的同溫層決策,多大程度能打動支持者乃至非綠群體的心,還真不好說。

藍白共舉「罷賴總路線」,更靈活有力對抗賴清德追殺

眾所周知,經過民進黨長期執政,藍綠基本盤已發生位移,形成綠大於藍的格局。國民黨若無聯合民眾黨,要想扳倒民進黨,可謂比登天還難。如今在野陣營缺了集中力量的主心骨,倒不是誰當共主的問題,而是最高戰略的總路線問題。其實朱立倫與黃國昌兩人在峰會上均已觸及,社會多數厭惡的不是卓榮泰,而是霸道蠻橫的賴清德。因此唯有把矛頭對準賴,才有可能真正地爭取在野極大化。 (相關報導: 風評:台灣被賴清德浪費的一年 更多文章

換言之,當民進黨利用「大罷免」把憲政體制玩弄到近乎失心瘋時,藍白兩黨更需要打破思想桎梏,共舉出一條「倒賴總路線」,把不滿賴清德的群體從各個角落動員出來。此時此刻,「罷免賴清德」何嘗不是一個可行的思路?儘管依《憲法增修條文》第2條第9項之規定,總統罷免案須經全體立法委員1/4之提議,全體立法委員2/3之同意後提出,當前在野黨席次並未達到門檻,但其做為最高戰略,底下可操作的方案、路徑與空間卻相當大又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