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台灣將正式走向「非核家園」,政府自信滿滿宣稱2032年前不會缺電。然而,供電不穩、國際示警、財政虧損與利益輸送的四重壓力,揭開這場以理想包裝、由全民埋單、利益團體主導的國家級騙局,代價則由每一位納稅人承擔。
賴清德總統日前保證,即使考慮AI和半導體產業的成長,台灣2032年前「供電無虞」;經濟部也公開信心喊話,聲稱台電規劃充足,電路足以支應未來需求。
然而,現實卻是核三2號機除役後,無碳基載電力減少,備轉容量長期低迷,夜間、夏季高峰用電吃緊,這幾年全台跳電、區域限電事件四起。在民間用電成長,外加綠能供電不穩並存的情況下,如何確保未來不缺電?政府的說法更像是話術,而非務實的規劃。
當全球重新審視核能的角色,美國也對台灣的能源政策釋出訊號。AIT前處長司徒文直接質疑「為什麼台灣政府反核」。現任處長谷立言更公開表示,美方願意協助台灣導入新一代核能技術,特別是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來確保能源穩定。
台海局勢愈加兵凶戰危,民進黨政府卻大量投注不穩定的發電方式。以發電戰比超過5成的天然氣為例,若台海被封鎖,LNG船無法進港,天然氣儲槽最多僅能撐14天即用盡。連美國都為台灣的能源風險敲響警鐘,顯見這不僅攸關國內經濟,更是國防安全的考量。
然而,民進黨政府對此一概不理,只重申「非核家園」是台灣的社會共識。這真的是社會共識?還是民進黨意識形態下所長年操弄的恐懼?
日本福島核災後,重新調整核電政策;歐盟也已將核能納入綠能範疇。只有台灣,仍將核電視為敵人,哪怕我們早已面臨能源自主率低落、減碳目標落後、電價上漲的壓力。
截至2024年底,台電虧損4200億元。為填補財務缺口,行政院編列撥補台電2000億。然而,在野黨質擋下預算後,民進黨不願就此收手,近日更藉川普關稅衝擊提出特別條例,讓撥補台電1000億「借屍還魂」。此舉引發在野黨強烈反對,被批評是「全民為錯誤政策埋單」。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法院面對質詢時,甚至對提出抗議的台電員工冷言回嗆:「他不爽可以離開」,此話一出震驚朝野。當基層員工為企業前景憂心,政府高層卻以傲慢姿態回應,暴露出政府對台電虧損冷血與輕視。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馬政府卸任時,台電尚有300億元盈餘。民進黨上台八年,讓台電從盈轉虧、從金雞母變成財政黑洞,這樣的成績單,人民還能接受嗎?
檢視綠能政策背後龐大的利益網絡,綠電開發集中特定財團,政商密切往來、綠電高價收購卻不透明的合約等,「圖利綠友友」、「綠能你不能」的質疑從未停止過。更誇張的,莫過於台鹽綠能、興達海基、聯合再生等弊案,政府直投入公帑,換來的卻只有數十億的虧損。
當全民繳稅補貼電價、忍受跳電不安,某些人卻靠著「綠色」賺得盆滿缽滿。民進黨反核的背後,恐怕是利益集團帶來的龐大壓力。
國民黨5月8日最新公佈的民調,67.7%的民眾反對非核家園,可見多數人不再擁護民進黨的神主牌。事到如今,政府還要一意孤行嗎?
民間不斷質疑非核家園的正當性與可行性,卻換來政府的一意孤行。若「不缺電」是建立在未來高科技產業外移,最指標性的,莫過於台積電先進製程的出走,那可謂極其諷刺。
當政府無視專業建議、否定國際經驗、漠視財政紀律,只為堅守意識形態的神話時,最終被犧牲的就是全民的未來。
政策正確的話,台灣未來或許不缺電,可惜的是,我們缺了一個可以信賴、願負責任的政府。 (相關報導: 核電歸零倒數 國民黨曝民調:67%民眾反對火電、逾半認賴政府只會搞罷免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臺大政研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