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生猛的蔣萬安,未必能生吃的倒閣

國民黨17日號召民眾「戰獨裁,站出來」至北檢外抗議,台北市長蔣萬安(中)提出倒閣對賴清德總統不信任投票。(顏麟宇攝)

台北市長蔣萬安北檢外抗爭現場公開呼籲倒閣,以立委改選對賴清德總統不信任投票,讓「倒閣VS罷免」的抉擇再次浮上枱面;有意思的是,三個月前行政院長卓榮泰主動提出「倒閣,我敢,你們敢嗎?」三個月後,話鋒突變改稱,「(倒閣)行政院是被動的,但發展到今天,人民是否同意?」

倒閣成功,總統未必要解散國會

三個月,讓藍綠對「倒閣」態度丕變,其中關鍵當然是「大罷免」形勢轉變。三個月前,綠營「大罷免」能否成局猶在未定之天,藍營「以罷制罷」的姿態也吹得挺足;三個月後,進入第二階段的罷藍罷綠比是三十五比十五,一般預估能通過二階段連署並進入罷免投票的藍委應該有二十席,至於綠委被罷數極難評估,畢竟司法檢調全面搜索查辦罷綠團體,在「大罷免」的戰場上,藍綠已經不在一個公平的競爭基礎;本來被罷免困擾的藍委多於綠委,倒閣解散國會,藍綠全面改選,不必被罷免的綠委遠多於在罷免戰線外的藍委,無差別重選,減輕個別被罷立委的壓力,以治績檢驗執政成果,形勢上未必於國民黨絕對有利,但至少不會陷入片面挨打。

這也說明為什麼三個前,嗆聲倒閣的綠委多,三個月後除了民進黨總召柯建銘繼續「歡迎」,綠委多半「不隨之起舞」,包括曾經揚言「好膽倒閣」的林俊憲,轉而譏嘲國民黨,「即使你們倒閣成功,要不要國會重選的決定權,還是掌握在行政院長跟總統手上。…公民罷團怎麼想?不是你們說了算,是我們和公民罷團來決定。」言下之意有二:一,大罷免優先;二,即使立法院通過對行政院長的不信任案,閣揆依憲法程序「得」提請總統解散國會,總統有決定是否解散國會重選之權。

林俊憲說得沒錯,立法院即使倒閣成功,總統可以繼續提名藍白未必支持的行政院長,也可以提名藍白能接受的行政院長,兩者都不必然非解散國會不可;若總統選擇准辭閣揆同時解散國會,則新任行政院長「理應」視國會席次結構而定奪人選,說「理應」的原因是,憲法增修條文並未限制總統的人事權,換言之,國會改選若民進黨取得多數,沒有疑義,賴清德全面執政,閣揆當然還是他屬意的人,若國會席次結構民進黨是未過半,也不能強制賴清德非提名藍白同意的人選,所謂「國會僵局」的解鈴人,不在國會改選,還是在總統對民主運作的基本認知,而對照過去一年的政治亂局,與賴清德不理朝野對話的民主機轉,對所謂「理應」實難樂觀期待。

二個不變:民眾黨態度不變,國民黨戰力沒變

三個月的政治形勢變化不小,但不變的更多。第一個不變,是民眾黨八席不分區立委對倒閣「未必支持」的態度,罷免是藍綠的戰場,不論最終結局如何,民眾黨做為「關鍵少數」的利基不變,除非罷免後藍綠有一方取得過半多數,不論民眾黨的「少數」還是不是「關鍵」,國會重選藍綠都沒有過半的必勝把握,民眾黨還能不能維持八席的風險可能更高。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司法不公,不是藍白喊出來的! 更多文章

20250418-民眾黨立法院黨團召開「迎接時代巨變,TPP三箭齊發」記者會,圖為立委黃國昌。(蔡親傑攝)
民眾黨主席、立委黃國昌直言,賴清德總統不下台,倒閣就是送給民進黨選輸翻桌的機會。(蔡親傑攝)

黃國昌直言,「若(倒閣)重選國會,但賴清德還是在這個位子上,這哪是叫對賴清德的不信任投票?這是送給民進黨選輸以後要翻桌的機會」,他主張「若真的要讓賴清德下台,最好的方式就是總統跟國會一起重選。」說的也沒錯,但依現行立法院結構,總統彈劾罷免案都不可能提出,國會改選後有機會改變席次結構,但結構翻轉大到足以彈劾罷免總統的機率微乎其微,簡單講,黃國昌是含蓄提點:不論民進黨多麼鴨霸,賴清德多麼獨裁,改變時局的唯一辦法─照步來,三年後拒絕賴清德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