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範圍內,對反共事業來說,「中共≠中國」是極為重要概念,可惜知之信之者至今不多,理解而又準確實踐之者更稀罕,甚至在反共者之中,尤其在西方。美國聯邦眾議院在2023年1月新成立一個委員會,叫做「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the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它不是「美國VS中國」,國家對國家,而是「美國VS中共」,國家對政黨,或更準確來說,是國家對政權,因為中共是執政黨。這清楚表明,美國的聯邦眾議院在這個議題上開始明確區分「中國」與「中共」,「中共≠中國」。美國如此大動干戈的舉動,本應有力傳達「中共≠中國」概念的,但可惜,別說在世界範圍,連在美國本土,這效應也很弱。
「中共≠中國」其實並非今天的新發明,早在三十來年前或更早,海外華人圈已有反臺獨的輿論明確指出:請把「中共」和「中國」分開,你臺獨可以反「中共」,但不應反「中國」。筆者也早在近二十年前就專門為文議論過這個話題:對中共,要分清「黨」與「國」。很可惜,這個「三十來年前或更早」在海外華人圈中因質疑臺獨而播下的「中共≠中國」思想種籽,三十多年過去了,依然是棵長不大的「觀念萌芽」,在反共意識最強烈的臺灣香港都只有零星存在,有人故意拒絕,有人理解模糊,光是這一點,就很值得深究此現象。
以此來看,「技術性」地專門論述一下這個「中共≠中國」,很有必要。
專制政權≠國家人民
「中共≠中國」的立論基礎其實很簡單:所有非民主選舉產生的專制政權都不能代表他們的國家與人民。不是由公正的民主選舉產生,即表示沒有得到人民的授權,不具備「政權民授」的民主合法性,這種政權既不能代表人民、也不能代表國家,道理至簡。
2021年7月,古巴民眾上街遊行示威抗議「古巴共產黨」獨裁政府的種種惡治劣行,對「古共」喊出口號「古巴不是你的」。政論家唐靖遠說,古巴民眾這點看得很清楚,共產黨不代表國家,它們只是在占領並掠奪國家。古巴的例子顯示出一個與中共相同的道理:中共≠中國,古共≠古巴。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民進黨不領觀光考卷,國民黨早已交出答案
|
更多文章
)
「身份政治國際法」極不合理
但是,這個至簡的道理,在國際政治的實踐中卻行不通。現行的「國際法」認可一切掌握國家權力的「政權╱政府」,承認其代表這個國家,哪怕這個政權╱政府再殘暴腐敗,比如北朝鮮。只要佔據了政權,組成了政府,身在其「位」,現行的「國際法」即以「國家」之名接受他,可以說,現行國際法只認「身份」:「政權╱政府=國家」;不問「價值」,不區別民主與專制、善治與惡治,好壞「一視同仁」。二戰後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最初標榜「國家不論大小一律平等」(這已經相當不合理),爾後惡化至「國家不論優劣、不論民主專制一律平等」,可謂極度不合理。這種只看「身份」,不管「價值」,「身份>價值」的觀念與實踐,就是「身份政治」,當今世界的「國際法」,是一套不分是非,不辨善惡好壞的「身份政治」體系。
順便,臺灣是這個「身份政治國際法」體系的受害者,請看事實。僅憑「直觀」,論規模:中華民國臺灣面積36,193平方公里,人口數2,300萬,不是聯合國成員;吐瓦魯面積26平方公里,人口10,000;瑙魯面積21.3平方公里,人口11,000;摩納哥面積2.2平方公里,人口39,000;帛琉面積459平方公里,人口22,000; 東加面積748平方公里,人口10.3萬;安道爾面積468平方公里,人口85,000。此6小國,即便將他們的面積總加,也僅是1724.5平方公里,不及臺灣的5%;人口總加僅27萬,只有臺灣的1%多一點。但這無論是國土面積,還是人口數量都遠遜臺灣的6小國,卻個個都是聯合國成員國。這「6國」還僅是「小國」的一小部分而已,遠比臺灣「地窄人稀」卻躋身聯合國的小國名單,還可列出一長串,這一切,合理嗎?論性質,中華民國臺灣是社會治理出色的優質民主國家,不是聯合國成員,但一批殘暴政權(見下文)、以及一大批社會治理很差,在糧食、疾病、犯罪(包括輸外的毒品、海盜)……的諸多方面成為世界負擔的非洲、中南美洲、東南亞西亞的落後國家,卻都是聯合國成員,公平嗎?
「國際法」!何等神聖的事物?它由此框住了世人的思維,讓他們服從「國際法」的「身份政治」規則,視金家王朝政權為「朝鮮」、霍梅尼政教合一政權為「伊朗」、前薩達姆政權為「伊拉克」、靠選舉舞弊維持其繼續掌權的馬杜羅政權為「委內瑞拉」及盧卡申科政權為「白羅斯」、極端塔利班政權為「阿富汗」……,以及,在聯合國橫行的中共政權為「中國」。要扭轉此一習慣性觀念,道理不難說清,但積習很難速改。
提倡「獨立思考」,警戒盲追「大咖」
近些年在美國醒目地提出「中共≠中國」概念的,應該是曾任美國前國務卿龐培歐智囊顧問的陸裔華人學者余茂春。第一個響應並力倡「中共≠中國」概念的西方「大咖」,也正是龐培歐,是數年前在其任上開始區分「中共」與「中國」的。
「中共≠中國」的概念要能在西方世界得到迴響,還得靠西方的「權威機構」,如美國聯邦眾議院,或「大咖人物」,如龐培歐,來宣揚,這是個無奈事實,哪怕在文明更為先進的西方。這又是個筆者多次分析的「價值VS身份」現象,是文明落後的「身份>價值」:好的「價值」,首先得靠「有身份地位」的「權威機構╱大人物」來推廣傳揚,芸芸眾生似乎只關注「權威機構╱大人物」的一言一行,要聽他們怎麼說,然後跟隨他們,而不是甩開「權威機構╱大人物」,依靠自己的「獨立思考」來直接判斷辨別「好價值」並接受之。如此先「身份」,再「價值」,完全的「身份>價值」,鮮明的「文明落後」,西方都如此,何談其餘地方,何談中國人世界,沒辦法 ── 這些有關「身份VS價值」的文字讀來可能抽象枯燥無味,但是深刻道理,理解運用之可看透很多政治社會現象,所以筆者會再三引用複述之。
自龐培歐以來,「中共≠中國」、「中共≠大陸中國民眾」的觀念在全球反中共各界一點點地開始發酵,尤其在反共華人圈。但顯然,這個重要概念的傳播,還是太慢太零碎了,其原因可能是兩個:一是對此概念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二是不知道在行動上如何貫徹此概念。本系列依次分析「中共≠中國」概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貫徹」此概念。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民進黨不領觀光考卷,國民黨早已交出答案
|
更多文章
)